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产业结构调整
及产业转移趋势研究
李伟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200020)
内容摘要:目前上海已呈现后工业化时期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入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也面临战略性转变,并呈现出特有的方向与重点。同时,产业对外转移已成为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其趋势体现于规模扩张型、功能整合型和战略扩张型产业转移,并集中体现在一些重点领域。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上海产业
中图分类号:F06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171(2011)6-0012-014
一、新时期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
目前,上海已进入发展转型的重要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也面临重要的战略性转变。需要从工
业化阶段性理论与上海国际大都市产业发展的结合中,把握发展转型期上海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与目前阶段性特征的结合中,确立发展转型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战略思路、方向与重点。
(一)上海后工业化初期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判断依据。在传统发展经济学理论框架下形成的普遍认识是,上海目前处于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初期转变,以及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阶段。但是,这种阶段性判断还不能充分反映目前上海工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一方面,传统发展经济学中提出的工业化阶段性特征,主要是对国家经济体系的分析,并不完全适用于上海的城市经济体系特征,上海工业的发展目标不是国家层面的工业化,而是形成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的工业产业支撑体系,上海人均收入提高形成的需求结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将通过国际国内市场体系实现,从而与自身供给结构变化的关系并不明显,所以人均收入并不是工业产业结构特征变化的主导因素;另一方面,在新的工业化实践中,传统理论提出的高加工度高技术密集产业比重提高,并不是后发地区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初期转变过程中产业升级的主要特征,后发地区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推进的产业升级,高加工度技术密集产业比重快速提高,但主要产生在这些产业内部的低端环节,产业内部从低端产品和低端环节向高端产品高端环节的提升发展,成为这一时期产业升级的重要内容。
所以,需要把传统发展经济学对工业化阶段性特征的分析,具体化到上海高度外向型的城市
收稿日期:2011-05-05
作者简介:李伟(1966-):经济学博士,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经济体系中,具体化到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推进产业升级的工业化实践中,从比较优势演进和城市功能提升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初期转变,以及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过程中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2.阶段性特征。上海后工业化初期工业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迅速成长推进服务经济快速发展,服务业在产业体系中的主导性地位快速形成。上海工业化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以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进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形成。无论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实践特征看,还是从现有国际大都市的成长过程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以及服务经济产业结构的形成,都应该是上海目前产业发展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二是资本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内部的比较优势转换。在进口替代型重化工业和外向型技术密集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上海仍具有发展优势的情况下,产业内部低端产品和低端产品链环节的比较优势减弱
以至丧失,导致在现有产业分工方式下,产业整体发展优势难以充分发挥。
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要素层面的比较优势转换,主要是能源、资源、土地和劳动力等初级要素比较优势的减弱,而综合科技实力等高级要素的比较优势还处于培育形成过程中;另一方面是国际国内比较优势的趋同,主要是初级要素的比较优势在国际国内市场中趋于一致,原有国内市场中的高级要素优势需要延伸至国际市场重新确立其优势地位。
三是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形成中的产业分工整合。上海目前处于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的形成和提升阶段,这一阶段工业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通过产业分工格局调整,形成对经济腹地以及更广范围产业体系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确立在产业分工格局中的主导性地位,构建与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相适应的工业产业支撑体系。
(二)上海重点发展产业总产值、资产和劳动力比重变化情况
支柱性产业根据工业经济统计的产业分类口径,表1、表2和表3分别列出了2000年、2005年和2009年上海重点发展产业总产值、资产和劳动力占全部产业比重的变化情况。
从总产值比重变化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所占比重最高,而且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势头;特别是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比重上升最为明显,虽然从2000
年到2005年期间比重上升有统计口径调整的影响,但是从2005年到2009年的上升也非常突出,2009年占上海全部工业比重达到20%以上;产值比重下降明显的是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产值比重较大,而且基本保持平稳的产业是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从资产比重情况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资产比重上升低于总产值比重的上升,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资产比重下降大大高于总产值比重的下降,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普通机械制造业的资产比重和总产值比重变化基本一致,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资产比重明显低于总产值比重。
