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最早的农书《齐民要术
作者:***
来源:《中华瑰宝》2022年第09期
        作为一部涉猎广泛的农书,《齐民要术》自诞生起便一直备受珍视,流传上千年而不佚,甚至流播海外,足见其价值。
        我国自古以来便重视农业生产。先秦已有农家,可惜没有相关著作留存。西汉虽出现了农书《氾胜之书》,但该书没有完整地流传下来。幸而北魏《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大量引用了《氾胜之书》中的内容,故今人还能凭借《要术》而一窥《氾胜之书》之原貌。
        约成书于533—544年的《要术》是我国完整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农书,为世界农业史上最有价值的名著之一。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称其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并表示他从这部“百科全书”中读到了“选择原理”,即《要术》中关于人工选择的思想。
        创作者考
        《要术》成书时间当为北魏(386—534年)末、东魏(534—550年)初。作者贾思勰,齐郡益都(治今山东省寿光县)人,其生平史无记载,仅在《要术》一书中留下了“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一行字。栾调甫《〈齐民要术〉考证·〈齐民要术〉作者考》曾“根据
《要术》本书和《魏书》有关的材料”,对“贾思勰”和《魏书·贾思伯传》中所记载的贾思伯之弟“贾思同”的关系作过极为详尽的考证,推定两者应为同一人。
        贾思同本名“思勰”,入仕后“释褐彭城王国侍郎”(《魏书·贾思伯传》),此彭城王即北魏宗室元勰,因与上司同名,故依当时习惯改为同义字“同”,“思”则是当时贾氏宗族的排行。至于书中题款仍称“贾思勰”而不称“贾思同”,栾先生认为“思勰”是“行于乡里的名字,所以《要术》家本的题款用本名了”。笔者认为这一考证是可信的。
        从《要术》中所透露的零星信息来看,贾思勰一生中到过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等地,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地区。书中述及贾思勰的片段有:
        西兖州刺史刘仁之,老成懿德,谓余言曰:“昔在洛阳,于宅田以七十步之地,试为区田,收粟三十六石。”(卷一“种谷”)
        今并州无大蒜,朝歌取种,一岁之后,还成百子蒜矣,其瓣粗细,正与条中子同。芜菁根,其大如碗口,虽种他州子,一年亦变大。蒜瓣变小,芜菁根变大,二事相反,其理难推。又八月中方得熟,九月中始刈得花子。至于五谷蔬果,与余州早晚不殊,亦一异也。
并州豌豆,度井陉以东,山东谷子,入壶关、上党,苗而无实。皆余目所亲见,非信传疑:盖土地之异者也。(卷三“种蒜”)
        余昔有羊二百口,茭豆既少,无以饲,一岁之中,饿死过半。假有在者,疥瘦羸弊,与死不殊,毛复浅短,全无润泽。余初谓家自不宜,又疑岁道病瘦,乃饥饿所致,无他故也。人家八月收获之始,多无庸暇,宜卖羊雇人,所费既少,所存者大。传曰:“三折臂,知为良医。”又曰:“亡羊治牢,未为晚也。”世事略皆如此,安可不存意哉?(卷六“养羊”)
        从中可以看出贾思勰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和熟悉度,他不仅留心观察、虚心请教,还亲自实践。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这些都是他写作《要术》的基础。
        涉农甚广
        《要术》全书约十四万字,分为十卷,共九十二篇。前五卷记述栽培饲养技术,涉及粮食、染料作物、蔬菜、竹木等;第六卷介绍畜禽和鱼类的养殖技术;第七卷至第九卷则讲述农副产品的加工和储藏技术,包括酿造、烹饪、制糖,兼及煮胶和制墨等;第十卷记载了“五
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中国”是指当时我国的北方地区,主要是后魏的疆域)。正是由于该书以很大的篇幅引载了当时南方种植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故该书又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南方植物志”。
        《要术》全书卷帙浩繁,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又结构严谨,体系完整,几乎涉及农业的各个方面,“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要术·序》),堪称当时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记述的地理范围包括黄河中下游地区,而以今山东地区为中心。这样一部体大思精的农学著作,整体结构完全是作者的创造,前无所承。作者定书名为《齐民要术》(“齐民”者,平民也),也意在表明其实用价值。
        《要术》是对北方旱地农业精耕细作优良传统的集中总结,在农业生物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据农学专家研究,《要术》的科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保墒防旱为中心的精细技术,二是种子处理和选种育种,三是播种技术、轮作和间混套种,四是关于动植物的保护和饲养,五是对生物的鉴别和对遗传变异的认识,六是关于微生物的作用。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要术》有两“杂说”,一在卷前,一在卷三(列于第三十篇)。
其中卷前“杂说”非贾思勰所作,经过农史学家和语言学家的论证,这已为学界所公认。此外卷五《伐木》篇末“种地黄法”条可能也不是《要术》原书所有,缪启愉说:“种地黄法似宜附在种染料作物某篇之后,现在附于《伐木》篇,可能是全卷写成后再补上的。”其中有一句:“如此,得四年不要种之,皆余根自出矣。”“不要”是“無需”的意思,不应出自贾思勰的笔下。全书“不要”连用仅此一处,“不要”一词的此种含义在唐以前还未出现,故非贾思勰所写。
        书写特
        引书丰富是《要术》的一大特点,其引录古文献内容占全书篇幅半数以上。明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胡震亨在刊行《要术》时曾说:“此特农家书耳……乃援引史、传、杂记,不下百余种,方言奇字,难复尽通,腹中似有数千卷书者。今人财记《孝经》《论语》,便思著述,将为此伧鬼所笑。”(见《秘册汇函》本《齐民要术》“书《齐民要术》后”)此言虽然语带不敬,所论却是实情。
        《要术》引书的情况也颇为复杂,既有前代、当代的,又有北方、南方的,还有全引和节引。其中卷十(第九十二篇)记载了我国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植物资源,全部都是引
用南方的各种著述。所引书籍很多已经亡佚,赖《要术》得以部分保存至今。
        《要术》体例独特,全书有很多夹注,其中大部分是贾氏的自注。当时人著书有自己作注的习惯,比如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沈约《宋书》有自注,谢灵运《山居赋》、颜之推《观我生赋》等也有自注。但是,《要术》的自注有些可能跟正文互混,也有一些可能是后人加上去的,最明显的是书中的颜师古注。还有少量注中注。故该书夹注情况比较复杂。王毓瑚《中国农学书录》“齐民要术”条曾经指出:“总而言之,本书在刻印以前长时期的辗转传抄过程中,难免有好事者羼入了一些别的文字,尤其是注文部分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