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毕业生为例刘娜张晓萌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北京100048)
【摘要】劳动关系属于新兴专业,该专业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水平,还需具备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与发达国家相关专业就业
情况相比,我国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则存在专业不对口、就业率较低等实际就业问题。为提升劳动关系专业学生的专业就业率,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内在原因,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劳动关系;就业;专业培养模式【中图分类号】F246-4;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15-02本文结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的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加以分析,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方法以及对比研究方法等主要方法和手段来深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率及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系将“以人为本,关注个体,做好细节,关注质量”作为院校的指导思想,通过成立的专门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和择业,本部分采用定量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来研究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
图1近5届劳动关系专业应届毕业生的总体毕业去向统计注:计算公式———近5年(2011~2015届)毕业去向各项人数/近5年(2011~2015届)应届总人数
据图所知,近5届毕业生就业去向比例分别为:出国3.4%,待分0.8%,二分30%,考研8.8%,派遣57%。派遣及二分人数比例占主要地位,大部分学生最终还是选择直接工作方式。但是,经过深入研究可知,虽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几乎达到100%水平,但是近两年的专业对口率仅为62%左右。
结合劳动关系专业近五年就业情况来开,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基本维持较高的就业水平。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专业就业率呈现出下滑的趋势。究其原因,既有市场需求情况因素,还有课程设置、其他院校增设劳动关系专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二、劳动关系专业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劳动关系专业对于解决社会关系,特别是生产、经营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就目前的劳动关系专业就业情况而言,还存在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就业率偏低
我国各高校劳动关系专业为满足多元化就业形势,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国家公务机关及相关事业单位岗位。无论是名牌院校还是地方普通高校多形成培养公务员这一思维定式。上述情况严重背离了劳动关系专业的专业特点,国家机关能够提供的相关岗位较少也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国内部分院校在扩招过程中也增设了劳动关系专业,这种缺乏调研的盲目增设、扩大招生的情况进一步拉低了专业就业率。
2.专业认可度较差
我国就业市场对劳动关系专业认同度较低。这种情况主
要源自两个方面:其一,劳动关系专业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方向性的欠缺导致报考学生未能将自身情况与专业更好地结合起来。其二,政府与社会对于劳动关系专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理解,突出表现于人才招聘单位提供的劳动关系岗位少之又少。
3.就业方向不明确
通过分析国内各高校就业信息可知,我国劳动关系专业定位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培养方向为经济学,主要侧重于劳动经济学方向;其次,培养方向为社会学,主要侧重于劳动法规与社会保障学方向;第三,培养方向为公共管理,主要侧重于培养劳动(社会保障)方面的领导与协调能力。由于就业方向各不相同,造成用工单位与就业学生对岗位认识存在较大偏颇,毕业生无法更好地与就业岗位相结合。
目前,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时受到就业率、高校知名度、高校所在地域等主动因素影响。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为例,很多学生受到该院校在北京,属于部位直属院校的影响。这些学生填报志愿时忽视了院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就业方向的深入分析。
4.自身素质有待完善
由于劳动关系专业不仅需要较强的理论基础,还需结合相应的社会实践。因此,专业院校需重视学生
自身综合素质培养。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还需提升学生的领导、组织、合作、沟通等能力的培养。同时,各院校应加大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只有通过更多工作实践才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不断完善综合素质。
5.课程设置系统性不足
我国本科院校设置劳动关系专业较晚(2005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最早设置了劳动关系专业本科教育课程),由于该专业设置时间较短,所学课程缺乏足够的系统性。
三、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前景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相关举措通过调查法对国内设置劳动关系本科专业的八所国内院校,以及国内十多所设置劳动关系专业的职业院校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该专业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1.专业招生受阻
受国内院校扩招及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格局短期内无法缓解。另外,近几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成为院校与报考学生拥趸的方向,作为该专业的分支专业,劳动关系专业受到较大冲击。根据推测,这种负面影响还将在未来几年内不断增加。
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2.就业呈现出先抑后扬的发展趋势
目前,劳动关系专业就业呈现出逐渐下滑的态势,且专业就业率也随之下降。受多种原因影响,这一格局短期内无法根本发生转变。但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复苏与市场环境不断规范的进展,劳动关系仍将是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各界对劳动关系专业认识的深入,各专业院校不断重新塑造专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劳动关系专业将会逐渐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较为热门的专业,就业趋势将从晦涩走向光明。
解决上述客观存在的问题需从多角度入手,教育主管部
. All Rights Reserved.
