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中的第20课,在整个单元处在总结的位置,前面四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供了学生知识储备上的基础。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齐民要术》的作者、内容以及地位;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等基本史实。思考魏晋南北朝科技文化成就的取得,与此阶段的时代特征有着内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把五支笔作为本课的主线,通过史料研读、作品赏析、视频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艺术美,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际动手操作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科学和人文的价值,培养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接受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美的熏陶,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是时代变革的先声和反映,科学技术代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他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半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如果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法、启发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新闻视频《海水稻》
师:我们看到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以袁隆平院士为首的科学家针对海水稻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有望进一步解决百姓的粮食问题,其实早在1500年之前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有一位农学家关心着百姓的粮食问题,他的名字似乎也赋予了他这样的使命,他就是贾思勰,这一时期除了他之外,有涌现出了其他的科学家艺术家,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一课,来领略他们的别样风采。
2. 讲授新课
我们今天能够了解到贾思勰的农业思想还要归结为其农业巨著。
【展示《齐民要术》的意义】
做进一步解释。
齐民的意思是平民百姓,要术的意思是谋生的主要技术。
为什么在这一时期,百姓必备的生存技能都需要有人来关心指导?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来回顾这段历史,寻答案。
【出示战争年表图】
老师为大家展示的是这一时期一部分战争的年表,通过密密麻麻的文字,你能感受到什么?
贾思勰是生活中北魏时期的农学家,我们已经学习过这段历史,这一时期,同一片土地上除了生活着汉族百姓,还有北方的游牧民族,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与汉族有明显区别,因此,第二个原因会是什么?
贾思勰除了是一位农学家,他还曾经担任郡太守,也就是地方长官,请你站在一位地方长官的角度去思考百姓生存稳定背后还有什么目标?
【出示“王者以民人为天,民人以食为天”】
既然民以食为天,假如你是贾思勰,你会怎么指导百姓在乱世当中生存下去?
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但是一千五百年前的贾思勰比咱们想的还要全面。
【出示《齐民要术》目录】
通过观察目录,你有什么感受?
既然贾思勰告诉百姓可以干什么?那么怎么可以干得更好,收获更多呢?
【展示《齐民要术》原文】
我们看到天时节气是指导百姓生产很关键的因素,今天一些农村,仍然有农民依靠时节安排生产,这些农谚就蕴含着顺应天时的智慧。
【展示农谚】
贾思勰一定是希望自己手中的笔能让百姓的土地开花结果,生活像花儿一样幸福。
我想把这个笔称为生花之笔再合适不过了。
为了让百姓更精准的安排农事,《大明历》的出现进一步解决了这个问题。
它率先引入岁差的概念,其测量结果与现代仅仅相差50秒。能测算出如此精准的历法,其数学功底一定是不容小觑的,这位科学家是谁呢?
既然提到了数学,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
哪位同学知道圆周率是计算和什么内容有关的?
这就奇怪了,为什么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祖冲之会关心圆的计算呢?
思考:如果你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百姓,在生活中和圆有关的物品有什么?
因此我们看到圆与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圆周率的数值越精确,制造出来的物品越精密。
在当时,既没有计算器和算盘,祖冲之如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的第7位。
【出示割圆术】
其实早在三国时期数学家刘徽就运用割圆术计算到了小数点后第4位。
在课下的交流中了解到咱们班的数学课代表了解割圆术,接下来,让我们请他为大家介绍一下。
祖冲之就是凭着割圆术的理论,用算筹完成了圆周率的精确计算。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来完成几个数字的算筹摆放。
教师总结学生活动,祖冲之经常要进行九位数字的开方乘方运算,高达130次,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其计算的精确程度在世界保持了千年之久。你有什么感受
那让我们为他手中这支不断探索的笔起一个名字。
过渡:手中的笔可以书写汉字,提到汉字,在世界上千种文字中,只有汉字兼具了审美和实用功效,字如其人,相信每一位同学都希望写得一手好字,我们每周都要临摹字帖,同学们所用的字帖的作者都是谁呢?
古往今来的书法家有许许多多,能被尊称为书圣的确只有一位,他是谁呢?
