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静 杜琼 程广焕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07期
【摘要】针对环境工程类课程()课程思政的建设,分析了实施课程思政的关键要素包括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与评价。教师及教师团队应该做到专业和思政两方面都过硬;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正确的课程思政目标、合理的课程思政设计、丰富的课程思政资源;教学手段上,可以结合传统授课与翻转课堂、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拓展课后实验实践。课程思政的考核应注重过程性考核,注意将思政内容隐性融入知识点的考核。
【关键词】课程思政 环境工程 隐性融合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药科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专项课题”“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07-0056-02
环境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有重要影响。环境工程类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能力的提升,同时需要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环境工程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就是以环工专业课程为载体,结合环工类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隐性的“基因式”溶于专业课教学之中,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1],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一般来说,课程建设的主要要素包括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与评价。环境工程类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也应从上述基本要素着手。
一、教师
1.环境工程类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师的基本要求
对于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师,应该做到专业和思政两方面都过硬。也就是说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环境工程相关知识的专业素养,同时应该具有良好的师风师德、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工程设计、工程参与经验或科研研究经验,同时也应该具
有环境伦理责任感;不仅要尊重客观事实、遵循思维逻辑,也要具有广阔视野、发散思维、创新思维。
2.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师应具有基本专业素养
教师扎实的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一方面来自于教师的受教育背景,教师自身应在本科阶段或研究生、博士生阶段学习过相关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或进行过环境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或者参与过环境类相关工程设计与运行。教师自身受教育过程中积累过理论知识、对环工知识体系有较好的把握、具备工程设计与运行的实际经验,对教师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与深度具有重要影响。另一方面,教师要明确所教授的知识在环境工程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做到逻辑清晰;对具体的知识点在深度上要挖掘,比如工程的原理、多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在广度上引导学生,比如介绍某个技术在不同类别的环境工程领域或其他类别领域(如化工、制药、食品)中的应用。此外,由于科技与工程手段的不断发展,教师也要对已有的环工知识和体系进行不断更新。
环境工程类课程不仅涉及了专业理论知识,还涉及到实践内容,因此,教师们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理论功底,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实验与工程经验,以教授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启发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
环境工程属于工科领域,环境工程专业培养能够在环境工程及相关领域进行设计、施工、监测等工作的环保工程师,因此,教师本身要具备环境工程师的基本专业素养,尊重客观事实、遵循思维逻辑、遵守设计和运行的基本规则,才能把这种基本素养从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课后的交流与实践活动中,从各个细节传达给学生。
3.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思政素质
作为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教师,不仅要具有该专业受教育经历、实验实践经验、工程师专业素养,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关心国家大事、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工作作风细致严谨。作为环境工程类课程的思政教师,必须具有环境伦理责任感,明确对自然环境的伦理责任, 明确环境保护、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对立统一关系。此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更新现有的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创造创新活力。
4.環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师应具有的教育教学能力
作为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教师除了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思政素质,还需要优
异的教学能力,通过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将思政内容“基因式”地融合到专业知识的讲解中;能够因势利导、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5.提高课程思政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要提高环境工程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一方面教师自身要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更新,另一方面加强交流。交流的方式包括:(1)通过参与学校、院部开展的各种教学培训、教学观摩、教学讲座等,扩充思路;(2)通过网络学习和培训,实现跨地域的优势资源共享;(3)与优秀教师面对面,学习榜样的教学模式与方式;(4)依托教学团队的力量,实现优势互补,通过集体备课和集中进行政治学习的方式,交流碰撞出思维火花、挖掘课程思政元素;(5)与思政课的老师进行互动与交流,扩展思政元素的层次和思路。
二、课程教学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设置需要明确的课程目标、合理的课程设计、丰富的课程资源。
1.课程目标
环境工程类专业课程目标应该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环境工程类专业人才应具有爱国热情、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同时应具备在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和实践能力;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专业课程的课程目标应该服务于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环境工程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的目标应该包含:(1)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专业知识的讲授过程中要渗透爱国敬业、社会责任、工程师精神、可持续发展理念、循环经济理念等,强化工程伦理教育;(3)突出特,注重其他学科(如药学)与环境工程专业知识的交叉和融合,引导学生有机结合、大胆创新;(4)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
