法律经纬法制博览2019年01月(下)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浅析
周丽
临沂大学法学院,山东临沂276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更容易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诱惑和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也日益突出,团体化、低龄化的情况也呈上升趋势,本文将从根源上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
危害行为关键词:未成年人犯罪;主观原因;客观原因
中图分类号:D66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379-(2019)03-0279-01
作者简介:周丽(1996-),女,汉族,云南大姚人,临沂大学法学院。
未成年人犯罪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不同于其他的犯罪主体,未成年人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且极易被外界因素影响,大多犯罪的未成年人年龄也相对集中在青春期,而这时期的青少年行为具有很大
的不可控性,其犯罪行为往往也十分残忍,社会公众对此反应较为激烈,更加凸显了关注未成年犯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未成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未成年人主观方面的因素,以及家庭、教育、社会这些客观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而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观方面更容易受到诸如家庭、教育、社会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可以说,未成年人犯罪,各方都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未成年犯罪的主观原因
(一)未成年人本身的原因。由于成长环境造成的性格缺陷极易成为未成年人走向犯罪的原因之一,未成年人犯罪多发生在青春期,这时期的未成年人正处在一生健康人格形成的黄金时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不同的个体对于外界事物的分辨能力和抵抗能力存在极大的差别。不同性格的未成年人在遇到挫折磨难时候的反应也迥然不同,性格过于敏感脆弱,或者本身喜欢寻求刺激,这样的未成年人很容易走向极端,加之自身社会经验不足,辨别能力差,也就从根本上导致了他们遇到事情时,很难像成年人一样到正确的解决事情的办法,稍有偏差,便走向了犯罪道路。
(二)未成年人自身法律观念淡薄。未成年人通常都还处于集中接受应试教育的阶段,对于法律知识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家长、学校也不会主动给孩子灌输法律意识,很少会有人想到我们的未成年人在
慢慢长大,逐步走向社会的这个过程中,应该要提前了解一下最基础的社会规则,而最低下限的规则就是法律。
(三)未成年人在这个阶段的心智不成熟。未成年人好奇心重、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自制力不足、社会经验缺乏。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这是一个获取外界信息简便快捷到前所未有的时代,好奇心让未成年人很容易在无意之中接收来自外界的各种各样的负面信息,偏偏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成年人完全可以自由选择对自己有所裨益的知识,但未成年人通常不具备这个能力,并且由于自制力差,更容易被夺人眼球的内容吸引。这些毒害身心的内容被未成年人吸收,加之外界环境作为催化剂,很难不出事。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客观原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未成年人犯罪多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留守家庭、再婚家庭、离异家庭、单亲家庭、流动式家庭出现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很多,这些家庭,父母的教育和监管大多很不到位,没有人告诉孩子对错,孩子慢慢走上了歧途,待到大错已成,一切也已经来不及。又或者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只知一味溺爱,而不去教导孩子,只任由孩子为所欲为,这样的孩子任性霸道,不懂遵守规则,不懂尊重他人的意愿。又或者,父母只知一味打压,要求孩子无条件顺从,而从不把孩子当作一个平等的主体去看待,长久的高压之下,孩子难免要寻一个发泄口,而这时候,若是入了歧途,就很容易演变成犯罪。
(二)学校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只重成绩,以分数论英雄,而忽略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而这时候的孩子们恰恰是健康人格和全面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只重学习成绩,对素质、思想品德的教育完全不够,很多孩子形成了错误的思想,沾染上了不良习气,精神世界枯竭,为了寻求刺激,整日惹是生非,继而为非作歹,学校在这样的思想、德行教育中完全缺席。另外,一些学校的教育制度和管理制度不完善,让社会上的闲散人员随意出入校园,影响校园里的孩子,或是让孩子轻轻松松就离开了学校,流连于网吧、KTV等不适宜未成年人出入的地方,接触了不良人员,被人挑唆、误导,继而受到了各种各样的不良影响,最终酿成大祸。
(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正是由于如今信息的高速发展,获取信息的门槛太低,如今,一部手机就可以让孩子接收无数来自方方面面良莠不齐的信息,而社会上的很多不良信息往往对未成年人毒害不浅,例如,像很多的短视频平台屡屡爆出误导未成年人,以及和社会价值观相悖的内容,未成年人早孕生子、整容辍学傍大款,比比皆是,偏偏这样的人在网络上都是几百万粉丝,误导没有辨别能力的未成年人以为那样的生活才是常态。而即便是抛开这些典型案例不谈,社会转型时期,整个社会享乐主义、拜金风气盛行,肮脏腐败,唯金钱论英雄的论调比比皆是,畸形的社会价值观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的论调听多了,未成年人难免不在潜移默化中迷失自我。
综上所述,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来自多方面,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界的不良因素作为催化剂,客观的看待未成年人犯罪,从原因入手,才能更好的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尚芳.未成年犯罪研究综述[J].福建质量管理,2018.
[2]赵学刚,张玲.未成年犯罪的特点及预防重点[J].法制博览,2018.
[3]沈东连.刍议未成年犯罪[J].山西青年,2015.
[4]张蕾.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J].辽宁经济,2018.
·
9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