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适应于产业发展、更新专业知识、迭代工程技能的新工科本科教育教学,需要构建工科创新人才培养平台、实现多学科交叉、促进教学过程的产教融合。在此专业发展的大背景下,将政治认同、大局意识、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课程思政元素,以“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潜移默化地融入到新工科本科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是值得深思熟虑的教学重点。要实现新时代下新工科专业发展教育教学工作中课程思政的质量提升,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高度重视,也要理解课程思政的本质内涵,同时要充分学习坚强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更要掌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将难以适应思想政治工作现实发展需要的单纯“孤岛式”思政课,转变为科学设计教学体系的课程思政内容。
关键词:课程思政;环境工程;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引言
课程思政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将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元素统筹兼顾,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在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需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转型的要求,遵循学科知识体系和认知规律,以新思想、新内容、新技术、新途径为支撑,建设一流课程思政金课,为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充足的知识和能力储备。
1课程思政融入新工科的重要性
课程思政解决专业人才培养的方向性问题,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培养好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越是高级人才的培养,越离不开课程思政的方向性把舵。然而当前的本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是停留在一种单纯依靠思政课程的模式,难以适应目前人才培养教育方向的把控和立德树人的教育需求。尤其是一些工科理论较强、工程实践特明显的课程,很容易忽视思想政治的教育。因此,新功课专业教育,如何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从教师的思想理念为出发点,让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向而行,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学生培养与国家同发展共前行,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
2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2.1德育素养的挖掘
环境类专业人才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想修养、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团队协作意识、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国际视野,发掘环境专业课程中的思政与德育元素,协同推动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立场、积极向上的人生心态和学习态度、扎实的环保技能。在讲授人与自然关系的内容时,强调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地球复合生态系统中,人类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大自然居于主导地位,人类应与其它生命形式和生态环境和谐相处,对大自然抱有敬畏之心。
2.2国情元素的挖掘
通过“自然资源和能源”的讲解,引导学生科学认知我国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我国自然资源总体储量丰富,主要矿产储量等指标居于世界前列,其中稀土等八种矿产资源储量为世界首位,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自然资源具有地域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人类对自然资源不能过度开发利用,而是应该尊重自然规律,树立低碳节约的绿意识,根据资源储量进行合理规划。结合我国的人口特征及其对自然资源的影响,阐明“总量多、人均低、区域分布失衡”的现状,如我国被列入全球范围内13个贫水国。生态环境质量决定了国家发展
的容量限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通过讲授我国的环境质量年报和现阶段生态环保工作的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水体、大气、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的现状,理解我国的环境保护政策。
3课程思政融入环境工程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新思路
3.1紧扣时代脉搏,更新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与方法
在课程思政理念实施过程中,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理解不透彻,未发现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间的密切关系,常借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盲目排斥其学术性,对课程思政具有较强的抵触情绪。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课教师应深入理解课程思政理念,明确专业课程本身具有传授知识、培养价值观、提升能力三位一体的教育功能,调整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深入挖掘专业课程思政元素。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其中可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较多,例如安全责任意识、拒腐防蚀意识、生态文明意识等工程方面的元素,敬业奉献精神、勇于创新、团队协作、终身学习、职业素养等职业方面的元素。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牺牲专业教学时间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而是需要教师将课程本身具备的育人功能放大,不着痕迹地予以
思想、价值观、道德修养等方面的教育,挖掘专业知识背后隐藏着的哲学观念、科学态度、思维方法等,以提高教育效果。环境工程专业学什么
3.2践行终身学习,提高教师自身道德修养
在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需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充分发挥榜样和标杆作用。教书需要的是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学术素养,而育人则需要教师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职业素养、政治理论素养和人格魅力。因此,教师需积极学习先进思想文化,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准确把握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把“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才能真正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事业中,担当起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角。
3.3提升做好课程思政教育工作的认识
我校环境工程系全体教师在认真学习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前提下,践行教育初心,狠抓课程思政落实,全面推进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升思政育人实效。环境工程系在发挥党支部先锋作用下,依托教学团队共建,通过多层次和
多形式参与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我系教师在弄清楚什么是课程思政、课程思政的目的与意义及其重要性等方面有着较高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初步实现了环境工程专业课程思政的“站在新时代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高度,和“从教育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出发”的担当和义务,为我校环境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精神风貌”等方面的正确引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4加强能力建设
作为创新的教学模式,专业课教师普遍对课程思政的理解尚未到位,相应的实践应用能力尚不成熟,知识储备、理论素养、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实施能力均有所欠缺,引入思政教育的设计思路不清,对德育和思政教育元素的挖掘不够,使用的教材不能紧密契合课程思政改革。专业课教师既要具有突出的教书育人水平和教学科研能力,又要能够有机地融合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于一体。可以利用新进教师入职培训、年轻教师导师制等途径,对青年教师进行集中的育德意识及能力教育。通过党日活动、主题教育、集体备课、进修培训等,对专业课教师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术诚信教育、师德师风教育和责任意识教育。专业课教师还应与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团委增加沟通、交流和研讨,进一步强化思政教学能力,共同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结束语
对于地方院校来讲,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已成为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的重要一环。任课教师的思想境界、人文素养、敬业精神、授课状态、业务技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任课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职业素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结合课程内容与特点,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自然、隐形地传递给学生。
参考文献
[1]黄琼丹,卢光跃,陈怡君.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研究[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27(9):101-103.
[2]莫兼学,尹梅.高职英语课程思政的实践: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20(13):193-194,232.
[3]顾佩华.新工科与新范式:实践探索和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4):1-19.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