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1课《音乐家(三)—贝多芬》
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课标(2011年版)》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音乐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音乐家及其代表作,特编排了《音乐家》系列,本课是第三单元。本课旨在学习音乐巨人“乐圣”——贝多芬,以故事的叙述方式,向学生介绍了贝多芬不平凡的人生经历,选择其第九交响乐曲第四乐章《欢乐颂》作为欣赏和学唱的作品,使学生初步了解、喜爱贝多芬及其作品。
教材分析:《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最后一部交响曲,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创作历程,讴歌了自己所信仰的共和理想。其中《欢乐颂》是其第四乐章的主题,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彩,气势恢宏,是人声与交响
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歌曲歌颂了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追求。
学情分析:本课是《音乐家》系列的第三单元,在学习完海顿、莫扎特后,继续来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及其代表作。此外,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已积累一定的乐理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综合素养较高,能将音乐与人物的经历及信仰结合起来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音乐家(三)—贝多芬》
1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学唱贝多芬经典作品《欢乐颂》,了解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及其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歌曲、学唱歌曲、观看视频和交流互动等方式,学唱歌曲《欢乐颂》,感受《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宏大的气势及震撼力,了解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及其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欢乐颂》,了解贝多芬及其作品,学习其坚忍不拔、不向命运低头的高尚品质;开阔的视野,学习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重点
学唱《欢乐颂》,了解德国作曲家贝多芬的生平及其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难点
能够理解歌曲《欢乐颂》传达的气势和情感。
气势音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结合图片,以故事叙述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贝多芬的成长故事,建议让学生朗读“辛酸的童年”、“幸遇好老师”、“血气方刚的青年”、“不朽的名曲《欢乐颂》”这四则故事内容。
认真听讲,积极举手朗读故事内容。
让学生提前了解贝多芬的故事,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唱歌曲做准备。
讲授新课
1.欣赏歌曲。观看《欢乐颂》的合唱视频,感受一下歌曲庞大的气势;向学生介绍乐曲的特点。
播放音频,让学生再次聆听音乐,仔细留意歌词,说说歌词传达的感情;向学生介绍作词人席勒及歌词传达的感情。
板书:学唱《欢乐颂》
2.新歌学唱。首先让学生跟着伴奏学唱歌谱,接着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最后用中速、赞颂地情绪完整演唱歌曲。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思考问题,认真听讲。
认真聆听音乐,认真思考问题,认真听讲。
配合老师的要求,认真学唱歌曲。
1.视频播放与音频播放相结合,先让学生感受乐曲庞大的气势,再理解歌词表达的感情,加深学生对整首歌曲的认识。
2.从学唱乐谱到朗读歌词再到完整地演唱整首歌曲,层层递进,有利于逐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巩固练习
3.演唱表演。全班合唱,感受歌曲的魅力。
积极投入到表演中。
3.通过合唱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歌曲的庞大气势,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活跃课堂氛围。
拓展提升
4.拓展学习。播放视频,让学生观看《欢乐颂》的改编版本,该版本将歌颂自由、平等、博爱理想改为歌颂中国。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歌词改编为歌颂校园并表演展示。
认真观看视频,积极投入到小组活动中并踊跃展示成果。
4.通过歌词改编,增加学习的趣味性,锻炼学生的创作能力。
课堂小结
《欢乐颂》是《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是贝多芬全部音乐创作生涯的最高峰和总结,是一首庞大的变奏曲,充满了庄严的宗教彩,气势恢宏,是人声与交响乐队合作的典范之作。歌曲歌颂了对自由、平等、博爱理想的追求。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通过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板书
学唱《欢乐颂》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