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风波》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
课前至上课播放PPT展示三张图片,分别是霍金、张海迪、海海伦凯勒的照片。出示霍金等的图片,讲解霍金身残志坚的故事启发学生思考,人面对挫折不幸应该具备的心态。
由学生自己说出感受,教师引导出乐观豁达的心态的主题。
举一反三,启发思维,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他们身边所发生的能够体现乐观豁达的故事或人物。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轼的《定风波》,共同来感受那旷达洒脱,积极乐观的人生情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作业,由学生代表分享借助字典和注释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教师和学生共同解读小序:时间:1082年3月7号;地点:沙湖道中;人物:同行、余;事件:遇雨、
已而遂晴;感觉:狼狈、不觉。
(三)诵读课文,把握节奏
1、教师播放视频朗诵,一边听读一边跟读。教师可在读后适当总结:读准字音、节奏,读准语调的升降,读对语气的轻重抑扬,读出语速的快慢缓急。
2、现场练习,全班齐读再自由诵读,允许小组交流,除了老师提到的重点地方,其他还有哪里也可停顿、轻缓、重读。
3、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范读某一句词。并说出这一句词中哪个字或词需要重读、轻读或缓慢读等等且说明理由。其他小组点评,说明理由。
张国荣死亡现场照片
(四)研读课文,突破重点
1、教师补充本文创作的背景,即因“乌台诗案”,锒铛入狱103天,受尽凌辱与折磨,差点丢掉性命,后侥幸被释,谪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无权,无俸禄。由众人瞩目、高朋满座的湖州太守,到被人监管的犯官,由花钱如流水到食不果腹的巨大转变。可以说在黄州的这段时间,是苏轼最失意的日子,也是一段生活上穷困潦倒的时光。随即教师提出问题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首词的内容。
明确:本次记叙了词人去沙湖看田,在归途中遇雨的一件小事,阐释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2、教师提出问题二:请用几个词语来概括词中苏轼的形象,并且结合具体的词句来分析。
给学生两分钟先自主思考,可在草稿纸上写下自己的观点,然后学生举手回答,其余学生可进行点评并补充,最后师点评总结。
3、重点探讨《定风波》中哪一句词最能打动你或最能引起你在人生哲理上的思考? 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先自由思考,再
交流讨论,最后推选出一名小组代表在课堂上分享发言。各个小组发言完毕后,教师对各组答案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总结归纳点评。
(五)精读课文,迁移拓展
1.课文注释梳理过之后,文章大意学生已经清楚,基本情感有所了解。教师在此基础上拓宽学生思维面,提出问题:在古今中外历史的长河中,面对挫折,有人选择直面死亡,有人选择忍辱负重,你更看好哪一类?
2.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谈出自己的选择理由。不乏有很多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有志之士,他们在面对自己人生风雨之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方式。如“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的屈原,最终选择了自沉江河;同样因为各种原因而选择了自杀的人如屈原、王国维、张国荣等。如写出中国第一部纪
传体通识《史记》的司马迁,忍辱偷生,终于成就“史学双壁”之一,享誉中国历史。
3.在学生们的选择基础上,进一步提出问题:在面对人生风雨时,你将如何应对?抽取三五名学生谈自己的观点,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重点锻炼思辨力和想象力。
(六)作业小结
1.先由学生总结本文主要写作内容,由一名学生发言后,其他学生相继补充,直至将文章总结、分析透彻。
2.教师引导概括总结:人生就是一段旅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当面对不如意之事时请抱以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胸怀来笑对一切。有了这种胸怀的人必定会有自己的幸福,会在人生的扉页留下光辉的一笔。
3.布置作业:背诵诗歌并会默写定风波。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