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莞樟⽊头观⾳⼭⼀直努⼒打造⽂化名⼭。
释宏满
开篇语
2016年4⽉召开的全国宗教⼯作会议提出,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贯彻党的宗教⼯作基本⽅针,分析我国宗教⼯作形势,研究我国宗教⼯作⾯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全⾯提⾼宗教⼯作⽔平,更好组织和凝聚⼴⼤信教众同全国⼈民⼀道,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的中国梦⽽奋⽃。
在此背景下,南⽅⽇报东莞办事处与⼴东观⾳⼭国家森林公园共同主办观⾳⼭问禅公益⽂化活动,希望借助系列线上线下的活动,努⼒挖掘佛⽂化、禅⽂化的优秀内涵,为⼴东培育和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创造诸多有利条件。
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基本内容⽤24个字概括为三个层⾯,即国家层⾯的富强、民主、⽂明、和谐,社会层⾯的⾃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与中华⽂化优秀传统相得益彰。
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是国家昌盛、社会安宁、⼈民幸福的根本保障,也是佛⽂化、禅⽂化的共同价值诉求。佛学、禅宗不仅致⼒于探索个体⽣命的终极意义和价值,同时也致⼒于追求⼈类社会的和谐。
作为中国传统优秀⽂化组成部分的佛⽂化、禅⽂化,其诸多理念是与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相融相通的,有助于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弘扬,符合不同社会体的价值诉求。
致⼒于打造南中国佛教名⼭的东莞樟⽊头观⾳⼭被称为“南天圣地、百粤秘境”,是⼴东地区禅⽂化、观⾳⽂化名⼭,在⼴⼤岭南民众间有很⾼的认知度,⼀直以弘扬禅⽂化、佛教⽂化等中国传统⽂化为⼰任。
如今,东莞樟⽊头观⾳⼭在推动禅⽂化、中华优秀传统⽂化与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融合研究中先⾏⼀步,这也体现出东莞观⾳⼭的担当。
从今天起,“观⾳⼭问禅公益⽂化系列活动”将在南⽅⽇报定期推出名家访谈栏⽬,参与访谈的嘉宾既有佛学界的名家,也有⽂学界、艺术界的佼佼者。他们是怎样看待禅⽂化和佛教⽂化?⼜是怎样看待这些传统⽂化与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关系?敬请关注。
党的⼗⼋⼤以来,中央⾼度重视培育和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在此过程中,如何将⼈民信仰与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结合起来,引起⼤众的深思。
东莞樟⽊头观⾳⼭作为岭南佛教⽂化名⼭、禅宗⽂化在南中国的⽀脉,有责任有义务传承、发扬佛⽂化、禅⽂化的优秀内涵。禅⽂化思想倡导的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基本内涵具有适应性、⼀致性,有助于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弘扬。
