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环境是发展的第一要素
1、环境与经济发展环境
关于环境,《辞海》是这样解释的,一是周围的境况。如: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二是环绕辖境;周匝。《元史·余阙传》:“环境筑堡砦,选精甲外扞,而耕稼于中。”从解释中可以看到,环境既包括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又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环境。“环滁皆山也”,讲的是自然环境;“孟母三迁”,反映的是教育环境;和谐社会,强调的是社会环境。
关于经济发展环境,主要是指环境体系中对经济发展影响较为直接或者显著的要素综合,是区域自然、经济、社会资源的结合,是经济发展依托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总称。从中可以看到,经济发展环境是资本、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的综合体;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的结合体;是发展赖以依托的物质和非物质的组合体。在经济工作领域,通常所说的环境就是指经济发展环境。今天所讨论的环境也是指经济发展环境。
2、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加快发展是全党的根本任务。环境是国家或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是衡量社会管理水平、法制程度、社会文明和政治稳定的重要尺度,是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要、越来越具有决定意义。从竞争整体来看,环境是生产要素流入流出的“杠杆”支点。环境好,资本、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就会流入,就能快速发展;
环境差,客商引不来,来了留不住;项目引不来,来了建不成;资金引不来,来了用不好。从竞争个体来讲,企业是鱼,环境是水,什么样的水养什么样的鱼,多深的水养多大的鱼,鱼缸养金鱼,江河养鲤鱼,大海养鲸鱼。
第一,环境是前提,没有优良的环境就没有发展的可能。发展是硬道理,环境是硬条件。
纵观国外发达地区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一个地方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生产要素的聚
集程度,而生产要素的聚集程度,取决于发展环境的优劣。“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环境优良,具有多方面的效应:一是“洼地效应”,它能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不断进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迅速成长壮大;二是“亲和效应”,它能使人们安居乐业,形成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三是“释放效应”,能够激发土地、人才等要素的潜能,形成发展新动力;四是“连锁效应”,它能使环境的受益者同时成为宣传者,收到“一花引来百花香”的效果。环境不优,对外则发展大门被堵死,对则发展通道被阻塞。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打开发展大门,畅通发展跑道,推进快速发展。
第二,环境是资源,没有优良的环境就没有发展的可持续。“环境是资源”,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其一,环境对现有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重要性。没有好的环境,既不能保护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又不能开发资源,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已经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说明,经济发达地区不仅认识到环境对加快发展的重要性,而且认识到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好,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好,都离不开环境这一资源的支撑。如果自然资源被破坏,企业生存条件恶劣,无以可持续发展;如果经济资源被破坏,投资者权益得不到保障,企业生产条件恶劣,无以可持续发展;如果社会资源被破坏,没有规则和诚信,企业交易条件恶劣,无以可持续发展。其二,环境对利用别人资源来发展自己的重要性。不产羊毛,却有位于桐乡的全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不产皮革,全国最大的皮革城在;没有木材,全国最大的胶合板市场形成在。这种“零资源经济现象”,正说明环境是资源的组成部分,环境本身就是重要资源。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保护、集聚、开发、利用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努力为资本的生长创造适宜的土壤,为投资兴业提供良好的平台,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第三,环境是竞争力,没有优良的环境就没有发展的优势。在一定意义上,发展的压力实质上就是环境的压力,发展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环境的竞争。省委书记郭金龙同志在党政代表团赴考察座谈会上说,前几年,是“看东部我们学不起,看人家比不上”。现在,区位和资源禀赋与我们相似的,其发展速度快于我们,发展势头好于我们。从相关数据中,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一点。2005年,省GDP增长12.8
%,居全国第7位、中部第2位,人均GDP9439元,居中部第5位;我省GDP增长11.8%,居全国第18位、中部第4位,人均GDP8597元,居中部第6位。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24.2亿美元,人均56.13美元,我省实际利用外资6.9亿美元,人均10.59美元。“现象”为什么
会形成,发展优势是什么催生的,关键就是环境。108个工业园区为发展提供了硬平台,“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富民兴赣”等发展战略,为发展创造了软平台。谁拥有环境的高地,就能形成发展的优势。优化环境,就是要为投资者营造一个“低门槛进入、低成本运作、高利润回报”的良好环境,以环境优势催生发展优势。
第四,环境是“引擎”,没有优良的环境就没有发展的动力。汽车启动需要引擎,火车前进需要引擎,飞机腾飞也需要引擎,且引擎大小决定了速度快慢和升空高低。经济发展也需要引擎,这个引擎就是环境。环境好,就会拥有更多、更好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拥有优势项目和优势企业,就能以大“引擎”带动快发展;如果环境差,企业发展就会受阻,外部项目就不会进入,现有的企业、人才、资本还会外走,环境的“挤兑效应”就会出现,小引擎只能是小发展、慢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使环境这一“引擎”动力更大、更持久,消耗更小,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环境是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发展的第一要素。环境优化的程度,与发展速度呈正相关关系。环境优良,跨越式发展、超常规发展;环境一般,常规发展、自我发展;环境差劣,慢发展、不发展,甚至
滑坡、倒退。因此,抓环境就是抓发展。当前,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抓好环境这个第一要素,推进跨越式发展,实现奋力崛起。
二、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
