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与黄鹂鸟》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 题 | 《蜗牛与黄鹂鸟》 | 授课教师 | 哈尔滨市复旦路小学校 王晓琦 | ||||||
选用教材 | 人民音乐出版社第三册第五课 | ||||||||
教材分析 | “黄鹂鸟的歌”:选自山东版教材第六册第四课,根据《小雨沙沙沙》旋律填词而成,F大调,2/4拍。全曲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单乐段结构,其中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完全相同。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开始时下行的旋律线和紧接着同音反复的八分音符旋律进行,表现者一种轻巧、活泼的情绪。歌曲新填的歌词表现出黄鹂鸟愉快的心情和热情的性格。 《蜗牛与黄鹂鸟》:E大调,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是一首耳熟能详的台湾叙事性歌曲。歌曲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衬词的使用形成切分节奏,使音乐更富于弹性和动力感,蕴含着“成功来源于永不放弃”的道理。在后期制作时,融入了“蜗牛的歌”,形成了二声部,让蜗牛与黄鹂鸟两个音乐形象表现的更加生动。 | ||||||||
教学内容 | 1.模唱 “蜗牛的歌”。 2.聆听、演唱“黄鹂鸟的歌”。 3.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 ||||||||
教 学 目 标 | 1.能用轻快、优美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懂得做事要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道理。 2.借助图谱,通过律动、对比、探究等实践活动,体验旋律速度、力度、音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表现。 3.通过师生和生生合作演唱二声部旋律,体会不同声部所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并尝试多声部表演和演唱。 | ||||||||
重点 | 用轻快、优美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 难点 | 尝试多声部表演和演唱。 | 教具 | 多媒体 电子琴 蜗牛 歌词三角铁 手铃 | ||||
教学流程 | 师 生 互 动 | 设计意图及 核心素养落实点 | |||||||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 聆听乐曲《青蛙音乐会》、《大象》、《袋鼠》片段; 用动作模仿、表现音乐中动物形象。 | 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运用形象思维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建愉快的学习氛围。 | |||||||
音乐律动 感知旋律 借助图谱 体验要素 聆听探究 分辨低音 师生互动 表现歌曲 角表演 实践运用 | “蜗牛的歌” 1.聆听,感知音乐表现了哪种音乐形象; 2.师生互动,发挥想象,随音乐表现蜗牛的走路形态; 3.听!小蜗牛开始唱歌了,随音乐,模唱旋律; 4.感知音乐速度的变化,并用动作加以表现; 5.听辨旋律中的重音,并用肢体表现出来。 “黄鹂鸟的歌” 1.初步聆听,对比与“蜗牛的歌”有什么不同; 2.说说自己表达快乐的动作,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歌曲; 3.从小鸟的飞行的动作中,感受歌曲中二分音符时值; 4.随小鸟飞行路线(旋律线),感受音高的变化; 5.尝试用优美的声音唱一唱歌曲,体会黄鹂鸟愉快的心情。 《蜗牛与黄鹂鸟》 (一)感知歌曲中低音旋律 1.观看视频,了解故事情节; 2.聆听,用动作表现音乐中“蜗牛”的旋律; 3.随音乐,能够模唱“蜗牛”的低音旋律; 4.听辨歌曲中打击乐器音,尝试在正确的位置模仿演奏; 5.学生模唱“蜗牛”旋律,并用三角铁演奏它在歌曲中出现的位置; 6. 模仿蜗牛的步伐,一边模唱一边演奏三角铁,并在三角铁出现时用步伐表现重音。 (二)演唱歌曲 1.聆听歌曲,尝试出并模仿鸟叫的声音; 2.从老师演奏中,到鸟叫声出现的次数,并说说演奏有什么特别之处; 3.学生用手铃演奏,感知节奏后半拍出现的鸟叫声; 4.教师范唱,学生默唱对口型; 5. 学生尝试用优美、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 (三)尝试分声部合作 1.师生合作,分角演唱歌曲二声部; 2.生生合作,尝试演唱歌曲二声部; 3.加入三角铁、手铃打击乐器,尝试多声部表演。 结束语:通过“蜗牛与黄鹂鸟”的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像小蜗牛一样做事要坚持、认真,永不放弃。同时也要学习黄鹂鸟做错事主动承担和小蜗牛的宽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能够收获更多,成为一个品质优秀的人,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 在对比、感知中关注音乐要素,运用有效“玩”音乐的方法由浅入深地感受节拍、以及力度和速度的变化,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落实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运用图谱,在多元的音乐活动中无痕的感知音乐的节拍、音的长短、旋律的高低。调动感官直觉,发挥审美想象。 通过聆听、模唱、打击乐器演奏等实践活动,感受歌曲的低声部旋律,为尝试二声部演唱做准备。 运用故事情境,在师生互动、打击乐器演奏、旋律模唱等有效的音乐实践活动中解决难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自主学会歌曲。 通过多声部的表演和演唱,初步树立学生声部间和谐的音高概念,丰富情感体验,提升音乐实践能力和音乐的表现力,做到知识呈现的首尾呼应。 | |||||||
教学反思: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