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2.08.21
【字 号】西政发[2012]51号
劳动与社会保障就业∙【施行日期】2012.08.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就业促进
正文
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
(西政发〔2012〕51号)
各县、市人民政府,各区管委会,州直各委、办、局:
  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各项惠民利民政策措施的重要载体。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22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云政发〔2011〕210号)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州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就业优先发展战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城乡就业、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以提供让广大人民众满意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为出发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内容,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人民众提供规范、便捷、高效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
  二、基本原则
  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公共服务需求,制定建设标准,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整合资源、综合利用。整合现有公共服务资源,完善服务体系,实现服务平台和信息网络资源共享,提高服务平台使用效益。
  规划适度、功能完善。注重实用性与前瞻性,做到建设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突出服务的公益性、公平性、可及性,做到功能完善、服务便捷,全面落实便民惠民政策。
  三、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全州所有县(市)和乡镇(街道)完成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服务队伍配置合理,服务信息化便捷高效,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基本实现,形成较为完善的州、县(市)、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全州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目标。
  四、主要任务
  (一)加强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州所有县(市)和乡镇(街道)实施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项目,主要是服务场所建设和设施配备。服务场所建设包括就业、人力资源市场、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等服务大厅和创业、就业指导、职业培训、农民工综合服务等专项服务区;设施设备包括计算机、大屏幕显示、自助查询、档案管理等服务设备。服务场所建设规模原则上根据服务对象人数进行合理安排:县级2000平方米至5000平方米,乡镇级不低于300平方米。村委会(社区)可根据辖区内人口和服务量,设立服务站。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与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综合考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统筹推进,具体建设标准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从2011年开始,每年安排7个左右乡镇(街道)实施建设项目。到2015年,全面完成全州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二)加快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到2015年,实现省、州、县(市)、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五级就业和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的业务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供就业服务、社会保险业务办理、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医保异地就医等统一的网络服务,构建方便高效、安全可靠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信息网络。
  1.将基层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总体安排,按照完善功能、规范流程、强化服务、高效管理的要求,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基层公共服务全程信息化。
  2.确保实现基层服务平台与州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管理服务机构业务实时联网,业务协同处理。州、县(市)两级通过专线实现互联互通;有条件的乡镇、社区和行政村可通过专线接入州数据中心。
  3.严格执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技术标准,遵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业务指标体系要求,努力实现基层公共服务信息与其他信息间的互联互通,做到标准统一、网络互联、数据共享。
  (三)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到2015年全面实现社会保障卡在职业介绍、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事人才、劳动监察和调解仲裁等方面的应用,充分发挥社会保障卡在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发放社会保障卡,实现全州“一卡通”。
  (四)强化乡镇(街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职能。强化乡镇、街道党委、政府促进就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职责,夯实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在整个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基础,进一步明确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职能,健全公共服务制度,理顺业务流程,明确办理权限,努力推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重心下移、公共服务下延。在乡镇(街道)平台全面实现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工作、制度“六到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以公共就业、农民创业、社会保险服务、劳动关系及维权为主要内容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1.乡镇(街道)服务平台职能
  就业服务:审核上报就业、失业登记资料,开展登记失业人员和日常管理工作;组织辖区相关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开发管理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审核上报就业困难人员认定资料,组织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动态管理工作,协助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开展创业服务工作,指导开展信用社区创建工作;审核上报灵活就业人员就业情况,协助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服务;承担上级部门安排的其他就业服务工作。
  人力资源服务:收集发布人力资源供求信息,提供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报到登记;协助开展本辖区各类人才流动和开发服务工作,了解、掌握培训需求,组织推荐农村实用人才进行相关的知识技能培训;协助组织完成人才智力引进和留学回国专家服务工作,以项目开发的形式短期聘用部分农业高科技人才下乡服务。
  社会保障服务:协助开展社会保险政策宣传、政策咨询服务;协助开展各项社会保险征缴工作;开展城乡参保人员资料初审、登记及证卡发放等参保服务工作;负责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社会保险信息录入、查询和情况公示等日常管理工作;负责退休人员档案、养老等社会保险关系接收和管理;协助社保经办机构办理退休人员养老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帮助遗属申领丧葬补助和津贴,协助追缴各项冒领的社会保险金;协助办理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医疗待遇领取资格认证、稽核,医疗费报销申报、支取。
  劳动关系服务:指导和督促辖区内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建立职工名册,并进行劳动用工备案;指导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监督企业落实工资指导线、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等制度;开展辖区内劳动关系协调及劳动争议排查、预防工作;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园区等创建工作。
  调解仲裁服务:指导辖区内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开展争议预防和调解工作,在有条件的居民社区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协助仲裁庭在本辖区开展仲裁审理工作;设立仲裁派出庭,开展辖区内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及时了解掌握调解协议、仲裁裁决的执行情况,督促当事人及时履行;及时报告辖区内重大、集体劳动争议。
  劳动保障监察服务: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监察用人单位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情况,参与开展对职业介绍机构进行执法监督检查或专查;受理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行为的举报、投诉,并依法纠正;配合做好对用人单位实施劳动保障监察年审;对用人单位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等社会保险的征缴进行监督检查。承担辖区内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网络化监察,建立严格执法、科学管理、规范服务的监控管理体系,建立“一户一卡,一网一帐”制度和建立网格台账,登记辖区内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情况和存在问题;建立劳动用工信息数据库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平台,掌握城乡各类用人单位劳动用工信息;建立和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案件受理和处置机制,保障就业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贯彻实施。建立和完善劳动关系监测预警系统,对劳动关系运行状况分类监控,及时应对突发性、体性和重大恶性等案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