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人口素质的思考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越来越发现经济的发展与人口素质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当然,这也包括经济。
关键词:人口素质、经济、优生。
人口素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是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生产资料、生产关系这三大要素。人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中国目前虽然人力资源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而人力资本却是与此相反。更何况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已经进入知识化、信息化时代,经济的增长不再靠一般的人力资源来推动,而主要靠科学技术来发展来推动。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用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比作一个GDP的分子式的话,减少分母固然可以增大分值,扩大分子---提高人口素质,同样也可以增大分值,而且在人口基数不易改变的情况下更为有效。据五普资料显示,我
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0.15%,在世界上比例最高;目前我国城镇有1000万左右、农村有2亿左右剩余劳动力。这个人力资源数字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但我国大学毕业生、高技术人员、科学家所占的比例在世界上却排在后面。这种状况很不适应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要想尽快改变,就必须从优生优育入手,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从加强教育入手,努力提高人口的文化素质;从道德建设入手,努力提高人口的思想素质。只有人口素质提高了,沉重的人口负担、强大的人力资源才会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本,生产力才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才会大大增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社会经济要发展,首要问题是提高人口素质。
一、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上的区别
1.发展中国家的市场经济的不完善。现代市场经济通常具备如下特征:市场结构完备,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无障碍;市场竞争充分、公平并有统一的规则;价格信息充分;市场活动主体的产权明晰。
2.社会保障机制建设步伐在发展中国家比较缓慢,尚不能满足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需要。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必须具备一个发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从目前发展中国家社
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上有两大突出问题 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一是社保基金的来源渠道不畅,二是社会保险机制的覆盖面过窄。部分城镇下岗职工、农业剩余劳动力仍被排除在社保机制之外,低收入人的大量存在。
3.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使其面临的金融风险压力增大。发展中国家金融体系的脆弱主要表现在外债负担重、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比例高和金融市场开放步伐过快等三个方面。而发达国家建立金融体系比较早,且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安排、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制度和政策,金融创新都是在发达国家中,发达国家在国际金融方面拥有最强的话语权。
4.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中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发达国家处在产业链的高端,贸易不公平,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二.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产业结构上的区别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从 第一产业看,农业比重下降主要是由食物需求收入弹性小和土地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食物需求收入弹性小于1使农业无法分享国民收入增长的利益而实现同步增长;土地收益递减使同一地块上的农业投资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因收益下降必趋减少。这就从需求和供给两
方面决定了第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跌。从第二 产业看,工业比重先升后跌趋势主要是由工业品的需求特征决定的。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居民对工业消费品的需求满足程度低,对工业消费品的需求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迅速增长。在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这些需求的满足程度比较高,不再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迅速增长,而呈现饱和、下降趋势,造成工业消费品的产值比重先升后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国家内在差别在于制度上的优越,不论是社会保障还是市场经济制度,民主化程度。同样一个创意在发达国家实现商业化运作概率要比在发展中国家高得多,这其中当然有整个社会的大环境差别,人们思想观念的差距,发达国家比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政府的政策也有区别。我们谈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主要看综合国力上,既有经济、政治、科技、人文等各方面的综合,而这些差别都是由人的差别而引起的,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上的巨大差别。
三、人口素质与优生
我国在确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奋斗目标时,始终把优生、优育和优教作为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国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时,不仅明确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而且明确提出人口控制目标;不仅确定了总的国力要
求,而且提出了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的人均指标;不仅提出人口控制的总体目标,而且为了完成人口控制目标,明确提出了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这充分说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如果不继续控制人口增长,相当一部分经济建设成果将被过快增长的人口所抵消;如果不注重提高人口素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将面临很大的困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最终将难以实现。因此,我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过程中,不仅要始终注重物质资料生产,不断增加物质财富,同时还要始终有效地控制人类自身的生产,注重人口素质的提高。
    我国在确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时明确提出,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健全宏观调控体系,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我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是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科学教育文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的。从根本上讲,虽然生育率的下降最终取决于经济发展和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但是,通过经济社会发展自然而然地降低生育率,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靠经济高度发展诱发生育率的下降,靠市场调节来控制人口增长。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作为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作为政府实行宏观调
控的一项重要职能,否则,就会延误时机,导致人口问题上的重大失误,影响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持续发展。因此,必须对人口问题实行国家宏观调控,把人口发展计划确立为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
    我国在确定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时,强调社会发展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这是因为,无论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还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济困、改善人民生活、实行环境保护,无一不受人口过多、人口素质不高的影响和制约,无一不和计划生育工作紧密相联,在制定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时,人口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实行计划生育又是一场移风易俗、改变落后观念的思想革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转变人们的婚育观念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这种思想观念的转变远比完成人口计划深刻得多、艰巨得多。在计划生育工作中,人民众是计划生育的主人,我们要全心全意为广大众服务,不断提高众的生活质量,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帮助广大众正确行使自己的生育权利和义务。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本身就是社会发展领域的首要任务。因此,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社会发展领域中,不仅起着减轻社会发展压力的作用,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人口问题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点。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合理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如果人口盲目膨胀,人口素质不高,就会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不仅难以满足当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且势必影响经济的持续增长,增加对资源总量的需求,无法持久利用资源,难以形成适宜的生态环境,甚至会危及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过去,我国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忽视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压力,以及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为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个历史教训值得汲取。
      我国在确定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时,强调社会发展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这是因为,无论是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还是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济困、改善人民生活、实行环境保护,无一不受人口过多、人口素质不高的影响和制约,无一不和计划生育工作紧密相联,在制定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主要任务和基本政策时,人口始终是影响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