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国际权⼒观迈向政治共同体
⼈类社会⽣活的全球相互依存性,已经开始把全球现象、全球问题、全球价值等新元素融⼊世界历史,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极端的国家权⼒观,不论是国家权⼒的“排外主义”还是“霸权稳定论”显然都不能适应这个全新的时代,国际社会丞需⼀场权⼒上价值观⾰命,⽤国际权⼒观矫正并替代极端的国家权⼒观,构建政治共同体。常远
国际权⼒观的价值基点是全球主义和多边主义,它要求以合作和共同体的意识取代各国间的冲突,以⼈类中⼼论、世界整体论取代国家中⼼论。为此要在承认国家主权相对独⽴、完全平等的基础上,主张国家权⼒的适当让渡,汇聚成解决全球性事务的⼒量,在互商互谅的基础上实现全球政治觉醒,⽤国际性权⼒弥补部分国际事务的政治权⼒真空。
树⽴国际权⼒观,要求政治上的互商互谅,⽽摒弃制度模式偏见,超越意识形态藩篱是建⽴信任、实现谅解的前提,否则原有的国际权⼒认同,就会逐步被国家间的意识形态冲突所解构。每个国家有选择⾃⾝发展道路、制度模式的⾃由,发达国家不能因为⾃⼰制度模式的成功⽽对别国指⼿画脚,发达国家不能也不应该对发属中国家抱有成见或以强凌弱。每个国家在国际社会都是平等的⼀员,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都具有⾃⼰确定性的内容、性质和品格,⼤国强国不能因制度选择和发展模式的不⼀致⽽对⼩国弱国施⽤强权,逼迫对⽅就范,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权⼒的对抗和世界的动乱,从⽽不利于共同尤其是⼩国
弱国的发展,在相互依赖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就不会有所谓发达国家的“发达”,只有努⼒砸碎制度模式偏见这条“观念锁链”,才能打开协商谅解的⼤门,促进彼此合作与进步。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对峙已近百年,意识形态藩篱可谓制约两制充分信任的“顽疾”。“冷战”时期的剑拔弩张并未使任何⼀⽅不受亏损,⼀味沉溺于意识形态纷争并⾮明智之举。时过境迁,在国际关系中,意识形态不能永远起那样巨⼤的作⽤和不可逾越,也不应该是永久隔离⼈们的藩篱。意识形态不能成为对⽴的借⼝,也不应该是政治合作的绊脚⽯,强化意识形态的作⽤只能导致冲突,利⽤意识形态的分歧⽽推⾏权⼒扩张做法既⾮常远也不合时宜。国际权⼒观的树⽴需要彼此携⼿合作,国际政治共同体的打造呼唤双⽅的谅解与信任,只有超越意识形态藩篱,致⼒于合作共赢,才有可能创造共有、共治、共享的世界。
要从全球视野下观照国际事务,⽽⾮仅从个体⾓度审度局势,冲破国家意识的地域性束缚,有助于整体效应的彰显,⽽适当让步国家权⼒正是全球意识在实践层⾯的重要体现。国家权⼒固然具有排他性的⼀⾯,但也应当受到⼀定程度的限制,否则便会引起国家间的权⼒冲突,这种限制应当来⾃于国际权⼒,国际权⼒主导下形成的共同⾏为规则和国际机制能够有效约束个体主权的⾏为,从⽽确保国际社会的有序和公正,⽽国际权⼒需要以民族国家权⼒的适当让渡为前提,国家主权出现⼀定程度的让渡和共享,从另⼀个⾓度看却也是国家主权的延伸。国家主权的适当让渡对于合理国际规则的制定以及国家间的交往与合作,对于维护中⼩国家的主权、反对个别国家推⾏强权政治的图谋有着积极的意
义。
当然,强调树⽴国际权⼒观,是对极端国家权⼒观的坚决摒弃,并⾮意味着对民族国家主权的简单否定,民族国家作为当代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最基本、最主要、最核⼼的⾏为体,其地位和权⼒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