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诺贝尔奖》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部编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内容来源:第一单元第二课
主题:新闻资讯
课型:新授课
课时设计:2课时
设计者:张旭花/巩义市米河镇第一初中
目标制定的依据:
课标要求:
1、阅读新闻,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教材分析: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017年秋季修订版)新选入的课文。这篇课文选自《百年好文章——路透社新闻佳作》,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具体情况。文中详细列举了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奖项和所做贡献。同时也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地点等等,事实准确,内容详略得当,是新闻中的佳作。
学情分析:
新闻报道是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介上常见的一种应用文体,但学生因为成长经历、认识
体验、兴趣爱好等原因可能不太关注,也不甚了解。因此需要鼓励学生先行收集有关新闻知识,同时联系旧知,简要复习记叙六要素等知识,引导学生在初读过程中迅速把握课文结构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品味语言,理解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4、重点把握通过概述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归结诺贝尔宽广胸怀。
教学重点:把握新闻的特点,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补叙作用
评价任务:
1、通过活动1活动2达成学习目标1
2、通过活动3达成学习目标2
3、通过活动4达成学习目标3
4、通过活动5达成学习目标4
评价标准
1、能准确出消息的六要素,正确标出消息的导语和主体
2、能够结合消息内容的安排说出倒金字塔式的特点
3、能够概述伦琴等人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并说出对人物品质的归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世界范围内,有一种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在中国,只有莫言、屠呦呦等这些在某个领域有相当突出成就的人才能获此殊荣。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奖?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则消息来了解它。
二、积累文学常识。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在诺贝尔奖颁发史上,发生了一些有趣的事,让我们看看课外阅读材料。
补充材料一:▲错过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舒乙透露,在入围者到了最后5名时还有老舍,最终,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那年,瑞典方面通过调查得知老舍已经去世,于是日本的川端康成获奖。
1987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终审名单之中,沈从文均入选,而且沈从文是1988年中最有机会获奖的候选人。当时学院中有强大力量支持沈从文的候选人资格。但可惜的是,沈从文于1988510日去世,因此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补充材料二:▲最“省事儿”的诺奖得主
1901年,X射线发明人德国科学家伦琴收到一封来信,信中邀请他前往斯德哥尔摩领取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位教授随即回复了一封出人意料的回信,信上说:斯德哥尔摩路途遥远,需向校长请假才行,麻烦得很,将奖牌与奖金寄过来行不行?瑞典的答复是:奖牌不能寄,还是跑一趟吧。伦琴无奈地来到了斯德哥尔摩,但他领到奖金与奖牌后就即刻打道回府,连获奖后例行的讲座也取消了。
补充材料三:▲最“奇葩”的诺奖得主
2013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彼得•希格斯教授就是这样一个奇葩人物,他至今都不用手机,以至于他未能在第一时间获悉自己获奖的消息,而是从邻居的祝贺中得知自己获奖的事情。
3、字词积累
颁发中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挪威()遗嘱()渗透()
()仲裁()卓有成就()
【遗嘱】
【渗透】
【建树】
【仲裁】
【卓有成就】
三、教学新课
活动1: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12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2.根据消息文体特点,勾画出消息导语和主体部分,思考:导语部分讲了哪些内容?主体部分讲了哪些内容?
明确:导语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和诺贝尔的遗嘱。主体部分讲了首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及其贡献,诺贝尔奖颁发的机构、时间及地点,诺贝尔奖的奖金来源及评议权等消息背景。
活动2:熟读课文,探究新闻内容
1.“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1210日电”属于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这是新闻的电头,交代了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表明消息材料真实可靠,报道及时。
2.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段中一一列举了此次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第三第四自然段的内容和新闻的标题无关,你认为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第三自认段补充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第四自然段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4.本文结尾部分是补叙,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语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认识和了解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板书设计:
标题
消息导语
主体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主要内容
二:开始新课
活动3:品味新闻语言准确性
大声朗读第一自然段,出文段中最能体现出新闻语言准确性的词语并进行分析。
明确:“首次、每年、最大”这些词语体现出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活动4:探究“倒金字塔结构”
探究:有人说,本文是“倒金字塔结构”的典型范文,请你做简要分析。
概念释义:“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即按先重要后次要的顺序来写。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明确:本文主要目的既然是报道诺贝尔奖首次颁发,那么获奖者信息自然是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导语简介颁发地点、时间后,获奖者信息应该放在主体部分最优先的位置。说完谁获奖,按照读者关注的,自然是再写颁奖机构、何时何地颁奖,这些内容不太重要,但是又不可舍去,所以放在主体次要部分。最后再交代新闻背景。这则新闻俨然按照重要到次要的顺序依次排列,是一篇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范文。
活动5:品读课文
1.读第二段,小组成员之间讨论概括诺贝尔奖是发给哪两类人?互相用颁奖者的语气读第二自然段.
明确:每年的诺贝尔奖发给过去一年里,为了世界科学的进步,为了世界和平的维护,做出最大的贡献;指导朗读:用奥斯卡颁奖音乐做背景,指导男生读获奖人名部分,女生读成就描述部分,教师读旁白。
诺贝尔把奖金颁发给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五大领域,特别是设定文学奖及和平奖,表现诺贝尔对人类发展及人类和平的美好愿望,展现了诺贝尔作为一代科学巨匠的伟大襟怀——爱科学,爱人类,爱和平。
2.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那些人,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做出怎样的贡献?你认为他们配得上诺贝尔奖吗?
我觉得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解除了成千上万人的病痛,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3.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结合课外材料,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用句式说话“我看到了一个的诺贝尔”。
文段:诺贝尔的遗嘱里面说:“诺贝尔奖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材料一:诺贝尔虽然成了大富豪,可他和妻子、儿女的生活依然与过去一样,从不奢侈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