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千克、吨》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克、千克、吨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会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表示物品的轻重。
2.在实际情境中感受1克、1千克、1吨物品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吨的质量观念,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品质量的意识。
吨和千克的换算3.知道克、千克、吨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4.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5.通过操作体验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单元内容分析
质量单位是用于计量物品质量多少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为千克,符号是“kg”。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克、千克、吨”都是我国法定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在学生生活中接触较多,吨虽然在生活中应用较多,但学生接触相对较少,比较陌生。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质量单位的知识,增加对质量单位的感受,满足今后进一步学习、工作及生活的需要。
本单元分4个例题分别完成对克、千克、吨的认识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该内容的特点,一方面按照先认识较小的质量单位克,再认识较大的质量单位千克,最后认识更大的质量单位吨;另一方面教科书主要采用实际感受的方式开展教学,通过称一称、掂一掂、说一说、议一议、估一估以及小调查等方式,促进学生对克、千克、吨的认识,建立这些质量单位观念。
教科书在认识各个质量单位之前,首先直接介绍计量物品的轻重有哪些单位,并认识称物品轻重的工具——秤,一方面为学生全面深入认识质量单位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认识质量单位的愿望。
克是计量比较轻的物品轻重的单位。教科书紧密联系生活题材,主要采用称一称、掂一掂、议一议、填一填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克的观念,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特点,也符合该内容学习的特点。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知道计量比较轻的物品的轻重一般用克做单位,克用字母g表示;实际感受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观念;知道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做单位;能在秤上用克做单位称物品有多重。
千克是计量比较重的物品轻重的单位。教科书紧密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生活题材,一方面紧密结合千克与克的关系进行,让学生操作称2袋500克的盐的质量等活动,直观认识1千克就是1000个1克,掌握1千克与1克的关系;另一方面加强实际体验活动,教科书主要采用称一称、掂一掂、填一填等方式
实际感受1千克有多重,帮助学生建立千克的观念,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通过千克的认识,应使学生知道计量比较重的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千克(也叫公斤)做单位,千克用字母kg表示;实际感受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观念;知道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千克做单位;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并会正确进行换算;能在秤上称并认识以千克做单位的物品有多重。
吨是计量很重的物品轻重的单位。教科书紧密联系生活题材,一方面以10包100 kg的玉米有多重为题材,借助千克的观念通过推算揭示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感受1吨的轻重,建立吨的观念;另一方面借助学生的体重推算,进一步增强对吨的感受。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知道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吨做单位;知道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吨做单位;借助千克的观念通过推算感受1吨有多重,建立吨的观念;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会进行换算。
此外,教科书安排了应用吨和千克的关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例4),一方面深化学生对吨与千克之间关系的把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建立克、千克、吨的观念,获得对这些质量单位实际大小的体验,掌握质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单元教学难点]获得1克、1千克、1吨实际轻重的感受,建立克、千克、吨的质量观念,培养估量意识和能力。
(三)单元教学建议
1.重视操作体验,切实建立1克、1千克、1吨的观念。
建立克、千克、吨的观念,让学生切实感受到1克、1千克、1吨实际有多重,既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这些质量观念的建立,需要对克、千克、吨单位的认识和实际体验。本单元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的操作体验,通过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算一算以及调查等实际体验活动,让学生对1克、1千克、1吨实际有多重获得亲身感受。例如,通过称1枚1角硬币大约重1克,再通过亲手掂一掂,获得对1克物品轻重的实际感受,从而建立1克的观念;在吨的认识中,借助1千克有多重,感受100千克有多重,再推算出10个100千克有多重,从而获得1吨有多重的感受,建立吨的观念。
2.借助生活情境,促进对克、千克、吨的理解。
克、千克、吨这些计量单位,都与现实生活中的物品有关,进一步说,对这些计量单位的认识、理解与使用,都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本单元的教学应充分利用现实生活情境,一是通过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这些计量单位是用来计量现实生活中物品轻重的单位。二是借助现实生活情境让学生感
受到哪些地方用到以克作单位计量物品轻重,哪些地方用到以千克作单位计量物品轻重,哪些地方用到以吨作单位计量物品轻重。比如,当衡量一个学生的体重时,自然想到以千克作单位,当衡量修建一座大桥需要多少水泥时,自然想到以吨作单位。三是借助生活情境建立起用这些质量单位计量物品的轻重的实际大小的感受。比如,估计1个苹果有多重,可以估计是150克,甚至200克,但不能估计得过大或过小。四是借助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对吨的理解,1吨究竟有多重,学生无法亲自掂一掂去体验,只能借助生活中其他物品的轻重进行推算。比如,学生可以背一背感觉1个同学约重25千克,由此推算40个这样重的同学的体重加
起来大约为1吨。
3.借助操作与推算,揭示克与千克、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
克与千克、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是本单元的重要知识点,也是教学的重点,对该知识的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发现的教学理念。一是将操作、观察与计算相结合,发现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掌握1千克=1000克;二是借助生活情境图,通过观察、推算得出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掌握1吨=1000千克。三是通过适当的换算练习,巩固克与千克、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为实践应用打好基础。
4.重视实践活动的教学,增强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标准》的核心目标,应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中。本单元内容的特点,决定了在教学中应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注重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具体的教学中,应重视实践调查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的轻重时,要以克、千克或吨作单位,并了解这些物品的实际轻重,感受到克、千克、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例如,调查生活中1把面、1包味精、1头牛、1头大象有多重,一方面感受克、千克、吨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实践调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