2.课程设计
环境工程类课程属于专业课程,专业课程需要基础课程的支撑,因此,在课程设计中首先要注重学生的学情分析,对学生已修课程、已掌握知识的相关情况有较好的了解。在课程具体章节的教学目标中,不仅要提出清晰的教学知识目标,还需要提出过程方法目标
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后两种目标在很多专业课程中往往有缺失,而这两者是体现思政教学的重要部分。在课程设计中还应该写明教学思想,教学思想是体现教师将思政元素和专业结合的关键部分,具体如何进行有机融合可以通过教学安排部分的内容一步步展示。此外,课程设计中还应有课程资源、课后练习、课程资源等,课后作业、拓展阅读、期中期末考评可以结合思政元素进行考评。为了更好地阐明上述内容,本文列举了环境工程基础课程中能量守恒相关内容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1)课程章节名称:环境工程基础—能量衡算。(2)学情分析:A.学生体特征与知识经验分析。授课对象是环境专业大三的学生,30人左右小班授课,较有利于与学生的互动教学。学生们已修大学化学、大学物理等课程,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本知识;B.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文献检索和英文阅读能力,能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相关知识,但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够。(3)教学目标:A.知识目标。掌握能量衡算方程;熟悉物料的热量变化计算;了解能量衡算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B.过程方法目标。以“能量衡算是什么—能量衡算的方法—能量衡算的应用”方式介绍能量衡算相关知识,层层深入,提高学生认知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论联系实际,介绍能量衡算在实际环境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国家颁布的关于节能方面的公告、标准;通过介绍相关研究热点
和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和兴趣。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介绍国家关于节能的相关政策、措施和要求,让学生认识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节能意识,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4)教学思想:强调学以致用,将能量衡算与环境工程其实际应用(设备冷却、设备管道保温、污水和污泥加热、烟气热量回收)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与思政相结合,通过介绍国家关于节能的相关政策、措施和要求,让学生认识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节能意识,为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用”的思路介绍能量衡算相关知识,层层深入,提高学生认知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荐相关的研究论文作为课后拓展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相关研究的前沿和热点。(5)课程资源:胡洪营,张旭,黄霞,等.环境工程原理, 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6)教学内容:能量衡算定义与方程;物料的热量变化计算;能量衡算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7)教学重点与难点:能量衡算方程;物料的热量变化计算。(8)教学方法与工具:多媒体、板书。(9)教学安排:A.课程导入:通过一段“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方案”的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和结构;B.讲解能量衡算定义与方程;C.讲解物料的热量变化计算。无相变情况下、仅温度变化时;
无温度变化,仅有相变情况下吸收或放出的潜热;D.相关例题强化能量衡算的实际应用,引出节能的重要性;E.介绍国家节能方面的相关政策和公告,说明国家在节能方面做出的巨大努力;F.能量衡算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G.对本节课的脉络进行总结。(10)拓展阅读:A.2020年版工业节能诊断服务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B.Li P, Zheng T, Li L, et al. An appropriate technique for treating rural wastewater by a flow step feed system driven by wind-solar hybrid power[J].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20, 187, 109651。(11)课后作业:A.课后习题1;B.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节能。
3.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不仅仅局限于教材,对于思政素材的挖掘可以浏览和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网站、中新网、央视新闻网等主流媒体网站的内容,对于环境工程领域的政策、规范标准的更新和解读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的相关内容;对于环工技术领域相关新工艺、新研究、新发现可以在图书馆各大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查询。通过丰富教学资源,更多地挖掘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领域的结合点,做到思政与专业“盐溶于汤”的巧妙融合。
三、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上,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外,还可以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翻转的教学[2];除了线下的面授形式外,还可以与线上教学进行混合式教学;教学不仅仅是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拓展至课堂外的实验实践。课堂上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小组汇报、知识竞赛等形式;课后可以采用网络微课视频、拓展阅读、课后实验实践、专家、讲座/报告等形式。
环境工程专业学什么 在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中,学生可以以个人或者小组的形式,在课前经过充分的“备课”准备,在课堂上化身“老师”,对准备的内容进行讲解和分享。要清晰讲述相关内容,学生必须在课前对相关知识较为熟悉,并且需要厘清其中各个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需要良好的演讲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提升自学能力,同时锻炼协作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和演讲能力。此外,在翻转课堂的过程中,鼓励其他学生与“分享团队”的互动,其他学生可以对课程内容进行提问或者发表自己新的见解,通过交流碰撞出新的想法;教师在其中进行引导和协调,保证翻转课堂的课堂秩序、信息传输质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进行头脑风暴,锻炼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
四、考核与评价
考核要强化过程性考核,不仅仅是传统作业和试卷的形式,还可以将课后实践、小组讨论、汇报、翻转课堂等纳入平时成绩考核的范畴之中,另外,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线上统计的便捷条件,在课堂进行当堂线上考核,利用线上平台的相关技术,在考核后可以立刻统计出学生各题的得分率和错误较多的点,教师可以在进一步教学中迅速、直接进行反馈,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