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苏子赤壁重游,留下千古名篇,由此后世得见其诗意的赤壁,如赤壁文一样的经典之所以千古流传是因受到时间的磨洗却更加熠熠生辉,让人感受到真善美,构筑起了我们精神家园的根基,也是我们民族走向未来的起点。笔者尝试对《后赤壁》进行解析,让读者从不一样的视角去欣赏苏子的赤壁,在笔者看来,苏子行文运用了动静虚实结合、有无相生的手法,展现了苏子狂狷中行而与之的人生哲学。
独坐敬亭山赏析 关键词:赤壁;动静;虚实;有无;狂狷
赤壁是苏子痴情之地。因此《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三篇赤壁奇文千古流传。人生代代无穷已,赤壁的江月和清风也特别青睐苏子,仿佛每次都如约等候他的到来。苏子才情自然不必多说,其赤壁文更是篇篇经典,各有千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更加喜爱《后赤壁赋》,斟酌思量,偶有心得,从以下几点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动与静的结合
深秋时节,无边落木萧萧而下,往往给人寥落悲怆之感,然苏子却仰见明月,行歌相答,悠然自得,其立意新奇,别具一格,足见其人雅量高致。月白风清自然不可辜负,于是苏子与客携酒与鱼,复游赤壁。一个“复”字点明苏子与赤壁早已结缘,此次旧地重游只作故友相逢。既如是,则不必寒暄,于是苏子摄衣而上,用“履”、“披”、“踞”,“登”,“攀”,“俯”等一连串登山的动作给人一种狂放不羁的感觉,体现苏子当时内心的波澜壮阔、激情澎湃。王国维说“苏辛,词中之狂”①,笔者认为苏子其人此时此刻亦有三分豪迈,七分狂。所谓狂,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时的狂飙突进;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激扬文字;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锐意进取,更是“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往直前。
此时,二客已被远远甩在身后,苏子高处不胜寒,“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于是“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此处表现了环境的幽深旷达,苏子渐渐感到“悲”、“恐”,情感波动很大,对比强烈,令人印象深刻。苏子于是顺流而下,心情也渐渐平复。至夜深人静,孤鹤戛然长鸣更加凸显此时的静,静的让人感到寂寥。于是苏子酣然入睡,身体虽然安静了,思绪却更加活跃,天马行空,不着痕迹。动极而静,静极思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与静的完美结合贯穿于夜游赤壁的全过程,体现了苏子内心
情感富有变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