在推动和弘扬社会主义核⼼价值观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化⽅⾯,⼴东观⾳⼭国家森林公园、南⽅⽇报东莞办事处在这些⽅⾯到共同点及契合点,于是联合推出了观⾳⼭问禅⼤型公益⽂化系列活动。《南⽅⽇报》作为省级主流、权威媒体,可以正确、有效地引导⼈们认识禅学,希望在权威媒体上严肃、严谨地探索禅⽂化对当下的积极影响,引导⼈们在⽣活中,了解禅宗,善⽤禅法,体验禅趣,感知禅韵。让⼈们放下诸多的烦扰,回归当下的安宁,让内⼼的清净化解⼀些社会⽭盾,了却诸多⽆名的杂念。劝⼈向善,引导善念,从事慈善事业,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1.依托⾃⾝优势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反映的是当下社会主义应有的道德规范和标准,每个⼈或企业都有义务去践⾏。
东莞观⾳⼭作为岭南佛教旅游胜地,岭南佛⽂化、禅⽂化传承较好的⽂化名⼭,可以依托⾃⾝与⽣俱来的⽂化优势,从友善、和谐这⽅⾯着⼿,践⾏社会主义核⼼价值观。
与⼈为善是佛⽂化、禅⽂化中⼀个基本处世原则,只要以⼀颗善⼼来对待别⼈,就能与⼈结下善缘。今年7⽉9⽇⾄13⽇,由南⽅⽇报东莞办事处、⼴东观⾳⼭国家森林公园共同举办的⼤型观⾳⼭问禅⼤型公益⽂化系列活动之四川阿坝公益⽂化⾏活动,从社会各界召集、组织了30名热善好施的爱⼼公益⼈⼠,⼀同前往汶川特殊⼉童学校开展公益捐助活动。在东莞观⾳⼭公益⽂化、禅⽂化强⼤的感召⼒和认可度的情况下,有爱⼼市民积极响应,纷纷慷慨解囊,有捐赠物资、现⾦的,有企业为学校捐赠净⽔机,也有画家将作品进⾏拍卖筹集善款。灾后重建的汶川特殊教育学校,孩⼦们仍然坚强地学习、⽣活,他们的天真和勇敢,感动随⾏爱⼼公益⼈⼠。活动旨在引导⼈们⽤爱回馈社会,将公益慈善之⽕传递下去,正是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最佳的体现形式。
2.以禅⽂化为魂打造第五⼤佛教名⼭
中华⽂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明的精华。优秀传统⽂化在很⼤程度上具有超越时代局限、反映中华⽂明永恒价值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核⼼价值观的精神沃⼟与思想源泉之⼀。禅⽂化是中国传统⽂化的优秀代表,尤其是禅⽂化带来的禅理、禅机、禅法、禅趣,对当下、未来各⽅⾯都会带来巨⼤的影响。禅宗⽂化中兴于岭南,尤其是唐代中期,六祖慧能在此结下了禅宗的法脉,为禅⽂化在岭南地区的繁荣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东莞观⾳⼭作为禅⽂化在南中国发展的⽀脉,有责任和义务在中华民族⽂化中⼼,积极传承、发扬禅
宗⽂化。作为岭南佛教⽂化名⼭,东莞观⾳⼭⼀直致⼒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化,多年来也做了诸多推⼴和探索,形成了东莞观⾳⼭独有的禅⽂化体系和特⾊。未来,东莞观⾳⼭将要建设成中国第五⼤佛教名⼭,建设成南中国最⼤的观⾳道场,需要更⼤⼒度地弘扬和传承佛⽂化、禅⽂化等优秀⽂化,将其打造成观⾳⼭⽂化的核⼼与灵魂。
3.运⽤禅⽂化思想开展系列公益善举
在弘扬和传承禅⽂化⽅⾯,东莞观⾳⼭除了在学术⽅⾯进⾏探索,同时也开展了⼀些切合当下实际的活动。⼀⽅⾯邀请和采访当今中国佛学名家、⽂化学者、社会哲⼈、⾦融⼈才、经济学者等,分享和畅谈禅⽂化,讲述他们与禅⽂化的关系及历程,畅谈对禅⽂化未来发展的期许。
同时,东莞观⾳⼭每年还将与《南⽅⽇报》共同推出系列公益慈善活动,运⽤禅⽂化的⼴泛影响⼒,开展⼀些公益助学,弘扬禅⽂化,践⾏慈悲、⼤爱、德济天下、德济众⽣的活动。如公益慈善捐助活动,今年7⽉9⽇⾄13⽇由30名爱⼼公益⼈⼠组成的观⾳⼭问禅公益⽂化系列活动之四川阿坝公益⽂化⾏团,从东莞观⾳⼭飞往汶川地震灾区开展公益助学活动,引起社会⼤众的⼴泛关注。此外,以后每年还将邀请汉藏⼩朋友来东莞观⾳⼭,来温暖的南⽅迎新年。同时,主办⽅还将从社会上募集⼀些爱⼼⼈⼠、公益慈善⼈⼠,与四川汶川的孩⼦们进⾏⼀对⼀的扶贫活动,响应精准扶贫,向贫困地区作最后的宣战。
东莞观⾳⼭作为⼀个有社会责任⼼责任感的公众企业,有义务也愿意从事这项精准扶贫事业,与⼴⼤的爱⼼⼈⼠、爱⼼企业⼀起,为中国的扶贫开发事业做出⾃⼰应有的⼀份⼒量。
释宏满:禅的思想为现代⼈解开⼼结
和谐社会需要⼈们共同建设
