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案
    独坐敬亭山教案内容合集5篇
    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作者整理的独坐敬亭山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1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独坐敬亭山》一诗的生字。
    理解诗歌的意思,由诗句想象画面。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生字词,自主了解诗人的生平。
    教学图片
    教育过程
    导入新课
    了解李白。
    由《早发白帝城》一诗引出李白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学生自由讨论有关李白的诗或故事
    写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现在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这首五绝写于天宝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时,是李白离开京城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写的。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学习生字亭
    独坐敬亭山
    亭
    点击查看图片
    指出亭字是后鼻韵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习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听录音
    划出节奏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
    词语意思
    独坐:
    敬亭山:在宣州(现在安徽宣城北郊),古名昭亭山,山上有敬亭
    众鸟:
    高飞尽:
    独去闲:
    厌:
    了解诗句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
    赏析本首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的景象,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
    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众鸟一般可以让我们想到什么?本来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鸟儿在空山中婉转鸣啼,多有情趣啊!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却是越来越远,一个高字扩展了空间:抬头仰望,空阔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强了这句的表现力度,可以想见李白这时的万般惆怅。运用这种烘托写法的,还有很多,例如……
    后句中,默默的云也在渐渐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悠闲地慢慢地飘离。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小精灵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我们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令人回肠荡气。
    尽闲两个字,把我们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它们都似乎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露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创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我们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
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与这一句非常类似。
    众鸟、孤云的动与敬亭山这静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的无奈!
    诗人笔下,不见敬亭山秀丽的山、溪水、小桥,并非敬亭山无物可写,敬亭山极目如画,然而风景如画又怎么样?我们并不知道诗人相对于山的位置,或许是在山顶,或许在空阔地带,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本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或者借景抒情,而是借此地无言的景,抒发内心无奈的情感。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人世间的深重的孤独之情,诗人人生悲剧的气氛充溢在整首诗中。
    联系自己实际谈问题:
    我们有没有过李白的这种孤寂感觉?谁能举例说明?
    我们是怎么排遣这种孤寂带来的苦闷感觉的'呢?
    拓展学习李白的其他写景诗歌
    这首诗与上首有许多类似之处
    《月下独酌》
    【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独坐敬亭山赏析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 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是个乐观洒脱的人,这在他的很多诗中都表现出来的,请大家再看一首: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课堂小结
    李白对大自然有着强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笔下的山水丘壑也无不具有理想化的彩。他用胸中之豪气赋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对自然伟力的讴歌,也是对高瞻远瞩、奋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礼赞,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
英雄性格浑然一体的。同时,李白又写了许多具有晶莹透剔的优美意境的山水诗。李白的山水诗与其说是对自然形貌的逼真描绘,不如说是按诗人个性被改造和理想化了的图景。他只求把握整体的气势或氛围,而略去具体的细节,甚至连观照景物的视觉转移的顺序也往往毫不在意。李白的山水诗又是无往而不抒情的,他善于把山水物和特定的情绪渗透、交融在一起,在景的形势和情的特征之间有着同构互感的微妙的
    布置作业
    李白深情地看着敬亭山,轻轻地对他说:……请把他想对敬亭山说的话,写出来。
    对这个孤独哀愁的李白,你想安慰安慰他吗?怎么安慰他呢?
    独坐敬亭山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中词意,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诗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孤独寂寥的情感。
    重点难点:
    领悟诗意,感悟诗情(难点)。
    教学过程:
    一、感受李白
    同学们知道李白吧?李白的诗你能背几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