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诗词鉴赏
唐朝: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古诗简介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宏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外表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怪的想象力和奇妙的构思,给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非常生动。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决,在大自然中寻求劝慰和寄予。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独坐敬亭山》翻译/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情愿留下,渐渐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悄悄无语地凝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意。谁能理解我此时孤独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独坐敬亭山》解释
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独去闲:独去,单独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然自由的样子。孤独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独坐敬亭山》赏析/鉴赏
此诗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难过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渐渐地越飘越远,好像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山鸟的热闹声消退之后非常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逝之后感到特殊的清幽安静,尽既有消逝的意思,又有渐渐消逝在天
际的感觉。闲,主要是为了表达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主要是为了写此刻独坐但情意悠闲,很符合李白本人的仙道思想。
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孤独。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示意了诗人在敬亭山巡游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独坐敬亭山赏析这两句的意象以“众星拱月”式并置,前句中心词“鸟”是中心愿象,加上“飞”字形成一个复合意象,强化动态表现意义。“众鸟”原可以让读者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鸟儿在空山中动听
鸣啼,有一种非常的逸趣,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越来越远,“高”字起到一个拓展空间的作用,抬头仰视,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添了此句的表现力度,表现出李白此时的万般惆怅。后句“云”为中心词,与“去”复合,悄悄的云也在慢慢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本来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然地渐渐地飘离。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尝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
“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山鸟的热闹声消退之后非常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殊的清幽安静。它们都好像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
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射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制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慢慢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他自己照旧坐在那里观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独特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视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好像也正含情脉
脉地看着他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到达了感情上的沟通。“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表现出剧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宠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对诗人来说缺乏挂齿。这两句诗所制造的意境仍旧是“静”的,外表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事实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孤独凄凉的境况,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众鸟”、“孤云”这种动的意象与“敬亭山”这种静的意象相反并置,时间和空间的维度里仅仅消失了量的改变,而心理的维度却产生着质的改变:有抱负、有才能而在政治上患病压抑的士大夫往往对“逝去”,
对“消散”有着特别的敏感,人事短暂,宇宙永久,经常是他们不遇时发出的慨叹。诗人引恒久的山为知己,可能是“长安不得见”后,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方式了。就算长安招引他,他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随“众鸟高飞”而去。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由于敬亭山“东临宛溪,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从诗中来看,无从知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
了的敬亭山中寻到安慰,好像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全诗好像全是景语,无一情语,然而,由于景是情所造,因此,虽句句是景,却句句是情,就像王夫之所说,是“情中景,景中情”。
《独坐敬亭山》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诞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时跟随父亲迁至剑南道绵州。一说即诞生于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
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