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5  水循环
考点热度  ★★★★☆
1.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的类型
(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1)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及特点
类型
主要环节
特点
例证
海上内
循环
A蒸发→B降水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
海洋上的狂风暴雨
海陆间
循环
陆地面积最大的省
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陆地内
循环
循环水量,但对
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2)
【图文拓展】
1.城市地面硬化对水循环的影响
城市地面硬化后,地表水渗不到地下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也不能被蒸发上来,对自然界水循环影响很大。
2.陆地水体的补给
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上所示。例如河流枯水期时,湖水补给河水,如下图1所示;河流汛期时,河水补给湖水,如下图2所示。
考向一  水循环各环节的影响因素
1.影响蒸发的因素
2.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风
3.影响降水的因素
4.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支流数量)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的流量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影响大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5.影响下渗的因素
6.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
影响地下径流的因素可参考影响地表径流、下渗的因素,并重点考虑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因为喀斯特地貌区地下溶洞、地下河流众多,储存有众多的地下水。
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改变
地表径流
人类的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影响
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渗流区的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透方向等
影响局部地区
大气降水
如人工降雨
影响蒸发
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影响下渗
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增加下渗;城市路面硬化,可减少下渗
[技法点拨]    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相关地理问题
(1)三江平原沼泽地的形成
(2)内流河断流的成因
7.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
人类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河改陆、围湖造田等一系列针对河流、湖泊的活动极大地改变了地表径流的自然分布状态。
(2)影响地下径流
人类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部地区的地下工程建设都不可避免地对地下径流产生影响。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城市地下铁路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
(3)影响局部地区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
(4)影响蒸发,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
(5)影响下渗
城市地面的硬化、植被的破坏、植树造林等措施都会影响地表水的下渗。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降水量增加    坡面径流增加    蒸发(腾)量增加    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答案】1.B  2.C  3.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