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08牧医2 姓名:蒋宁 学号:222008362033173
摘要:紫花苜蓿是豆科苜蓿属多年生牧草,因其适应性广、营养价值高、产量高、经济价值高被称为“牧草之王” 苜蓿是一种多用途的牧草,除可以饲养草食家畜外,其嫩芽可作蔬菜,苜蓿还是重要的蜜源植物和水土保持植物。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生产实践经验,从青饲技术、青贮技术、调制干草技术、苜蓿草产品加工技术等方面介绍了紫花苜蓿的利用技术。
关键词:紫花苜蓿 利用 加工技术 误区
紫花苜蓿为多年生豆科植物,是世界上栽培最早、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牧草,有“牧草之王”的美誉。在我国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开发利用价值潜力巨大。
l 紫花苜蓿的利用价值
1.1每100克紫花苜蓿的嫩茎、叶含水82g.蛋白质5.O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8g、粗纤
维2.4g、灰分2.3g、热量234.30kJ、钙332mg、磷115mg、铁8.0mg、胡萝卜素3.28mg、维生素B 0.03rag、维生素Bz 0.36mg、维生素C 92mg。是畜牧业及饲养业较好的饲料,适口性较好,值得大面积开发利用。
1.2紫花苜蓿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相当好的覆盖度,返青早,在园林应用上可做地被植物,它虽不耐践踏,但再生力强,修剪后,再生株叶大、绿、低矮,仍可形成良好的草层,直到上冻枯死,给人们以更多的绿享受,所以可以作为观赏草坪,尤其适宜作动物园草坪,既供观赏,又可为各种草食动物提供优质青绿饲料,一次种植可利用多年。
1.3紫花苜蓿根瘤的固氮作用,可增加土壤含氮量,因此可以应用于待绿化地、休闲地、轮作地;另外在紫花苜蓿生长最茂盛时期(开花前)将其深翻于土壤中,可作为一种绿肥进行土壤改良。
1.4紫花苜蓿的嫩叶在4~5月间采摘,可炒食、做汤或和面蒸食,也可作为山野菜供食用;另外紫花苜蓿还具有药用价值,从《本草纲目》称其主治安中调脾胃,有益于人,长期食用,轻身健体,其根主治热病、烦闷等。
2 紫花苜蓿植物学特征及生物学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
多年生草本,株高100~]50cm,主根粗大而长.入土很深,分枝多。3出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有粗锯齿;托叶锥形或狭披针形,锐尖,下部
与叶柄合生。总状花序腋生,由2O~3O朵小花组成,通常较密集近似头状花序,花梗较短;花冠蓝紫或紫;萼钟状,5齿裂。荚果螺旋状卷曲,表面无毛,内有种子2~8粒。种子肾形,黄褐或褐,干粒重1.5~2.0g。花期5~7月,果期6~8月。
2.2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而稍湿润的气候条件,温带各地都可生长。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2~25℃ ,昼夜温差大生长最为有利。耐寒性较强,种子在5~6 C即可发芽,植株可忍受一5~一6。C霜寒。在有雪层保护条件下可在一36℃的地方安全越冬。需水较多,每形成1g于物质,需水约800g。由于根系发达,吸水力强,很抗旱,但不耐湿涝,在低湿内涝地及年降水量超过1000mm的地方不宜种植。喜光,光照充足生长快,
植株低矮,分枝多,叶多而密,颜绿,反之则徒长,分枝少叶大而稀,颜不绿。对土
壤要求不严,除黏重土壤及湿地外,从轻黏土到粗沙土都可种植,但选土壤含水适中、不肥不瘦的钙质土为最好。适宜的土壤pH值为6~8,成长植株可忍受的含盐量为0.2%。在土墒情较好的条件下,播种后3~4d可出苗。幼苗期间生长缓慢,但根部生长快。次年4月中旬生长最盛,绿期为190d左右。
紫花苜蓿的利用技术介绍如下。
3 青饲技术
3.1 青饲
