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十大成就
    (1)建立全面物质生产体系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建立起全面的物质生产体系,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  中国已经由初级工业经济转变为高级工业经济,包括钢铁、家用电器在内的许多工业产品生产居世界第一位。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规模和经济总量也不断扩大。
    (2)国际地位持续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快速经济增长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3)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以加入WTO为标志,中国经济已经完成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
    (4)社会经济取得全面进步
    (5)经济增长变得更加稳健
    中国的改革开放释放出巨大的生产力,政府主导、大力投资和不断强化的工业经济使中国经济增长一直高于世界经济增长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1978年中国人均GDP381元,按照19801美元兑换1.53元人民币汇率计算,约合149美元。2007年中国人均GDP上升到2640美元,比改革开放前增长了17倍。
    (7)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8)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教育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发展取得长足进步。1978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只有16.5万,占当时中国人口总量96259万的0.0171%2006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数达到377.5万,占当年中国人口总量131448万的0.2871%30年间增长了16.7倍。
    (9)国民预期寿命明显提高
    预期寿命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指标,预期寿命提高不但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也意味着社会保障能力的提升。根据中国人口普查数据,1982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67.77岁,2000年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上升到71.40岁,增加了3.63岁。
    (10)人民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已经进入一个与世界同步的时代
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197812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
  21979年设立经济特区
  19797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省委、福建省委关于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报告,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试办特区。813日,国务院颁发《关于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增加外汇收入若干问题的规定》,主要内容是扩大地方和企业的
外贸权限,鼓励增加出口,办好出口特区。经济特区有哪几个19805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批转《广东、福建两省会议纪要》,定名为经济特区
  3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
  19821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中央下发文件,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41984年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提出
  19841020日,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一致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对内搞活经济、对外实行开放的方针,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是当前我国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51986年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革启动
  19861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规定》提出全民所有制小型企业可积极试行租赁、承包经营。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要实行多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
  61987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提出
  19871025—1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赵紫阳作《沿着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报告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以改革开放为强国之路.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7198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
  198895日在会见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1985313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决
定》指出,现代科学技术是新的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和决定性的因素,全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同时规定了当前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8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
  19921012—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作《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用同志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大会通过《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 》,将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写进党章。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
  91993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31111—14日,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101993年进行分税制改革
  1993121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决定。
  111993年提出金融体制改革目标
  1993122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
  121994年外贸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1994111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目标是:统一政策、开放经营、平等竞争、自负盈亏、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建立适应国际经济通行规则的运行机制。
  1319921994 医疗、住房市场化改革施行
  1985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之下,医疗卫生系统也开启了改革的历程。医改的核心思路是:放权让利,扩大医院自主权。医改的政府态度是:给政策不给钱。其政策为药品可加价15%,以弥补政府投入之不足。上世纪90年代,医改再掀波澜。19929月,卫
生部根据国务院意见,提出医院要以工助医以副补主 2000年,改革逐渐向纵深发展,触及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问题。20003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八部委的《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俗称医改十四条20015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四部委的《关于农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1994718日,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明确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其中包括把住房实物福利分配的方式改变为以按劳分配为主的货币工资分配方式、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等。《决定》的出台,开启了城镇住房商品化的大门,标志着我国全面推进住房市场化改革的确立,其最大意义在于稳步推进公有住房的出售,通过向城镇职工出售原公有住房,逐步完成了我国住房私有化的进程。
  199873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正是由于此文件废除了住房实物分配的制度,为商品房的发展扫清了竞争对手,从而确立了商品房的市场主体地位。
  141995年提出两个根本性转变目标
  1995925—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举行。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建议》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51996 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1996121日,中国开始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实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
  161997十五大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1997912日-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系统、完整地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171999年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935—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明确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8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
  1999322日,《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十条意见。
  19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20011110日,在卡塔尔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WTO)第四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法律文件,它标志着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终于成为世贸组织新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