禅⽂化与佛教⽂化作为传统⽂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众多的教理典籍、系统的伦理规范、宏⼤的哲理体系、深邃的般若智慧、博⼤的慈悲⼼怀,对社会的发展和⼈类的⽂明产⽣了重⼤⽽深远的影响。
在释宏满看来,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所提倡的思想,与禅⽂化、佛⽂化所提倡的⼀些思想是不谋⽽合的,“禅的思想可以为现代⼈打开⼼结,舒缓压⼒;⼈与⼈之间的和谐、⼈与⾃然之间的和谐古往今来同样重要;友善、良好的⼈际关系,能够使⼈活得更快乐。”
释宏满,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全国青联委员、⼴东省佛教协会常务副会长,政协第⼗⼀届⼴东省委员会常务委员、顺德宝林寺⽅丈。
禅的思想可为现代⼈打开⼼结
什么是禅?在释宏满看来,禅宗是中国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太虚⼤师指出“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
释宏满说,禅宗发展到了六祖的时候已经完成禅宗的体系,它解决了禅宗的起源、宗旨、传承、修⾏⽅式、⼈⽣态度许多重要问题,也就是说佛教从印度传到中国以后,到了六祖慧能已经改⾰成适应中国特⾊的佛教禅宗,更具有中国化、丛林化、⽣活化、⼤众化、平民化。
六祖的禅宗精神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所以,六祖之后便形成了⼀花开五叶的禅宗法脉,⼀代⼀代传承下去,发扬光⼤。
善文化“禅是⼀种修⾏的特独⽅法,是内在以⼼传⼼,通过⼼灵传递给另⼀个⼼灵的智慧⽅法。也就是通过⼀个⼈⼼灵的改造来影响另⼀个⼼灵。最早禅的意义,是寂静审虑,也叫静虑,思维修,是获得内⼼的⼀种途径。”释宏满说。
这种静虑静⼼激发出的内在智慧悟性,是禅宗最为重要的特质。正如禅师们所说:禅是⼀种境界,是觉者的⽣活境界;禅⼜是⼀种受⽤,⼀种体验;禅是⼀种⽅法,⼀种千变万化、不拘⼀格、随机应变、灵活运⽤的⼿段;禅是⼀条道路,探索开放智慧之路、挣脱桎梏之路、追求解脱之路;禅是⼀种⽣活的艺术,⽣活的⽅式;禅是永恒的喜悦幸福,真正的快乐。
“但更重要的是,禅重在体悟,是真如妙⼼迸发的般若智慧,是灵光⼀闪,豁然顿悟当下觉醒,是⾃性⾃⼼的超然⼼灵感知,所以禅是每个⼈对⾃⼼内在体悟到的各种不同境界。”他说。
在禅者看来,禅只是⼀种简单朴实的平淡⽣活⽅式,是⼀种超越羁绊,游任万物。“没有谆谆教诲,也没有滔滔雄辩,只有两位智者间的‘⼼有灵犀⼀点通’,那拈花的动作中包含⽆穷的妙谛,那微笑的神态中闪烁着悟性的光辉,禅在这⾥成为⼀种简洁平易的⼼灵交流。”他说。
对于现代⼈来说,禅⽂化的思想有怎样的意义呢?释宏满认为,禅是可以⽤来打开“⼼结”的,尤其是对于当前社会⼈们⽣活节奏的加快、压⼒的加重,⽽出现的种种社会⽭盾,世间病态,思想浮躁,精神混乱等,禅⽂化所倡导的静虑,是⼀剂宝贵的良⽅。
“通过禅对于⼼灵的调适,并透过⾃我的改善,⽽去除掉⼼灵的⼀切染着、束缚、蒙蔽、动乱、障碍、⽆明、愚痴、欲望等颠倒梦想,能够使现代⼈到真实、光明的⾃我。”他说。
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的结果
释宏满认为,如今我国的社会主义核⼼价值观提倡和谐,以建⽴“和谐社会”为⽬标,这与佛教“和”⽂化具有相同的现实意义。
崇尚和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贯穿于中华⽂化的整个发展进程。他认为,佛教⽂化经过两千年已融⼊中国⽂化,其中就蕴涵着“⼀团和⽓”,氤氲着⼀股“和风”。中国化的佛教——禅宗认为,外部的“净”来⾃⼼“净”,外“和”来⾃⼼“和”。
和谐是⼈类的美好愿望,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与⼈的和谐,⼈与⾃然的和谐,有利于⼈类的和平发展,国家的和顺兴旺,民族的和睦团结,社会的祥和稳定。