青饲与喂干草、青贮料相比,有增重快,产奶量高、生物效果好的特点,是一些畜牧业发达国家经常采用的方法。青饲苜蓿的收割和利用时间,因饲喂畜种的不同而异同。用来饲喂牛、羊、马等草食动物时,应在盛花期收割利用,因为此时单位面积的产草量最高,营养价值也高;饲喂猪、禽、幼畜时,苜蓿主要作为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饲料来利用,应在苜蓿现蕾期以前收割。青饲苜蓿的饲喂方法因畜种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差别,如牛、羊可整株咀嚼,喂马时应切碎放在食槽内饲喂,喂猪禽时应粉碎或打浆。饲喂过程中,通常都
是将苜蓿与禾谷类秸秆、干草等搭配饲喂,其中以富含蛋白质的新鲜苜蓿与能量值较高的青贮玉米混合舍饲效果最佳。一般在苜蓿刈割后应凋萎12h再饲喂,或给牛、羊先喂一定量的禾本科牧草后再喂苜蓿,可以有效防止膨胀病的发生。若苜蓿刈割后立即饲喂牛、羊等反刍家畜,由于牧草本身所含的皂素和可溶性蛋白较高,可在瘤胃中发酵产气,容易发生膨胀病。另外,用鲜苜蓿喂猪、牛、马、骡、驴时,偶尔也会发生流涎症,此时应立即停喂,并注射阿托品。据国外研究,这种流涎症并不是苜蓿本身引起的,而是由于苜蓿被丝核菌感染,产生一种被称为费拉明的毒性化合物,引起家畜过量分泌唾液而发生的。
3.2 放牧
苜蓿单播草场主要供青饲、青贮或加工成草产品,苜蓿与无芒雀麦、鸡脚草、黑麦草等禾本科牧草混播的草场,不仅可供青刈、调制草产品、青贮,也是理想的放牧草场。苜蓿幼嫩时耐践踏性较差,此时放牧会影响生长,所以不宜放牧。苜蓿地雨后或有露水时,应绝对禁止放牧,以防破坏草场或使反刍家畜发生膨胀病。
最好在第二、三茬的老苜蓿地上进行放牧,但一次放牧时间不宜过长。西部地区利用退耕梯田建立的苜蓿和无芒雀麦、披碱草、老芒麦等混播的人工草场,放牧时采用的方式有:
刈割和放牧兼用,即第1年夏季刈割调制干草,再生草供秋冬放牧,第2年夏季放牧,秋季刈割晒干草,隔年轮牧,冬季轮牧,冬春放牧,夏季封育休闲,冬季延长放牧,先放羊后再放牛。
4 青贮技术
在苜蓿收获季节,往往会遭受雨淋而造成损失,采用烘干的办法生产脱水苜蓿虽然可生产出高品质的草产品,但由于设备价格昂贵,并要消耗大量能源,只能在有限范围内应用。采用青贮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措施,同时,苜蓿青贮时养分损失少,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能长期保存,并且调制方便。
4.1低水分青贮
由于苜蓿鲜草粗蛋白质含量高、可溶性糖分含量少,在主原料含水量较高时易发生霉变或造成养分流失,所以应在牧草水分含量降到400-600g/kg时青贮,此法又称半干青贮法。采用低水分青贮法不仅能使用配套的青贮收割设备,可以减少田间损失,避免雨季收获时由于雨淋、空气湿度大造成损失,有利于苜蓿的再生,而且青贮后营养损失少,可长期、
稳定地使用,其干物质含量比一般青贮多1倍,不含酪酸,有果香味,适口·性好。低水份青贮的生产工序:割倒并集成草垄,在苜蓿现蕾至初花期,先用人工和机械将苜蓿割倒,然后集成1.0~1.6m的草垄,在田间自然状态下,将苜蓿茎叶的含水量降到45名-60%。一般在北方地区割倒后晾晒24~36h,苜蓿叶片即呈卷筒状,叶柄易折断,压迫茎秆能挤出水分,此时运回铡成2~3cm长的碎段人窖,其茎叶含水量约为5O%左右,应用固定石砌或砖砌青贮窖,分层装填压实,装填容量400~450kg/m。,装填镇压完毕后,在上面盖聚乙烯薄膜,薄膜上盖沙土5cm即可。苜蓿与青玉米秆、玉米粉、禾本科牧草等进行混合青贮时,还可以在青贮时加入盐、甲酸、甲醛、乳酸菌、酶制剂等。添加1%的粉状食盐青贮时可以促进植物细胞液渗出,有利于乳酸发酵,从而提高青贮料品质。加甲酸青贮是国外近年推广的一种新方法,单位重量原料加85%- 90名的甲酸2.8~3.Okg/t,分层喷洒。
4.2膜裹包青贮
这是近年国外流行的一种青贮新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压制的草捆密度大、体积小、形状与大小整齐,便于运输、保存和饲喂,也便于机械作业,保存期可长达1~2年,其制作工艺
是:苜蓿刈割后在田间晾晒凋萎,使含水量降到65茗以下;用捡拾打捆机将苜蓿压制成紧密的圆柱形草捆,然后采用裹包机,用青贮专用拉伸
膜将草捆紧紧包裹起来,选择坚实干燥的场地将草捆垛起。
4.3 苜蓿的青贮利用
