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媒介理念下的舞蹈学校名字门空调为什么不制冷事件
作者:孟红玲 高 芳
来源:《今传媒》2008年第08
        “媒介环境是对媒介置身的环境的静态考察,主要研究媒介存在的经济社会制度和报道制度。”①那么大众传播媒介在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时,必然受到其所在的媒介环境的影响。本文试以《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对事件的报道为例,对两种报纸的报道进行对比分析,以求探寻两家报纸媒介报道理念的不同,继而探寻出媒介环境的差异。
       
        “事件中《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的表现
       
        介词结构后置本文选择了从129日此事件发生到222日陈冠希公开道歉后,发表在这两家报纸上的所有文章,包括消息、评论、编者按等,只要其内容涉及门全都收集在内。经过统计,从129日到222日,这24天内《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的报道表现如下:
       
        ⒈数量上的表现
        单纯从数量上看,《联合早报》对事件的报道数量与《北京青年报》的报道数量比是62∶23,即2.69∶1
        从时间分布上来看,《北京青年报》和《联合早报》作为日报,都没有在香港流传至网络的当天做出反应。《北京青年报》从1明星的片酬31日进行报道开始,到22日共计23天里,
发表了23篇新闻稿,每天报道的最大数量也仅为3篇。《联合早报》从130日对此事件一直进行多稿量的报道,最大报道数达7篇。
        从报道体裁上看,《北京青年报》对事件进展所发消息为周晓鸥资料20去火的蔬菜,对事件进行的相关评论有3,比例为20∶3。《联合早报》的62篇报道中,新闻稿占54篇,相关评论有8篇,比例为7∶1
        ⒉内容分析
        对两报的报道内容进行分析发现:
        第一,对两份报纸的评论进行分析。《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共3篇,分别是《门前的执法难题》《谁该反思门?》《不怕很傻,就怕很假》,中心思想为:互联网造成执法难题;上传照片的网民、陈冠希、粉丝体三方均应反思;不能接受阿娇以前做清纯状的种种虚伪,大家实在是不怕很傻,就怕很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