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张谷天,李焕芹: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实现路径
高质量发展的理念与实现路径
——论改革开放40年中国系列电影的发展历程
张谷天,李焕芹
(聊城大学 传媒技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作者简介:张谷天(1995-),男,山东省聊城人,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2017级广播电视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儿童电影。
【摘 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作为大众文化的风向标的电影更是直接体现了四十年来中国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而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国电影的类型与题材等多个方面。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社会主义新时代电影人将在多方面继续努力,推进电影产业发展。
【关键词】改革开放;创新;文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05-0066-03
一、40年中国系列电影文化形态或格局概貌
(一)系列电影的电影观念剧烈变革。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正处于百废待兴的状态。各地的私营电影制片厂组建、改组成为长春、北京、上海三大国营制片厂。新中国第一代电影人,克服了困难的客观条件,拍摄出了《白毛女》《南征北战》《董存瑞》等一系列优秀影片。随着“”的到来,我国电影行业也不可避免地遭受波及。在左倾思潮的影响下,对文化创作的粗暴、简单批判,给我国的电影产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建国前的电影胶片被毁坏殆尽;不计其数的优秀表演艺术家、优秀导演受到审查,甚至迫害致残、致死;北京电影学院被迫停止办学;“”开始的六年,中国未拍摄一部故事片。“”结束后,出山组织工作。中国电影事业也重新步入正轨。党中央决定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在电影上表现为市场化,意识形态淡化。中国电影不再集中反映阶级斗争;电影创作不再因受严格审查而畏手畏脚;更为大胆、创新的镜头语言,体现了“”后,中国电影人希望通过电影体现对扭曲人性的批判;对落后传统文化的批判。《城南旧事》《黄土地》《活着》等电影就是这一代导演的代表作。
(二)电影和多元文化交融背景下的产业发展与文化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社会的进一步开放,第六代导演也抛弃了过去电影人不曾放弃的大集体概念:民族、国家不再是叙事的中心,个人的
大陆喜剧电影迷茫、对未知的不安这些在曾经电影中无法触及的禁区被渐渐展现出来,更多的电影导演打上了个人彩。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电影圈,无疑是属于冯小刚的。《甲方乙方》《大腕》《没完没了》等一系列“冯氏喜剧”无疑给稍显沉闷的中国电影市场投下一枚重磅。百姓文化、世俗文化、北京文化的互相结合,给市场带来了巨大冲击,不仅在电影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让导演更加愿意拍出具有强烈个人烙印的电影,也在中国电影市场掀起了惊涛骇浪,
是中国“贺岁档”的开端,开创了中国商业电影的商业模式。
21世纪后,中国电影又有了新的现象。中国电影制作也向好莱坞学习:“大投资”“大制作”“大牌演员”的“大片”模式开始盛行起来。《英雄》便是“大片”模式的开路先锋,它也标志着中国电影正式迈向产业化、国际化。如今,电影市场随着文化开放越来越多元化。小成本电影仍有着巨大的市场,宁浩拍摄的《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也让他获得了人气、口碑的双丰收。《后会无期》及《人在囧途》系列、《心花路放》等公路片,《暴裂无声》《心迷宫》等悬疑片证明了中国的观众可以接受不同类型的国产电影。《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等沈腾及开心麻花团队的电影票房证明,脍炙人口的喜剧片仍是票房的主力。最令人可喜的是《战狼》系列、《红海行动》等主旋律电影频频打破票房记录,主旋律电影配合上国际化、商业化的制作,是可以被我国年轻人接受的,这也体现了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间高度的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随着购买力的发展,电影的周边产业越来越多,在国际上知名的比如环球影城、各种电影周边的模型人偶。《大圣归来》推出的人偶算是打开了中国电影衍
生产品的大门。
二、改革开放40年中国系列电影的发展历程
(一)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开端系列电影诞生之初。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电影受“”影响较大,尚处于恢复初期,电影工业基础差、底子薄。此时我国的系列电影多为香港片,大多数为鬼片、僵尸片等小制作电影。
(二)改革开放中期电影跨步发展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香港的经济不断受到内地的带动,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到电影制作上,加上井喷出成龙、刘德华、周星驰、徐克、王晶等一批天才演员、导演。大量优秀的香港系列电影如《警察故事》系列、《黄飞鸿》系列、周星驰的无厘头系列电影,都在香港、内地大获成功。成功的香港系列电影,普遍有一个特点就是偏喜剧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