门、相关院校、学生个体与社会等多方位的参与才能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于没有相关师资力量的院校加大劳动关系专业方面的投资,以此保证劳动关系专业学生专业性较为突出的优势。
其次,院校应根据专业特点不断完善教育体系。弱化劳动关系理论教育,强化实践操作水平的提升。如:通过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优秀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也会被企业认可,进而提升专业就业率可能性。同时,院校应结合专业特点,引入教育评价体系。这样才能有的放矢的发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不断完善教育体系。
再次,我国各专业学生中有较大比例生源在入学前对专业认知度较低。入学后会因为心理落差造成对专业的抵触。院校应适当调整入学后学生跨专业的可能性,同时针对学生做好心理辅导工作。这样有助于新生对专业有足够的认识,并对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
最后,专业院校可单独或组成相关的专业协会,并借助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介不断宣传劳动关系专业的特、优势,以此提升相关用工单位对该专业的认识。如条件允许,还应在一定范围内组织政府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机关大内、国内知名企业进行学术探讨。这不仅能为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思路,还能以此实现专业的对外宣传。
通过个案法我们对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就业指导加以分析。针对上述不利因素,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不断开辟出更好的就业指导思想,这也将影响着该学科的良性发展。首先,做好毕业生出口工作。通过积极的外部联系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通过QQ 、、电话、飞信等现代化通讯方式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其次,发掘专业优势。目前,我国很多管理类专业多存在“大而全、广而浅”的共性缺点。很多毕业生看似就业面非常广泛,但其专业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相距甚远。因此,劳动关系专业应充分发挥专业特点,努力打造出具有开创性、实践性、理论性的专业。再次,注重以实践为中心的综合素质培养。实践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毕业生与社会的融入效果,优质的实践不仅能让毕业生进行“软着陆”,还能快速得到用工单位的认可,让就业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同时,劳动关系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组织、危机处理等各方面的能力。学校会针对入学伊始的新生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通过四年的时间让学生有一个质的变化,蜕变为更加接近社会,更加接轨于岗位的可用之才。
四、结论
本课题明确了几个重要研究观点:以通用和专业能力为培养重点、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导向、专业就业率有待提升。本课题的主要创新点: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具有较强的推动价值、平衡大学生的专业就业率,并奠定了劳动关系专业就业理论,对劳动关系专业的教育理论有长足的影响。本课题结合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毕业生就业去向的大量数据,
研究成果对我国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具有实践意义。
本文还提出了以就业为龙头,以开发专业优势为主线索,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保障的专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常凯,等.劳动关系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56—57.
[2]丁沧海.劳动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8),23-24.
[3]王秀娟,徐洋.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本科生就业分析[A].“经济转型与政府转型”理论研讨会暨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下)[C].2011-01-08.
[4]石晶瑜.浅谈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就业指导[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2009(07):109-110.
[5]朱晓妹,丁通达,连曦.大学生就业预期的影响因素研究回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4):58-62.
“主题牵引”下军校大学英语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尹冬梅刘宏宇
(大连舰艇学院辽宁大连116018)
【摘要】为适应军队新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解决目前军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主题牵引”下军校大学英语融合式教学模式,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构成及特点。通过该教学模式不仅有助于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军校英语教学特点;还有助于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提高学员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教学改革;主题模式;融合;输出导向
【基金项目】大连舰艇学院2015教育科研资助项目阶段性成果。【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8-0016-02
近年来,海军进行护航、出访、联合军演、人道主义救援、军队互访等任务日益增多。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对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的复合型海军军事人才培养的要求,作为军事人才培养主阵地的军事院校,需要进一步深化外语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内容,体现军校英语教学特点,建立通用外语和军事英语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教学体系。
一、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现状。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开展个性化培养,我院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例
如,在原有小班教学的基础上实行分级化。学员根据入学英语考试成绩排名,分成提高班和基础班。在第二学期期末,统一参加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提高班学员在通过了四级考试后,在第四学期适当融入一些后续军事类兵种专业特殊用途英语课程的部分内容。虽然这些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2.存在的问题。第一,在教学内容方面,无法体现军校英语教学特点。其原因有三:其一,教学内容主要以教材为主。目前,
各军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不是专门为军校英语教学设计的,而是为了满足地方大学的通识英语教学。那么,就难免有些内容与军校学员和他们的未来岗位任职关系不大,无法体现军校特点。其二,虽然在第四学期,学员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后,尝试融入了一些后续的军事类兵种专业特殊用途英语,但是内容随意性很大,缺乏系统的安排和固定的教材,没有形成教学内容体系,不利于与后续课程的衔接或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其三,我院目前正在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虽然以主题为单位进行编排,但是其《读写教程》和《视听说》教程各个单元主题相对独立,没有一一对应,不利于对同一主题内容开展综合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语言训练活动。第二,在教学模式方面,传统教学模式,例如读写教学主要采用的PWP 教学模式,其核心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信息的识别,内容的推理判断,以及篇章结构的分析。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重语言输入、
. All Rights Reserved.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