从劳动力比重情况看,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上升高于总产值比重的上升,表明这种技术密集产业发展仍然具有劳动密集特征,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的劳动力比重与资产和总产值比重一样大幅下降,其他产业的劳动力比重变化基本与总产值和资产比重变化同步。
(三)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战略性转变:提升、重构、持续发展
“十二五”时期上海工业产业的结构升级,将在改革开放以来适应性调整和战略性调整的基础上进入重要的战略性转型阶段。在经历了调整中发展、发展中调整、发展调整中提升的结构
表1上海重点产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单位:%
行业2000年2005年2009年石油加工及炼焦业3.245.254.0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686.647.02医药制造业2.051.381.47化学纤维制造业3.780.310.15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9.448.505.35
有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441.621.33金属制品业4.233.753.12普通机械制造业5.087.809.02
专用设备制造业2.462.513.5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2.178.8313.47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6.886.356.67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2.5821.7820.1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601.781.17
合计71.6276.5076.51
表2上海重点产业资产比重变化情况单位:%
行业2000年2005年2009年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512.702.10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6.476.877.46医药制造业1.951.911.74化学纤维制造业3.000.370.18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6.8710.967.95
有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10.960.96金属制品业3.123.112.95普通机械制造业5.588.0410.80
专用设备制造业2.932.974.3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0.3110.5114.53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5.725.375.60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10.1315.2311.43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181.341.17
合计69.7870.3371.23
表3上海重点产业劳动力比重变化情况单位:%
行业2000年2005年2009年石油加工及炼焦业0.770.960.81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5.894.274.21医药制造业2.181.961.89化学纤维制造业1.750.320.19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892.101.40
有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191.391.08金属制品业5.366.076.53普通机械制造业7.569.0810.18
专用设备制造业5.064.215.30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7.957.179.19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377.838.84
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5.9911.1512.80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1.962.021.90
合计57.9358.5364.32
升级过程之后,新一轮上海工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主要特征是:提升、重构和持续发展。
提升,是指上海工业产业结构升级需要推进三个层面的高端发展:①高端产品链环节。上海许多支柱产业,特别是外向型的加工贸易型产业,具有高端产业、高端产品和低端环节的发展特征,产业升级主要是从附加值较低的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向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中高端环节提升。②高端产品和工艺。在上海工业产业发展中占据重要主导地位的资金密集型重化工业,发达国家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在基于高新技术工艺的高端产品中具有竞争优势,而上海对关键技术的依附性,导致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低工艺技术的中低端产品中,产业升级的重点是发展具有较高工艺技术水平的高端产品。③高端新兴产业。新阶段的产业升级中,传统产业升级意义上的产业间升级也具有重要作用,只是这种产业间升级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高加工度产业和高技术密集产业比重提高的过程,而是体现国家战略的航空、航天等产业,以及处于高新技术前沿的新能源和新材料等产业的快速发展,这些
产业对上海在国际产业发展格局变动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新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中形成体现国家战略的产业主导力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工业产业支柱产业内部比较优势转换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工业结构升级主要不是培育新的主导产业实现主导产业的更替,而是实现产业内部的高端发展;上海国际大都市城市功能需要以产业分工格局中的主导地位为基础,而三个层面的高端发展,是形成对产业体系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确立产业分工主导地位的重要途径。
