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城市化
课程标准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城市化的内涵、动力、标志及世界城市化进程,结合有关资料分析城市化各阶段的特点。2.理解世界城市化的地区差异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了解生态城市的概念,结合具体城市,说出解决城市化问题的措施。
[基 础 知 识 梳 理]
一、什么是城市化
2.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动力机制:
含义 | 表现 | |
拉力 | 吸引人来到城市的因素 | 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 |
推力 | 使得人离开乡村的因素 | 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
4.意义:
(1)带来聚落形态的变化。
(2)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
(3)是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区别
阶段 | 图示 | 城市化特点 | ||
水平高低 | 发展特点 | 分布国家 | ||
初期 阶段 | A | 较低 | 发展较慢 | 发展中 国家 |
中期 阶段 | B | 较高 | 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很多城市化问题 | |
后期阶段 | C | 高 | 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 发达国家 |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
(1)生物多样性减少。
(2)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3)废渣影响城市土地质量。
(4)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2.合理的城市化
(1)影响:改善环境。
(2)例证:
3.过快的城市化
(1)影响: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2)例证:过快城市化导致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等。
4.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思考
1.我国各地城市化水平迅速上升。请你结合当地城市化的情况,谈谈其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示 可以从城市人口数量、城市用地面积、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展开讨论。
2.发达国家为什么会出现逆城市化?
提示 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规模的扩大,使大城市中心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严重,而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和交通的发展,再加上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使得城市人口向乡村迁移,出现逆城市化。
3.目前,我国许多大城市在经历强降水过程中,都会暴发“城市洪水”,造成巨大的损失。分析导致“城市洪水”屡屡出现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暴雨集中;硬化路面大大减少了雨水的下渗;城市排水系统不完善等。
[预 习 效 果 自 测]
1.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解析 由图中城区范围的变化可知,城市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答案 B
2.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数量的多少
B.城市数目的多少
C.城市占地面积的多少
D.城市人口比重的大小
解析 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一般以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小为主要衡量指标。
答案 D
3.推动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
B.社会生产力发展
C.农村人口大量过剩
D.城市的地理位置优势
解析 城市化进程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B
4.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
B.交通拥堵,住房十分困难
C.酸雨、光化学烟雾严重
D.生产和生活能源消耗量大
解析 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规模的无限扩大,人口过度膨胀。
答案 A
探究点一 城市化的内涵、标志、动力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某大城市1947年和1981年的同比例平面示意图。(如下图)
(1)从图中可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趋势是什么?图中该城市的城市化进程有哪些表现?
(2)在城市化过程中,该城市的城市人口的数量和比重有何变化?
(3)有人说“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其社会发展水平”。你认为有道理吗?
答案 (1)郊区城市化(或城市区域扩大)。人口向郊区迁移;工厂向郊区迁移;郊区新建有商场和公园绿地,建设有卫星城和高速公路。
(2)城市人口的数量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3)有道理。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它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