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坐敬亭山教案3篇
1、选择自身喜爱的方式来自由的诵读古诗,留意古诗的韵味,读的舒缓些,并划出节奏。
2、再来读一读古诗,边读边品尝:
你的心中有什么味道?
3、请你带着你品尝的这种感觉,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身喜爱的方式来学习古诗,对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争论,教师巡察指导。
4、同学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组长先汇报是以什么方式来学习古诗的,弄明白的什么?其他同学补充。
独坐敬亭山教案篇二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宏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独坐敬亭山》一诗的生字。
理解诗歌的意思,由诗句想象画面。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预备
课前布置学生自学生字词,自主了解诗人的生平。
教学图片
教育过程
导入新课
了解李白。
由《早发白帝城》一诗引出李白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擅长从民歌、神话中吸取养分私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颜,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顶峰。与杜甫并称李杜。
学生自由争论有关李白的诗或故事
写作背景
敬亭山在宣州(现在安徽宣城),宣州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大诗人如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这首五绝写于天宝十二年(753)秋游宣州时,是李白离开京城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写的。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味道,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加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很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孤独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劝慰的生活写照。
板书课题《独坐敬亭山》,学习生字亭
独坐敬亭山
亭
点击查看图片
指出亭字是后鼻韵母。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习诗歌,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听录音
划出节奏
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独坐敬亭山赏析
只有/敬亭山
词语意思
独坐:
敬亭山:在宣州(现在安徽宣城北郊),古名昭亭山,山上有敬亭众鸟:
高飞尽:
独去闲:
厌:
了解诗句意思。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意思是: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意思是:
赏析本首诗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的景象,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
众鸟高飞尽,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众鸟一般可以让我们想到什么?原来可以让我们联想到山中闲静宁谧的场景,鸟儿在空山中动听鸣啼,多有情趣啊!而眼前,众鸟高飞,离人却是越来越远,一个高字扩展了空间:抬头仰视,空旷的蓝天上,鸟儿在远走高飞,直至看不见!一个尽字,增加了这句的表现力度,可以想见李白这时的万般惆怅。运用这种衬托写法的,还有许多,例如……
后句中,悄悄的云也在慢慢飘走。而云并非满天白云,原本就只是孤云无伴,偏偏还闲适地渐渐地飘离。渐渐地越飘越远,好像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小精灵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我们在品尝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令人回肠荡气。
尽闲两个字,把我们引入一个静的境地:仿佛是在一山鸟的吵闹声消退之后非常感到清静;在薄云离散之后感到特殊的清幽安静。它们都好
像有灵性,不愿与诗人为伴,远离诗人而去,只留下一个阔大茫茫的空间,诗人坐在这样的空间之中,更显孤独和渺小。其实,山林的鸟是飞不尽的,云也不会飘游到天外。在诗中,众鸟孤云都离诗
人而去,这是诗人情感外露的结果,是诗人有意制造为表现自己的孤独情感的茫茫空间。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我们以联想: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慢慢飞去,众鸟和孤云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自己照旧坐在那里观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共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视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好像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到达了感情上的沟通。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剧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宠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制造的意境仍旧是静的,外表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孤独凄凉的境况,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与这一句特别类似。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