重构,是指上海工业产业三个层面的高端发展,需要在产业分工方式转变、产业分工关系调整和产业分工地位提升形成的产业分工重构中实现。三个层面的高端发展,决定了上海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不仅是一个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提高竞争优势的过程,也不是单纯培育高端环节而放弃已具有发展优势的中低端发展,而是需要在引进、转移、重组等过程中推进产业分工格局重构,改变低端发展模式,确立高端发展优势,形成在产业分工体系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持续发展,是指上海工业产业在高端发展中,推进发展模式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从规模速度型发展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形成主要由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的工业产业内生性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上海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与重点
1.主要方向。(1)两种类型的产业内升级。一是外向型技术密集产业,通过产品链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的调整,改变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格局,推进产品链环节提升。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是从产品链的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向关键零部件、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环节提升。需要在两方面的产业分工调整中实现,一方面是在国际市场体系中从产品链的垂直分工向水平分工转变,逐步形成在高端环节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水平分工和竞争关系,形成上海在上游环节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是在国内市场体系中形成新的垂直分工关系,在外资企业把低端环节转移到国内后发地区的过程中,上海需要通过高端环节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与国内后发地区形成新的垂直分工关系。
二是资本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推进从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的转变,在产业间同构中形成产业内的有效分工和错位发展,实现高端产品发展。产业升级的主要方向,是从低工艺技术、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的低端产品,向高新工艺技术、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产品的提升。产业升级的途径,是改变产业分工方式,从原来的产业间分工转变为产业内分工,包括产品间分工和产品内分工,形成在产业层面同构形式下的产品和产品链环节层面的垂直分工和错位发展。通过对外投资、开放性重组和环节外包等形式,把低端产品和低端的产品链环节转移出去,引进、培育和集
中发展高端产品和高端产品链环节,与国内其他地区从产业间的水平分工转变为产业内的垂直分工,在产业分工方式调整中推进产业分工地位提升,实现高端发展和产业升级。
(2)两种类型的产业间升级。一是在新兴产业分工关系构建中提升产业间分工地位,推进高端新兴产业发展。上海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高端新兴产业发展为导向的产业间升级,需要紧跟国际前沿,以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为目标,根据自身优势,选择自己的优势领域,体现“有所为有所不为”的产业间结构升级思路,在新兴战略产业领域中构建新型的产业间分工关系,与发达国家错位发展,力求在未来高端产业的一些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体现国家竞争力和产业发展的主导力。
二是在产品链环节分工中实现跨产业高端集聚,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上海建设国际性大都市和发展服务经济过程中,需要借鉴发达国家新的后工业化发展经验,在产品内分工体系构建中,推进制造业生产服务环节的跨产业集聚,特别是不同产业相同环节,主要是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环节的集聚发展,实现以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为主导的产业间升级,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中,形成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3)产业内升级与产业间升级的融合互动。一是推进产品链环节提升中的产业间互动。主要表现为一个产业内产品链环节提升,带动相关产业中产品链环节的提升。比如在电子信息业中,IC设计环节的发展,特别是与上海重点发展产业相关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环节的发展,会带动下游集成电路运用产业(比如笔记本电脑、平板显示)中从加工组装环节向研发设计环节的产品链环节提升。
二是产品链环节提升和高端产品发展的互动。上海的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在向高技术工艺和高附加值
的高端产品发展的关键,是研发设计等高端产品链环节,需要在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形成在关键核心技术等高端环节中的竞争优势,推动高端产品发展。同时,引进最先进技术发展最新高端产品,可以在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逐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进而掌握产业最新核心技术,形成在高端产品链环节的竞争优势,是一个高端产品带动产品链环节提升的发展过程。
三是在高端产品链环节和高端产品发展中推进高端新兴产业发展。在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高端新兴产业发展中,需要以产品链环节提升和高端产品发展为基础,改变以往外向型产业从低端环节融入国际产业分工的发展模式,根据自身优势选择重点方向,在产品链高端环节和高端产品中与发达国家形成错位发展,占领产业制高点和发展前沿,形成从高端产品和高端环节切入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推进上海高端新兴产业发展。
2.重点领域。外向型技术密集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在推进国际产业转移格局和产业分工关系的调整重构中,实现从产业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的提升;资本技术密集型重化工业(钢铁工业、精细化工产业、汽车产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装备制造业),通过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调整产业分工格局,推进高端产品领域发展,确立支柱产业新的发展优势;新兴战略产业(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依托自身科技优势,在高端环节特别是研发设计等环节紧跟以致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探索从高端环节融入国际分工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新模式,确立上海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有利地位。
二、上海产业对外转移的趋势特征
(一)上海产业对外转移已成为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