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阴历)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称登⾼节。在这⼀天,⼈们登⾼望远,思念亲⼈,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九⽇是什么纪念⽇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九⽇,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有⼀个叫桓景的农村⼩伙⼦,⽗母双全,妻⼦⼉⼥⼀⼤家。⽇⼦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遍地没⼈埋。这⼀年,桓景的⽗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时候听⼤⼈们说:“汝河⾥住有⼀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间⾛⾛。它⾛到哪⾥就把瘟疫带到哪⾥。桓景决⼼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中住着⼀个名叫费长房的⼤仙,他就收拾⾏装,起程进⼭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是⼀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到跟前说:“今年九⽉九,汝河瘟魔⼜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包,菊花酒⼀瓶,让你家乡⽗⽼登⾼避祸。”仙翁说罢,⽤⼿⼀指,⼀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仙的话给⼤伙⼉说了。九⽉九那天,他领着妻⼦⼉⼥、乡亲⽗⽼登上
了附近的⼀座⼭。把茱萸叶⼦每⼈分了⼀⽚,说这样随⾝带上,瘟魔不敢近⾝。⼜把菊花酒倒出来,每⼈啄了⼀⼝,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会⼉,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上岸来,穿过村庄,⾛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个⼈,忽然抬头见⼈们都在⾼⾼的⼭上欢聚。它窜到⼭下,只觉得酒⽓刺⿐,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就⼜回⾝向村⾥⾛去。只见⼀个⼈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声向前扑去。桓景⼀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了⼏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的⼀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们把九⽉九登⾼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传⼦,⼦传孙,⼀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的风俗。
重阳节已近晚秋,⼤⽓凉爽,空⽓清新,能见度⾼,这⼤概也是⼈们选择登⾼远眺的原因吧!
重阳节的习俗
登⾼、吃糕吃⾯、尊⽼敬⽼、赏菊、宴师等。
1、登⾼: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的风俗,故重阳节⼜叫“登⾼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
⼈所写的登⾼诗很多,⼤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就是写重阳登⾼的名篇。
2、吃糕吃⾯:农历九⽉九⽇吃枣糕,取意早⽇升⾼。晋东南地区及五台县等地,则习惯吃寿⾯。晋南地区有“九⽉九,家家
有”的民谚,意思是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改善⽣活。
3、尊⽼敬⽼:九九重阳节,今天成了象征⽼年⼈长寿的佳节。是⽇习惯慰问⽼⼈。⽼⼈们喜欢到门外遛达遛达,锻炼锻炼。体魄强壮者还要登上附近的⾼处,极⽬远舒,以壮暮志。
4、赏菊:赏菊也是重阳节的⼀项传统活动。⾦秋时节,正是菊花盛开的季节。古⼈在赏菊之时,还习惯饮菊花酒。今天,不少⼈仍喜欢在这天饮菊花酒。多数是在酒中泡点⼲菊花。晋北⼀些地⽅,饮酒喜在门外,称为辞青,意喻告别秋天。
5、宴师:旧俗九⽉九⽇,各村由学董牵头,组织村民杀⼀只⽺做饭菜,盛情招待先⽣。同时商讨本村下⼀年的教书事宜,或继续留聘,或另请⾼明。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