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纵横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李艳华,卜 亚
(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3)
摘要: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对金融工程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文章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背景下,构建了“三维四段”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CDIO理念提出了培养金融工程应用技
能型创新人才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金融工程;人才培养;CDIO
0 引言
2010 年教育部提出“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
(教高〔2011〕1号),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1]。金融工程专业侧重创新型金融工具与金融手段的设计、开发与实施以及对金融问题给予创造性的解决。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通过不同学科的有机组合,构建特的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基础扎实、素质全面、适应性强的综合性金融专业人才。随着我国的金融改革,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急需懂金融工程、了解风险管理技术的复合型应用金融技术人才。2002年4月,教育部批准5所高校设立金融工程本科专业,目前国内有40余所大学招收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由于金融工程学科的交叉性,人才培养没有成熟的模式,构建既符合本学科国际发展趋势,又适应我国特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工程思维引入到金融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中,基于CDIO理念采用“三维四段式”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以提高金融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创新技术能力。
1 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国内大部分高校对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是遵循了原有的“经济学”思维,相关学科协调性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综合性交叉问题的能力。我国高校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1 人才培养方案需进一步完善
金融工程课程的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方面“重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压缩了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课时,弱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金融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以宏观经济学、金融学、国际金融等偏宏观课程为主,对微观金融课程开设比重较低,没有从金融工程专业的实际需求设置课程,缺乏对技术能力的培养,没有开设诸如SAS和Matlab等课程,课程结构有待进一步 完善。
1.2 专业人才培养缺乏实践
国内金融工程的应用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以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为主的风险控制,二是以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为主的量化投资[2]。金融工程专业学生很难到金融机构实习,大部分院校采用综合仿真实训,金融工程综合仿真实训由于实验室建设的不足,人才培养缺乏一整套的操作实训提升以专业操作技能。
1.3 人才培养不符合行业需求
我国金融工程人才行业需求主要有:一是证券公司在集合理财产品设计方面需求金融工程人才;二是商业银行总行着手建立内部管理模型,需求这方面人才。另外其资金部需求金融工程人才一方面进行银行间债券市场操作,另一方面随着公司债券市场的发展,设计抵押支持债券等金融产品;三是基金公司需要一批能做基金绩效评估、风险控制和资产配置的金融工程人才。但是金融工程专业对知识的要求比较全面,不仅需要金融理论、还需要数学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大学四年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
很难全面地掌握这些知识,大部分只有金融理论和数学方面课程的学习,很难满足金融行业对新型金融工具的设计与开发技能需求,难以胜任降低交易成本的新型金融方法的开发与设计、各类风险管理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等需求。2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构建 “三维四段”人才培养模式霍尔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系统工程专家A·D·Hall 1969年提出,为解决大型复杂系统的规划、组织、管理问题提供的一种统一的思想方法。在探索金融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强化培养应用
江苏科技大学教改课题“我校金融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资助;江苏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改项目“《金融学》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资助
作者简介:李艳华(1983-),女,山东菏泽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管理纵横
技术创新能力,借鉴霍尔三维结构模型,结合金融工程专业本科生的特点,构建了金融工程专业的“三维
四段”人才培养模型[3]
(见图1)。
金融工程专业“三维四段”人才培养模型由时间、逻辑、知识组成应用技能型创新能力培养的三维空间结构。一是在时间维上,将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分为引导期、参与期、提升期和完善期四个时间阶段;二是在知识维上,为完成四个阶段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学习通史教育基础、金融理论基础,到培养金融理论与技术能力、金融工程综合能力,知识学习由基础到专业、由浅及深;三是在逻辑维上,揭示时间维的每一个阶段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以及遵循的原则,包括激发兴趣、参与项目、技术能力提升、强化创新四
个方面[4]
图1 金融工程专业“三维四段”
人才培养模型构建
⸕䇶金融工程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
о
3 应用CDIO 理念培养应用技术型创新人才的具体措施
麻省理工大学(MIT)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大学合作开发的CDIO 工程教育模式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 (Conceiving-Designing-Implementing-Operation,CDIO)理念包括构思、设计、实现、运行四个环节,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基于CDIO 理念让学生在这个载体中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方法来学习金融工程的理论知识、实践和技术能力。
3.1人才培养方案设计根据高校性质的不同,应设计不同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一是综合性大学和财经类院校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应侧重金融理论,注重案例教学的设计以及小实验和大型综合沙盘演练等,培养学生开发、设计新金融产品的能力和销售能力,能独立解决财务问题;管理科学类的金融工程专业课程应侧重金融工程工具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处理问题的能力;数学学科中金融工程专业课程应侧重数理金融方面,培
养学生的数值计算和模拟等能力。课程细分有利于不
同性质的高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提高培养效果[5]
。3.2 实训体系设计
通过就业方向调查,修改人才培养方案,设计金融工程专业实训体系(见图2)。根据时间维的四个不同阶段,通过认识实训、各种模拟沙盘,让学生掌握经济学、金融学和会计学等专业基础知识;通过
操作实训、商业银行模拟业务、外汇证券仿真交易和保险仿真等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操作技能;通过业务实训、商业银行管理实训、投资分析实训和金融营销实训提升学生业务能力;通过综合实训、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和金融工程综合仿真实训,形成学生的职业素养。
图2 金融工程专业实训体系设计
ӗ
3.3 加强金融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为进一步提高金融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鼓励学科交叉和学科综合、增强社会服务功能以及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成为未来的“金融工程师”的最佳孵化器。建设内容包括:一是高校与金融机构(商业银行、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签署联合培养协议,签署协议的金融机构接纳金融工程专业学生进行实习;二是高校聘请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专家,提供讲座,向学生讲解金融工程方面的最新理论和案例;三是高校与金融机构开展项目深度合作,为学生实践提供课题,提高学生理论应用实践能力。4 结论
随着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创新的不断推进,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应用技能型创新人才。本文
根据霍尔三维结构理念,构建了时间维、知识维和逻辑维的“三维四段”的金融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管理纵横
根据时间维四个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基于CDIO理念,提出了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实训体系设计和加强金融工程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以培养金融工程专业应用技能型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
2011〕1号) [Z].2011.
