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气味辛,甘,平无毒入肝、肾二经
菟(tu)丝子又名吐丝子、无娘藤、无根藤、萝丝子。菟丝子是一种生理构造特别的寄生植物,其组成的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并且从接触宿主的部位伸出尖刺,戳入宿主直达韧皮部,吸取养分以维生,更进一步还会储存成淀粉粒于组织中。中药菟丝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南方菟丝子、金灯藤等的种子,具有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固胎止泄之功效。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菟丝子
∙拉丁学名
ChinaDodder
∙别称
豆寄生、无根草、黄丝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合瓣花亚纲
∙目
管状花目
∙亚目
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哪些?管状花目
∙科
旋花科
∙属
菟丝子属
∙亚属
线茎亚属
∙分布区域
华北、华东、中南、西北及西南各省
基本简介
【学名】:Cuscuta chinensis Lam.
【别名】:豆寄生、无根草、黄丝、金黄丝子、马冷丝、巴钱天、黄鳝藤、菟儿丝
【英文名】:China Dodder
【科名】:旋花科Convolvulaceae
一年生全寄生草本。茎丝线状,橙黄,但不含有叶绿素。叶退化成鳞片。花簇生,外有膜质苞片;花萼杯状,5裂;花冠白,长为花弯2倍,顶端5裂,裂片常向外反曲;雄蕊5,
花丝短,与花冠裂片互生;鳞片5,近长圆形。子房2室,每室有胚珠2颗,花柱2,柱头头状。蒴果近球形,成熟时被花冠全部包围;种子淡褐。花果期7—10月。
植物类型
菟丝子
属于旋花科,菟丝子属。英文名称dodder,中名别称豆寄生、无根草。一年生寄生草本,缺乏根与叶的构造。茎攀缘性,丝状且光滑,淡黄,植株以吸器附着寄主生存。花多数,簇生成球状,具有极短的柄,花萼5裂,大约与花冠等长,花冠5裂,呈短钟型,约2公厘长,雄蕊5枚,花柱2枚,蒴果为球形,稍扁,种子形状变化较大,褐。菟丝子对阳光充足的开阔环境似乎有所偏好,举凡住家的绿篱、路肩的护坡、到海边的灌木丛,都是菟丝子理想的寄生环境。菟丝子有成片居的特性,故在野外极易辨识。
菟丝子的寄主范围相当的广,多数草本双子叶(如豆科、黎科)及某些单子叶植物都可能成为
菟丝子的寄生对象,因此在作物的栽培上,俨然为一种杂草; 但在药用上菟丝子也有相当的地位,它
能治各种疮毒及肿毒,又
能滋养强壮治黄疸,故亦为一种中医良药。当菟丝子侵害植物时,会长出吸器伸入植物体内,吸收寄主的养分,继续长出其它分枝。可见一株菟丝子可复盖住相当大面积的农作物或植物。而菟丝子的种子有休眠作用,所以一旦田地被菟丝子侵入后,会造成连续数年均遭菟丝子危害问题。关于菟丝子的防除,最便捷的方法为利用除草剂抑制菟丝子的生长或种子的发芽。可以防除菟丝子的化学药剂有:2,4-D(2,4-二氯苯氧乙酸)、dazomet(棉隆)、DCPA(敌草索)、dichlorbenil(二氯苯腈)、diphenamid(草乃敌)、diquat
(敌草快)、DNOC(二硝基邻甲酚)、fluometuron(伏草隆)、PCP(五氯酚)、trifluralin(氟乐灵)等。另外,亦可在耕作前提早翻耕并灌水,以促使菟丝子在发芽后不到寄主而死亡。调整作物之耕作时期,再配合施用除草剂,可达良好的防除效果。
植物影响
生长危害
危害对象:木槿、杜鹃花、蔷薇、六月雪、桂花、牡丹、珊瑚树、鸡爪槭、冬青、女贞、马铃薯、花生、胡麻、苎(zhu)麻和豆科牧草等旱地作物。
危害症状:种子萌发时幼芽无,丝状,附着在土粒上,另一端形成丝状的菟丝,在空中旋转,碰到寄主就缠绕其上,在接触处形成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部分细胞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此时初生菟丝死亡,上部茎继续伸长,再次形成吸根,茎不断分枝伸长形成吸根,再向四周不断扩大蔓延,严重
时将整株寄主布满菟丝子,使受害植株生长不良,也有寄主因营养不良加上菟丝子缠绕引起全株死亡。
主要症状
形态:日本菟丝子无根、无叶或叶退化,茎较粗,略呈红,缠绕生长,蔓延迅速,断茎形成吸根后可继续生长.花粉红,果实为球状,每棵菟丝子产生5000~6000颗种子,种子小,光滑,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年之久。
发生规律:在上海,菟丝子9月开花,10月种子成熟,种子落入土中经休眠越冬,或到第二年2~3月至6月落入土壤,陆续发芽,遇寄主后缠绕危害,若无寄主,在适宜条件下,可独立生活达1个半月之久。寄主广泛,以木本植物为主,也可危害草本植物,蔓延迅速,危害幼苗,幼树和灌木,但不能危害老化的树皮,高大树木通过根际萌蘖小枝或依靠其他寄主作为桥梁向上蔓延。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受害严重的地块,每年深翻,凡种子埋于3厘米以下便不易出土。春末夏初
及时检查,发现菟丝子连同杂草及毒主受害部位一起消除并销毁,清除起桥梁作用的萌蘖枝条和野生植物。
(2)药剂防治:种子萌发高峰期地面喷1.5%和2%扑草净液,以后每隔25天喷1次药,共喷3~4次,以杀死菟丝子幼苗。
菟丝子又称黄鳝藤,常见有日本菟丝子和中国菟丝子,以前一种发生为害较为普遍;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福建、云南、贵州、四川、内蒙古、湖南、台湾等省区;除寄生为害龙眼外,也可寄生荔枝、柑桔、沙田柚、蝴蝶果、茶、油茶、油桐、台湾相思、苦楝、黄檀、杨柳等多种果树和林木。菟丝子寄生在果树上,吸取树体水分和营养物质,其藤茎生长迅速,常缠绕枝条,甚至把整个树冠覆盖,不仅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致使叶片黄化、脱落,削弱树势,严重时果树不能生长和开花结果,甚至造成枝梢干枯或整株枯死。
菟丝子是一种攀缘性草本植物,寄生在果树上,以藤茎缠绕主干和枝条,被缠的枝条产生缢痕,藤茎在缢痕处形成吸盘,吸取树体的营养物质,藤茎生长迅速,不断分枝攀缠果株,并彼此交织覆盖整个树冠,形似“狮子头”。
病原性状
菟丝子是一年生的双子叶草本植物,无根,叶已退化成鳞片状。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ouica Choisy)属菟丝子科菟丝子属。该菟丝子茎肉质,多分枝,形似细麻绳,直径1~2毫米,黄白至枯黄或稍带紫红,上具有突起紫斑。花小而多,聚集成穗状花序,苞片和小苞片鳞状,卵圆形;花萼碗状,5裂,背面常有紫红瘤状突;花冠钟状,绿白至淡红,顶端分5裂,裂片稍立或微反折;雄蕊5枚,花丝无或几乎无,花药黄,卵圆形;花柱细长,合生为一,柱头两裂。果实为蒴果,卵圆或椭圆形,内有种子1~2粒,略扁有棱角,褐。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