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三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趣话“三年”》阅读练习及答案
四、时文精读(12 分)
趣话“三年”
①很多事以“三年”划段,如孩子上学,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专也三年;家中老人去世,需有三周年纪念。但在日常语境中,“三年”大多是泛指,有多年、长期之意。投资者“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节俭者“一顿省一把,三年买匹马”,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②人们为何常以“三年”为限?盖因“三年”有规律,“三年”成法则。很多学问,时间短学不全,时间长熬不住,“三年”正好打基础,所谓“一年生,两年熟,三年正好能上路”、“学戏先练三年声,打铁先打三年钉”。很多事需要三年去形成、去验证,很多理需要三年才能看得清、想得通,所谓“赶车三年知马性”“吃药三年会行医”。老司机为何说“一年虎二年狼,三年变成小绵羊”,就因为见得多了,才越开越怕,才能真正体会小心驾驶之重要。③“三年”可以让很多东西发生变化。孔子说,“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对于个人而言,
三年的时间,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希望有可能化为泡影,痛苦的可能变成了乐趣,厌恶的可能变成了不舍。俗话说“分家三年成邻居”“当家三年狗也嫌”。其世态之变,冷暖炎凉,总让人心生几多感慨。三年能显露很多事情,“做贼三年,不打自招”。古诗云:“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其实何须七年?三年足矣。
④“三年”,是岁月的一个符号,之于历史,三年实乃一瞬;而之于人生,三年却是重要阶段。三年可干很多事,能知很多理,即便不慎失误,尚有回旋余地;即便偶有落伍,奋起直追也来得及。“三年不窥园,十年成一赋”、“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体现的是为文者专志笃学、推敲锤炼之苦;“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说的是为政者韬光养晦、励精图治之功。只要功夫深,“石头上坐三年,石头也会发热”。但此话对“三年不目月”者无用,因为“好马闲三年,连块粗糠也驮不动”。
⑤学器乐的`说“一年筝两年笛,三年二胡不咋地”,做木工的说“一年斧子二年锛,三年刨子学不真”。故欲成大事者,须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而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习武者尚需“入门先站三年桩”,更何况成就一番大事业?一个人要放到盐水里泡三年、热水里烫三年、糖水里浸三年、冰水里冻三年,才算真成熟。话虽偏颇,却也不无道理。虎二
⑥人生短暂,不过百年,以“三年”划段,不过三十多个“三年”。一生太远,命运或难自控,但三年之期,自己或可说了算。驾驭好“三年”,“三年”就是收获的标志牌、前进的里程碑;轻薄了“三年”,“三年”也是成败的分水岭、胜负的分界线。
(选自《光明日报》20xx 年 1 月 15 日,有删改,作者:张英俊)
17. 本文看似“趣话”,却是正论。请你说说作者表达的主要观点。(2分)
18. 文章第①段是如何引出话题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19. 研读第④段,分别说说“三年不窥园”“三年不目月”的含义。(2分)
20. 赏读第⑤段画线句子,自选角度,给这句话做一条批注。(3分)
21. 下面三句俗语可以分别补充到文中的三个段落,应该怎样匹配?请连线完成。(3分)
A.一去三年故人疏 第②段
B.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第③段
C.从小看大,三岁知老 第④段
答案:
17.示例:“三年”是做事成败的主要分界线。
18.示例:以生活中众多与“三年”有关的事例,引出谈论的话题,并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论点,以人们在生活中熟知的事例,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9.示例:“三年不窥园”这里是告诉我们专心苦学终能学有所成,修成正果的道理。“三年不目月”这里是比喻懒于修养,不求进取是不能有所成就的。
20.示例: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一个人要经历磨练才算真成熟起来。有节奏感,朗朗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
21.示例:A.一去三年故人疏——第③段;B.板凳要坐三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第④段;C.从小看大,三岁知老——第②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