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的文化》课后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朱熹针对当时有些儒者“徒知而不行”的学风,批评指出“大抵今日之弊,务讲学者多阙于践履”,认为“既致知,又须力行。若致知,而不力行,与不知同。”在此,朱熹(  )
A.蔑视权威和教条    B.力图唤醒内心的良知
C.捍卫道学家尊严    D.强调学术为现实服务
2、苏轼认为,“吴生(画圣吴道子)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王维的字)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翩谢笼樊”;“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由此可知(  )
A.苏轼主张绘画重诗意    B.苏轼被奉为文人画鼻祖
C.苏轼排斥绝对的形似    D.文人画是中国画的精粹
3、北宋理学家张载在《正蒙·西铭》一书中提出“民吾同胞,物吾与也”的观念,后人把它概
括为“民胞物与(爱人和一切物类)”。张载的这一理念(  )
A.蕴含胸怀天下的责任意识    B.推动了民本思想的产生
C.继承了荀子人性论的观点    D.受到了佛教思想的影响
4、据学者研究,“话本”的称谓,早在唐代就已出现。不过,宋元话本常常出现“话本说彻,且作散场”之类的套语。这表明话本(  )
A.是比较成熟的小说    B.是经济繁荣的产物
C.已有格式化的趋势    D.与诗词的发展相关
5、下列文字进行汉族拼音化最早的尝试的是(  )
A.契丹文    B.金文    C.西夏文    D.蒙古文
6、两宋时期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孔子、孟子、荀子    B.程颢、程颐、朱熹
C.陆九渊、王守仁、李贽    D.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7、郭守敬用改进了的天文仪器实测之后,又继以精密计算和综合研究,在宋代《统天历》的基础上,于至元十七年(1280年)完成了历法改进,制定出新历,元世祖赐名《授时历》。这表明《授时历》(  )
A.是实践与经验相结合的产物    B.标志着中学与西学的融合
C.主要服务于政治统治的需要    D.领先于世界各国历法编制
8、朱熹认为,饥饿的时候想要填饱肚子,口渴的时候想要喝水,这些欲求是为维持人们的基本生存活动的,符合道德原则,是可以归为“天理”的;但是如果饮食不是为了果腹;而是追求对美味的享受,这些超出基本生存需要,只是为享乐的物质欲求,便是“人欲”。据此可知,朱熹认为(  )
A.“天理”和“人欲”水火不容    B.合理的“人欲”也是天理
C.“天理”和“人欲”相互割离    D.“人欲”是“存天理”关键
9、朱熹在《尧典》注中讨论了天文学的岁差、置闰法等概念,在《舜典》注中讨论了早期的浑天说、浑天仪的结构。朱熹对地质、天文、生物与人类起源、中医、农业等问题都有自己的见解。据此可知(  )
A.科学技术的进步是理学产生的必备前提
B.先秦科技为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C.朱熹强调研究外物探究天理的研究方法
D.理学改变了传统儒学重人伦的理论倾向
10、宋代逐渐成熟并广泛使用对后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发明是(  )
A.活字印刷术    B.火药    C.指南针    D.造纸术
11、程颐说:“天下之害,无不由末之胜也;峻宇雕墙,本于宫室;酒池肉林,本于饮食;穷兵黩武,本于征讨。凡人欲之过者,皆本于奉养:其流之远,则为害矣。先王制其本者,
天理也:后人流于末者,人欲也。”程颢也说:“饥食渴饮,冬裘夏葛,若致些私吝心在,便是废天职。”这表明,二程(  )
A.极力倡导限制君主的权力    B.宣扬天理以遏制臣民欲求
C.认为理和欲并不完全冲突    D.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12、韩愈认为,“孔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不如以德礼为先,而辅以政刑也。”据此可知韩愈(  )
A.否认孔子学说    B.崇尚法家思想    C.主张礼法结合    D.反对儒学独尊
13、有学者称:“(元代)从‘文人七件事,琴棋书画诗酒茶’演变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从一种抚琴对弈、佐诗人画的雅物转变为百姓日常生活饮食中离不开的一项元素”,这一转变(  )
A.反映出茶饮风尚的世俗化    B.推动市民生活方式的普及
C.得益于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D.使茶叶成为主要的农产品
14、关于古礼与现实社会的关系问题,朱熹认为“古今异便,风俗不同,虽有崇儒重道之君,知经好学之士,亦不得尽由古礼以复于三代之盛,其因时述作,随事讨论,以为一国一家之制者,固未必皆得先王义起之意”。朱熹的这一论述意在(  )
A.改变儒学的社会功能    B.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C.推动儒学的顺时更新    D.摒弃儒家的礼制传统
15、东晋孙绰认为,僧侣出家,弘法修道,是光宗耀祖,是无上之孝行。葛洪在《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由此可知(  )
A.儒学的独尊地位逐渐丧失    B.儒家思想仍占据突出地位
C.儒释道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D.佛、道挑战儒学正统地位
16、杜牧诗作《江南春》中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但事实上北朝当时的寺庙远比南朝要多。杜牧的主要意图是(  )
A.倡导儒学复兴                  B.揭示南朝灭亡教训   
C.暗讽崇佛现象              D.描述南方别致景
17、北宋画家韩拙在《山水纯全集·论观画别识》中说:“天地之间,虽事之多,有条则不紊;物之众,有绪则不杂。盖各有理之所寓耳。观画之理,非融心神、善缣素、精通博览者,不能达是理也。”这一主张在南宋画家梁楷的《泼墨仙人图》(下图)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这表明宋代绘画(  )
A.描绘自然秩序    B.崇尚诗画一体    C.深受理学影响    D.以文人画为主
18、与唐代相比,宋代话本的题材实现了由才子佳人的唯美爱情向民间主动大胆的自由恋
爱转变,由仕途不得志的苦闷压抑向享受生活、注重自我的小市民心态转变,由想象中的神鬼志怪向现实的理性判断转变。这些转变反映出宋代(  )
A.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B.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C.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D.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19、《朱子家训》中指出,“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据此可知,作者(  )
A.重视道德修养    B.强调社会责任    C.主张克服人欲    D.提出格物致知
20、南宋朱熹认为“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他所说的“理”在社会中应体现为(  )
A.自然法则    B.天人感应    C.历史规律    D.伦理纲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