“佛教讲平等、慈悲,讲因缘、和合,讲中道、圆融等。佛教提倡的‘和谐’就是要争取⼈类⼈⼼和善、家庭和睦、⼈际和顺、社会和谐、⼈间和美、世界和平的‘新六和’愿景,最终共同致⼒于⼀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他说。
释宏满认为,和谐是中国传统⽂化的观念,和谐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在全⾯建设⼩康社会的今天,为什么要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因为和谐社会始终是⼈类的基本追求和愿望,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
和谐能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与⼈的和谐,相互尊重、相互协调。讲和谐是为了防⽌⾛极端,⼆极分化。和中是相通的,和就是中,中就是和,所以我们要学会“中庸之道”,把两种极端拉近,调和,这叫“和谐”。要超越左和右,对⼈与⼈的交往,理之⽤,和为贵,求存同异。和谐社会,⼈⼈有责。
“禅是⾯对⼈类内⼼思想的关系,‘和谐’是对⼀种关系的规范。任何关系都归于社会关系,最主要是⼈与⼈的关系。构建和谐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的结果。”释宏满说。
他说,⼀切⼭河⼤地,有情和⽆情,皆有佛性,要平等对待,因为“⼀荣俱荣,⼀损俱损”,所以要正确对待⽣命共同体。
“这个共同体就是⼈⼼和天道的关系,就是⼈⼼和天道之间有着密切的深刻价值关系,明⽩了这层关系,就能解决个⼈
“这个共同体就是⼈⼼和天道的关系,就是⼈⼼和天道之间有着密切的深刻价值关系,明⽩了这层关系,就能解决个⼈⾝⼼的和谐,进⽽你就会尊重⾃然,爱护⽣态环境,达成⼈与⾃然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释宏满说。
⼴结善缘做个友善之⼈
社会主义核⼼价值观中提出要“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从个⼈⾏为层⾯对社会主义核⼼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
⽐如“友善”,是强调公民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互相帮助,和睦友好,努⼒形成社会主义的新型⼈际关系。
释宏满认为,世间没有任何东西⽐快乐更可贵,为了幸福快乐,⼈就应该学会保持良好的⼼态,学会在顺境逆境中拥有快乐的⼼情,只有快乐的⼼情,才有幸福的⼈⽣。⽽要做到这点,做个友善的⼈⾮常重要。
凡事能够⼤公⽆私,⽆愧于⼼,有博爱⼼,⾏为光明磊落,这样就会使⼼⾥也觉得坦坦荡荡,⼼情舒
畅。这种⼼安理得的感觉,就是千⾦难买的快乐。“佛教说:常乐我净。⼈世间⼀切事情随缘⽽住、随遇⽽安,所以《坛经》⾥说:‘随所住处皆安乐’。”他说。
释宏满认为,在任何环境下、合是⼀种快乐,是⼀种随众的表现。⽆论⾃认为多么喜欢孤独的⼈,当你和许多⼈聊聊天、谈谈话、下下棋、打打球,就会觉得⼼情舒畅。这样⾝体就会健康长寿。因为没有⼀个⼈敢说他的⽣活没有⼀点痛苦⽽只有欢乐,但是有⼈能始终对⼈⽣抱着乐观和赞美的⼼情,这是因为他们知道,世间上的万事都有它苦和乐的两⾯,⽽且由苦中提炼出来的欢乐才是感受最深的快乐。
释宏满说,有时间多朋友讲讲笑话开开⼼,这样能够调理我们的⼼态。即使再忙,也要每天为⾃⼰争取⽚刻的安宁,整理⼀下散乱的思绪。多休息的机会,养好精神、充好电,才能更好地⼯作。这样,精神好,⼼情好,⾝体才能更加健康长寿。
因此,⼈⽣要⼴结善缘多交知⼼朋友。俗话说得好,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了朋友可以顶天⽴地;朋友是风、朋友是⾬,有了朋友可以呼风唤⾬。有了朋友就能分担你的压⼒,或者在情绪上给你安慰。烦恼不要闷在⼼⾥,和知⼼朋友谈⼀谈,⼼理就会觉得舒服或者能得到帮助。
本版撰⽂/摄影龚名扬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