苜蓿装窖或青贮后,至少需要发酵30d,才能开窖或开封饲用。初喂家畜时,用量不宜过大,应逐渐增加饲喂量,因青贮料中含有大量乳酸及其它有机酸,具有轻泻作用,怀孕母畜不宜多喂,产前1 5d应停喂,以防流产。含酪酸或有腐臭味的青贮料则不宜饲用。青贮料酸度过大时,可加5%~15%的石灰粉中和后再饲喂家畜。从窖中或打开薄膜裹包取出的青贮料一次不宜过多,应当天取出当天喂完,事后应立即用帘子和薄膜把窖盖严或把草捆重新包起来,以防青贮料二次发酵,造成营养物质的损失。
苜蓿草种植5 调制干草技术
5.1干燥方式
苜蓿干草的调制虽然是一种传统的利用方式,但要调制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干草并非易事。在此过程中,如堆放翻晒不合理及受潮淋雨,苜蓿会发霉,甚至丧失其利用价值;再者苜蓿叶片的干燥远快于茎秆,在翻晒中叶片极易掉落,而苜蓿叶片正是富含蛋白质的器官,大量脱落会使品质降低。因此在晒制干草过程
中,需要对草条、草堆合理翻动,并注意防霉、防淋。生产实践中,宜先将苜蓿刈割后就地摊晒使植株水分蒸发,待植株体内水分达到50 ~70%时,再起条堆晒,摊草时间最好在清晨露水未干之前,以减少叶片损失,已起条成堆的半干牧草
严防压紧压实。为减少掉枝落叶,草条的翻动最好在晒前或晚上返潮时进行。另一种有效的方法是刈割后马上压裂苜蓿茎秆,可比不压扁的叶片干煤时间缩短24h。干草的晒制过程一般2~3d便可完成,这时需要打捆。一般在苜蓿干草含水量为1 5%~25%时,用打捆机把干草压制成方捆,可以露天存放,很少发生变质现象。
5.2 人工干燥法
为提高产品品质和方便运输销售,目前在苜蓿干燥中采用通风干燥法和高温快速干燥法,这两种工艺虽在保持营养成分方面有其优势,但设备投入成本较高。
5.3化学干燥剂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利用化学制剂加速菖蓿干燥。目前我国的研究表明,碳酸钾是一种效果较好的干燥剂,其最适浓度为
30g/kg,要求在喷洒后立即刈割,或喷割同时进行,并注意摊晒要薄。
6 苜蓿草产品的加工技术
在规模化种植苜蓿的地区,采用专门的饲料加工机械可将苜蓿草加工成草粉、草捆、草块、草颗粒,甚至提取叶蛋白,其更便于贮藏、运输、销售及饲养管理,投入产出比高,工业化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5苜蓿利用中的误区
随着最近两三年我国苜蓿产业化的兴起,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苜蓿的高营养价值以及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苜蓿在我国畜牧业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因为我国对苜蓿利用的研究远远滞后与生产实践,苜蓿利用中出现了下列几个明显的误区。
6.1苜蓿的营养价值和适用对象无限扩大化。客观地讲,苜蓿作为豆科牧草,与禾本科牧草
、其它种类牧草以及秸秆相比,其粗蛋白含量较高,通常在18%以上(风干基础),氨基酸种类齐全,结构较为合理;中性洗涤纤维(NDF)的含量较低,第一茬刈割的通常在40 96左右(风干基础);产奶净能较高,一般
为5.3 MJ/kg DM;钙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K、核黄素等维生素的含量也较为丰富。基于这些优点,苜蓿成为草食家畜的优质粗饲料。但是,苜蓿的粗蛋白含量和质量还远远比不上豆粕和鱼粉等蛋白质饲料,其产奶净能也不及大多数能量饲料如玉米、高粱和大麦。所以不能把苜蓿的营养价值无限扩大化。从目前世界各国的饲养实践来看,苜蓿用于奶牛是最适宜的,其次可用于肉牛、肉羊、肉兔等草食家畜,在美国等国苜蓿还用于赛马、观赏动物、猪禽的配合饲料等,甚至用于放牧火鸡,但其用量相对较少。我国苜蓿产业刚刚起步,苜蓿产品的数量还非常少,质量与发达苜蓿产品相比还较差,但由于我国对苜蓿利用的研究长期以来是空白,把以苜蓿生产者和畜牧企业通常认为苜蓿营养价值高,可以用于一切畜禽。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从逻辑上讲,苜蓿是饲料,是饲料就可以用于一切畜禽,好象并没有错,但事实上,苜蓿对奶牛等草食家畜而言是可以高效利用的,因为它们有利用牧草的生理结构如发达的瘤胃或盲肠,但对猪禽等单胃动物而言,其利用率很低甚至影响生产性能。所以,对于我国有限的苜蓿来说,应首先用于效率较高的
家畜。正所谓“好钢要用到刀刃上”,才能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