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善教育”的校本探索文化
作者:***
来源:《中国德育》2021年第08期
        貴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第一小学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历经114年的风雨磨砺,已成为一所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办学条件优越的百年老校。百余年来,学校形成了“上善若水,乐学善行”的办学理念,创设了以“乐善”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并在“乐学善行”理念总框架的基础上构建了乐善文化、乐善课程、乐善评价和乐善管理办学框架(见图1),并以此为主题推进特办学实践。
        一、乐善文化—明德致远,荡涤心灵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我校2014年9月搬入新校区,校园硬件设施焕然一新,为学校环境文化的整体设计和创建提供了契机。学校努力打造具有“善”文化的校园景观,努力让每一栋楼、每一处景、每一堵墙都彰显乐善文化。校园处处是育人环境,善文化景观石镌刻的“以善行事”四字尤为引人注目,荡涤心灵;增设的孔子塑像、汉三贤论道浮雕、清三儒谈经雕塑彰显善于从教、乐为人师;校徽也寓意师生立善心、行善事、做善人。学校充分发挥“让墙壁说话”的育人功能,在教学楼走廊、牌匾、墙壁等制作关于乐善文化优秀的行善故事、向善从善的名人名言;班级标语、书画作品处处蕴含激励进取的乐善文化元素;黑板报专栏更成为“乐善教育”的宣传阵地,滋润着学生的心灵;教室环境幽雅,彰显着对
真、善、美的追求。这些细微之处尽显教育者不言而教的心,让人切实感受到润物无声的教育魅力。精心构建的校园和谐环境成为乐善教育的载体,使全体师生每天在校园中感受乐善文化的熏陶和美好。
        二、乐善课程—乐学善教,思能生慧
        学校坚持围绕乐善教育开发特校本课程,构建乐善课程体系(见图2),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乐善课程体系以“上善若水,乐学善行”为出发点,以学生“三善”(善学品质、善为精神、善美心态)为培养目标,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情况,提出符合其身心发展的针对性目标,并通过主题教学来实现对学生的“三善”培养。
        学校基于“三善”目标将德育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探究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基础性课程以教师乐教善研、学生善思乐学为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品德课专项落实与学科渗透落实。探究性与拓展性课程纳入校本课程管理,主要开展知善明理大讲堂、乐善主题班会、好习惯微实践、班级日常行为养成等活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乐善大讲堂以国旗下讲话的形式引导学生将对“乐善”的认识具体化、形象化;乐善主题班会以“乐善”为主题,对一个阶段的“乐善”实践进行集中讨论和交流;好习惯微实践通过创设环境开展行为操练,改变
原来道德谈话课只说不做的现状。同时,学校充分发挥少年宫主阵地功能,开设足球、绘画、合唱、科技、古筝等30多个特项目,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平台。此外,学校安排学生采取分期、分批、分年级的模式参与社会实践,开展红文化基地研学、寻校园的植物、探索科技的奥秘、农耕体验、茶庄采茶等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延伸到大自然和社会,增强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推进和谐校园的建设。
        三、乐善评价—激励引导,贵在发展
        立德树人,德育为首。学校根据学段、学段目标、目标要素、有效德育内容、有效德育路径五个方面,紧紧围绕诚信、感恩、自爱、礼让、善思、合作构建了《遵义市新蒲新区第一小学德育目标—内容—路径体系》,并根据天鹅纯洁、忠诚、高贵、优雅的精神品质,精心设计了“小天鹅”学生评价奖章。
        评价实施是乐善文化校本德育实践的重要环节。学校以发展性评价理念为指导,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为目的,以评价学生德品行为内容,力图通过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乐善教育”实践情况,以动态的评价结果实现对学生的正向激励,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在评价方法上,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主要载体为家校联
系册、成长记录袋及乐善之星接力卡;结果性评价主要通过评选明星小天鹅、德行小天鹅、体艺小天鹅、智慧小天鹅、领航小天鹅及发放“行善券”等,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使学生在坚持一个阶段的行善后得到肯定,感受成功的愉悦,并产生继续行善的动力。
        四、乐善管理—内外联动,和谐共处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在实践精神文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及其管理文化的总和。学校以“乐善文化”为出发点,健全学校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保证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性。民主管理是学校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各项学校管理条例以及各种奖惩规定,实现学校管理的激励机制创新,将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求有机结合。每学年一次的“乐善”教师评选活动,着眼于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提升教职工的职业获得感和成就感,鼓励教师朝着学校的教育目标共同努力。
        同时,学校努力建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整体性“大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合力,促进学生、家长、老师和社会之间的相互沟通,创造一个沟通无阻碍、教育无痕迹的成长环境。
        【游启燕,贵州省遵义市新蒲新区第一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高级教师】
        责任编辑丨靳晴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