无论是经济特区,还是沿海开放城市,无论是珠三角、长三角,还是环渤海经济圈,这些区域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都是重大机遇的产物,包括地理位置机遇、产业升级机遇、宏观政策机遇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审视,“十一五”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一,自身的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改革开放以来,全市人民锐意改革,扩大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人为本、改革为先、发展为上,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和招商引资主战略,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和城乡统筹,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带动相对滞后的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加速信息化,逐步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31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9.0%;财政收入18.7亿元,同口径比2000年翻一番,五年年均增长9.2%;人均GDP611美元,
比2000年增长了291美元;规模工业增加值46.8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4.3%,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4.3%;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7810元和2255元,五年年均增长12.7%和7.5%。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00年的24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000年的18.53%提高到29.19%,提高了1
0.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由2000年的36.1:29.4:34.5调整为26.7:33.5:39.8。这说明,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显著改善,而这些发展成果,为跨越式发展打造了平台,奠定了基础。
第二,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从国际来说,尽管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但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从国家来说,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些,都是我们发展的宏观环境。而对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已经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在政策、资金和项目上对身处中部的将是争取发展的机遇;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的“腾笼换鸟”,为我们招商引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便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农业大市的将获得更多的支持。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农民收入将随着国家补贴的增加而提高,农村购买力也随之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面临新机遇;中央加速农村道路建设,每公里补助10万元,将使我市5 000多公里的乡村公路获得建设资金,加之投资200亿元的境四条高速公路和两条铁路,使区位优势更加凸显,为东向发展、承接“长三角”、融入经济圈,提供了快捷通道。国家财政每年安排1030多亿元,两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这将缓解县区财政压力,可腾出更多财力用于提供公共服务,打造发展平台;国家财政五年将投入200多亿元,对乡镇卫生院和部分县区医院房屋和设备进行改造,随着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网络的扩大,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将得到解决,农村劳动力素质将得到有效保障;省“千村百镇”示工程将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更大支持。这些外部发展机遇,为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新条件。
第三,科学发展战略为赢得了主动。撤地设市以来的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十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是适应发展要求的,也是符合实际的,促进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了掌握“十一五”期间的发展主动权,市委、市政府在总结经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今后五年的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强调实施东向发展战略,以中心城市发展为先导,以工业化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568”计划为抓手,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信息化,并要现综合经济实力新跨越、中心城市建设和
农业抗灾能力新跨越、人民生活水平新跨越以及经济总量、人均GDP、财政收入在2 005年基础上翻一番。这一发展思路和战略目标,反映了全市人民的要求,集中了全市人民的智慧,凝聚了全市人民的力量和希望,必将进一步激活发展潜能,加速崛起。
经济特区有哪几个机遇之争,就是环境之争。能不能抓住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最终取决于能不能创造一个有凝聚力、吸引力、竞争力的环境。我们只有营造环境、优化环境,才能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三、优化环境是当前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前面谈了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谈了的发展机遇,现在再谈谈优化环境对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005年,我市人均GDP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439美元,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076美元;城镇化率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6.3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1 3.8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12.6
个百分点,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 2.5个百分点。发展不足、发展不快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最突出的矛盾,加快发展是我们最大的政治、最硬的道理、最根本的任务,而优化发展环境则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第一,以环境借力发展。项目、资金不多,自身造血功能不强,借力发展不仅是必然取向,也是战略举措。而能否实现借力发展,则要靠环境,因为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资本只会从获利低的产业流向获利高的产业,从获利低的地方流向获利高的地方。王金山省长在省党政代表团赴考察座谈会上指出,一个企业,先是与我省的一个市洽淡,只因为拖了一个小过程,就让机遇溜到了。可见,没有环境,就引不来“鸡”,更不会有“鸡下蛋”。要想“借鸡下蛋”,借力发展,就要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更加优质的服务,以降低资本运营成本来提高资本获利。
第二,以环境加速发展。在抢抓机遇、千帆竞发的今天,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20 05年,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平均水平增长21.7%,增长8.4%,才增长5.4%;固定资产投资,达到了44.8%,而只有33.1%。如果我们的发展速度不能更快一些,是难以实现“三大跨越”和“三个翻番”目标的。毫无疑问,一个地方审批项目过多,门槛就不会低;办证时间过长,投资周期就不会短;众无理取闹,企业就不能正常经营。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