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史
Lingnan Culture and History
虎门,是近代中国的开放之门,也是广东海防的重要门户,虎门销烟和战争更是把虎门推到了历史前沿,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在这里落笔。今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时,往往只看到战争,没有看到虎门;研究中国文化大家庭时,只注重岭南文化,忽视虎门文化。应该说,在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社会环境下,虎门及虎门人,首当其冲地感知并深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他们在奋力抵御而又困惑无奈中被潜移默化,在承继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岭南文化相辅相成,逐步形成特征鲜明的虎门文化。
虎门文化,是指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时,在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碰撞过程中,虎门人逐步形成的敢为天下先、反对外敌入侵、维护祖国统一的精神,基本特征有:勇敢、无畏、务实、肯干、包容、内敛、开放、创新。21世纪的今天,虎门人不断发展和弘扬虎门精神,以区区178平方公里、12万户籍人口,奋勇拼搏,多次荣膺全国第一镇。这一奇迹的发生,除了地理、环境、政策等因素外,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其文化因素。因此,本文围绕虎门文化,追溯其历程,研讨其特质,窥一斑而见全豹,进而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中华民族的坚强不息,增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一、人文底蕴深厚,形成勇敢无畏特质虎二
自然是人文形成的基础。人类作为环境的产物,其活动、发展和分布受到环境的制约。
(一)族文化源远流长,立足现实谋求生机虎门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远古时是大海的组成部分,镇内之岗峦其时或为岛屿。古东江于此入海,虎门镇山脉南伸,散列阻挡,江河运滞物回环沉积,加之南海一日两回型潮汐的作用,日积月累,淤积成陆[1]。虎门为象形地名,由珠江口凸起对列的大虎、小虎二山而得名,民间俗称虎头门,清朝时期才称虎门。
文化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虎门镇村头社区贝丘遗址出土文物从3500年前的青铜时代开始,一直到明代晚期层层叠压,显示这里在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类聚居,而且连绵不断。按照地方族文化理论,族不仅指亚体和少数民族,也
虎门文化的机理特质及形成路径分析
■石瑞丽何鹏举刘娜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 523419)
摘  要:虎门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出代表。虎门文化以疍家人的地方族文化为开端,与中原文化、西方文化交汇融合,经过三千多年积淀,尤其是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虎门销烟事件冲击,以及
中国现代改革开放史标志太平手袋厂创办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多元、独特的品质,具体表现为:勇敢
无畏、
务实肯干、包容内敛、兼收并蓄、开放创新。对虎门文化的机理特质和形成路径进行分析,可以彰显中华文
明的源远流长、近代中国的艰苦探索、当代中国逐步振兴的逻辑脉络,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勇气。
关键词:虎门文化;岭南文化;战争;历史地位;文化特质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粤O)L0150003(2018)03-06-05
收稿日期:2018-05-02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14年重点平台建设跃升计划及重大项目与成果培育计划项目“虎门销烟背景下虎门文化的演变”(特创新项目:教育科研类170号);2017广东省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虎门地方文化的形成及文化认同现状探究”;2018东莞市社科联课题“东莞红文化资源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8JY40)。
作者简介:石瑞丽(1983—),女,河南太康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何鹏举(1964—),男,湖南邵阳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刘娜(1996—),女,湖南衡阳人,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2014级学生。
06 2018年第3期(第13卷 总第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