就像我们小时候一样,都要在纸上从横平竖直开始写起,没有人天生就具备书法才能,为什么王羲之能成为书圣呢?
出示三则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总结学生答案。
勰通过这三方因素的共同努力下,王羲之的书法造诣达到了怎样的程度呢?这还与一则成语相关,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
【播放入木三分的视频】
入木三分的字到底是怎样的呢?
【出示书法图片】
你觉得这些字像什么?
所以后人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真正把王羲之推向艺术高峰的还是这样一部书法作品,它是?
【出示书法作品】
这部书法作品中一共有二十个之字,每一个之字都不一样,后人是怎样评价这部书法作品呢?
【出示董其昌的评价】
因此后人称这部书法作品为天下第一行书。
我想能写出神品之作的笔一定是一支神来之笔。
过渡:在文人雅士的手里,笔不仅可以书写汉字,还可以绘就精美的绘画作品。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是谁呢?
顾恺之流传下来的画作其中有两幅最具有代表性,他们分别是?
仔细观察画作,其描绘的主体都是什么?
顾恺之的人物画线条优美,人物传神,后人对其的赞誉更是毫不吝惜,今人把他的一个传说故事改编成了动画,从侧面反应了人们对其画作的赞美之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播放动画片】
为什么顾恺之的人物画能如此传神呢?他在晋书顾恺之传中告诉了我们这个秘密。
【出示“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帮助学生理解这句话
让我们为顾恺之手中的这支笔起一个名字吧
过渡:无论是王羲之还是顾恺之,他们的作品清新飘逸脱俗,这与当时混乱的政局是分不开的,大多数有才之士不愿意参与到变幻莫测的朝政当中,这就为艺术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当手中的笔变得更加坚硬,当绘就的作品变得立体,就出现了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石窟雕塑。
这一时期的石窟雕塑最具代表性的有两处,分别是?
这些石窟的主体是什么?
这些规模宏大的佛像石窟一定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什么样的人能够主持修筑这样的石窟雕塑呢?
为什么统治者要通过修筑佛像石窟雕塑来宣传佛教,请你结合佛教教义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思考。
正是由于统治者对于佛教的宣扬,才使得我们今天能够见到这些石窟艺术,他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宛如鬼斧神工,我们把雕刻石窟的笔称为鬼斧之笔。
通过这五支笔,他们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也成就这个时代伟大的科技文化,下面老师来为大家变个魔术。
将之字相连
同学们观察它们像什么?
所以文化不仅是时代的镜子,更是时代跳动的脉搏,它承接着过往,启示着未来,就像中华文脉传承不息。我希望每位同学也能用自己手中的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也为这个伟大的时代增添光彩,让中华文脉代代相承。
最后让我们一同来完成歌谣小结。
观看视频
生:《齐民要术》
生:战争频发,百姓民不聊生。
生:游牧民族不擅长农耕。
生:希望地方,国泰民安。
生:种粮食、蔬菜、水果、饲养牲畜、养鱼
生:总结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全面。
生:顺应天时地利
生:祖冲之
生:圆周率
生:和圆有关的内容。
生:碗、锅、车轮、水车、粮仓、钱币。
学生介绍割圆术。
学生实际操作,摆放算筹
生:勇于挑战困难,永不放弃。为祖冲之感到自豪。
生:不辍之笔
学生说出手中字帖的作者
生:王羲之
依据材料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观看视频
生:云和龙
生:《兰亭集序》
学生朗读内容,仔细体会
生:顾恺之
生:《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生:人物
学生观看视频
生:点睛之笔
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生:佛像
生:统治者
生:战争频发,百姓逃离现实,寻求精神寄托,希望现实的顺从忍让能换得来世的幸福生活,忍让和顺从正好符合统治者的利益。
生:脉搏
小组讨论,完成歌谣小结。
培养学生关注时事
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的理性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
通过情景设问,拉近历史与学生的距离。
给与学生直观的感受
论从史出的严谨态度
农谚通俗易懂,恰到好处解决顺应天时的问题。
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理解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领悟祖冲之的精神品质
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史籍的解读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文化是时代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