[2]孙茂辉.国内金融工程发展现状与专业人才现状[J].当代经济,2012,(3):96-98.
[3]车莉.基于霍尔三维结构的大学生培养体系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10) : 70 -74.
[4]谭凤芝,李沅,刘兆丽,曹亚峰. 卓越工程师背景下化工类本科生强化创新能力的探索[J].山东化工,127-128.
[5]韩 扬.高校应用型金融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5,(15):109.
高职院校商务类大学生创业培育服务模式研究
薛雯霞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无锡 214028)
摘要:针对高职院校商务类大学生创业培育服务存在的问题,作者开展了大学生创业培育服务调研,确定了商务类大学生创业培育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构建了高职商务类大学生创业教育培育模式,并提出了构建高职商务类大学生创业培育服务模式的启示:整合各院系、各专业优秀创业人才资源,形成创业基础服务;构建完善的创业课程体系,形成创业教育服务;建立分层式创业支持体系,形成创业培育服务;构建完整的政校社整合平台体系;构建递进式创业能力评价和跟踪体系,形成创业培育服务循环。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创业培育;服务模式
新常态下,创业培育服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型、创业型”人才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受到我国各级政府和各类院校的重视。据统计,美国大学生创业已高达 20%-23%。创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同。
目前有关创业培育服务的研究成果主要还是来自于西方国家,如研究模型、服务体系等。而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创业培育服务价值、创业培育服务标准的描述上,且大部分为定性研究,而针对
特殊体的创业培育服务模式研究相对较少。因此,理性探讨研究商务类大学生这一体的创业培育服务模式,是当前大学生创业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1 高职商务类大学生创业培育服务调研
据调查,大学生创业服务作为创业管理的必备因素,高职院校对其重视程度日益显著。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商务类大学生创业培育服务情况,通过调研国家、江苏省和无锡市三个层面出台的各项大学生创业政策,课题组选择了无锡4所高职院校的商务类创业学生和创业教育教师开展了详细的创业培育服务的电话和网络访谈,调查结果如下。
1.1 学校整体创业氛围不浓厚,创业环境不完善
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学习各类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对于创业方面的知识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最主要的是学校本身对创业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只是浅显地按照上级要求开设相关创业课程,设立简单的创业环境,没有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真正的落到实处,导致大学生创业培育相对滞后,没有营造良好的创业的氛围。
1.2 各学院、各专业学生没有按照专业特长形成团队,仍然单打独斗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创业团队,团队成员都是来自某一个学院,甚至是某一个专业的学生。
其实,创业团队的形成需要结合各个专业知识体系,如理工类专业学生拥有较多的创业实体项目,商务类专业学生拥有更多的人力资源、营销、会计和电子商务等管理知识体系,法律类专业学生拥有较多的法律知识体系。但实际上,各学院组成的创业团队都是独立的,未打破专业格局。商务类专业学生往往苦于没有较好的创业实体项目,创业梦想只能停止不前。
1.3 院校创业培育服务欠系统性,仅流于形式
伴随着教育形式也在不断改革创新,在全国、省、市级创业热潮下,各院校纷纷建立了创业学院。但部分高职院校仅仅在现有管理体制中增设了创业学院,且管理人员都是兼职人员,没有专职人员从事固定的创业培育服务。在创业培育服务内容和形式上缺少系统的理论与实践体系和专业的创业培育服务师资团队,导致创业培育服务仅流于形式。
1.4 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较贫乏,创业培育服务效果不显著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商务类大学生创业培育服务数量普遍较少,且成功的比例也较低,导致社会对就大学生创业不重视。另外,政府虽然发布了很多鼓励
基金项目:本文系无锡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专项课题《新常态下高职商务类大学生创业培育服务模式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4)作者简介:薛雯霞(1982-),女,江苏无锡人,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电子商务、创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