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时期文学
第一章 反思历史
一、伤痕文学
1、卢新华:《伤痕》
2、刘心武:《班主任》
3、白桦:《苦恋》(电影名《太阳和人》)
“您爱这个国家,苦苦地恋着这个国家……可这个国家爱您吗?”
二、朦胧诗
1、舒婷《双桅船》
2、北岛《回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3、顾城《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的眼睛/我却用它寻光明。
三、知青文学
1、纯粹表现知青生活,同伤痕文学
叶辛《蹉跎岁月》
梁晓声《今夜有暴风雪》
2、在表现知青生活的同时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次挖掘,同寻根文学
阿城《棋王》
张承志《北方的河》
王安忆《小鲍庄》
3、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来述说荒谬的知青生活,独树一帜
王小波《黄金时代》
四、反思文学
1、对反右、的反思
鲁彦周《天云山传奇》
张贤亮《牧马人》
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古华《芙蓉镇》
路遥《人生》
2、对历史的反思
郑义《老井》
余华《活着》
五、寻根文学
1、在文学美学意义上对民族文化资料的重新认识与阐释,发觉其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核
2、以现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领略古代文化遗风,寻激发生命能量的源泉
3、对当代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丑陋的文化因素的继续批判,如对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的深入挖掘
阿城《树王》《棋王》《孩子王》
汪曾祺《受戒》
张承志《北方的河》《黑骏马》
作品鉴赏一
1、作家:余华
余华,浙江海盐人,祖籍山东。1960年4月3日出生于浙江杭州,后来随父母迁居海盐县。中学毕业后,因父母为医生关系,余华曾当过牙医,五年后弃医从文,进入县文化馆和嘉兴文联,从此与创作结下不解之缘。余华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与北师大中文系合办的研究生班深造。余华1984年开始发表小说,是中国大陆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物,并与苏童、格
非等人齐名。著有短篇小说集《十八岁出门远行》、《世事如烟》等,长篇小说《活着》、《在细雨中呼喊》、《许三观记》、《兄弟》,也写了不少散文与文学、音乐评论。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在国外出版。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1998年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2002年获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4年获法国文学骑士勋章。
2、作品:《活着》
【原 著 名】活着
姜文主演的电视剧【现    名】活着
【出品年代】1993年
【国  家】中国
【类  别】剧情
【原    著】余华
【导  演】张艺谋
【主  演】葛优/巩俐
【获    奖】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
全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影片根据余华同名小说改编,以贴近生活的小人物通俗剧风格反映数十年来中国老百姓“好死不如赖活着”的生活观。影片透过一个人的一生遭遇,涵盖着人在历史中的命运无法掌控的生命之痛,衍生出了对死亡的苦笑。在福贵的一生当中,最初的纸醉金迷,到五颗子的恐惧,到儿子夭亡时的悲愤控诉,到女儿意外去世时的无奈接受,影片结尾吃饭时的辛酸苦乐,个人命运随波逐流,被历史牵引。命如蝼蚁般的个人命运,只能产生枉自兴叹的生命之痛。该片具有一定的史诗性,这种史诗性被包装在个人和家庭的命运之下,同时隐隐露出一股的悲悯情怀和伤感的黑幽默。影片的个人生存状态和苦难,在经过精简的历史背景里,体现出小人物的悲欢离合和时代的荒谬感。影片的结尾虽然很温和,但颇引人
深思。福贵的一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片中对、等时期也进行了温和的讽刺。影片中的绝望、无助、无力在黑幽默里得到转变,变为中国人在艰难生存状态下的忍受。活着就是忍受。
第二章 重写历史
一、新写实小说
1、界定
对新写实小说这一概念的理论界定,最早出现在1989年第3期《钟山》杂志的卷首语中:所谓新写实小说,简单地说,就是不同于历史上已有的现实主义,也不同于现代主义先锋派'文学 ,而是近几年小说创作低谷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倾向。这些新写实小说的创作方法仍以写实为主要特征,但特别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真诚直面现实,直面人生。虽然从总体的文学精神来看,新写实小说仍划归为现实主义的大范畴,但无疑具有了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但是,不同批评家对新写实特征的描述并太不一致,还有一些批评家坚持认为不必对新写实小说这一概念作勉强的理论界定。
2、背景
“新写实小说”出现的社会文化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八十年代以来的的社会文化转型使传统的价值观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摆脱意识形态控制的文学风尚中,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还保留了对现实社会和生存状况的关注,所以他们在写作中采用了写实主义的手段,却又拒绝含有强烈意识形态彩的创作原则,作家自身的角也就不可能完全回到传统现实主义的位置;其次,先锋作家抢占了叙事变革、文本实验的风头,其它的作家不能再步其后尘。所以,新写实小说实现的是双重的悖离,既悖离了传统的现实主义,又悖离“前卫”、“现代”的先锋小说。新写实小说家吸收了现实主义面对人生的写作态度,摈弃了居高临下的叙述视角;吸收了先锋小说、后现代主义平面化、零散化的运作手段,摈弃了由无序叙述所带来的远离普通读者的文艺贵族作派。所以也可以说,新写实小说是采用包含某些现代、后现代因素的写实手段,表现普通人生存状况的小说。
3、作家作品
池莉:新写实三部曲:《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被改编成电视剧;《生活秀》改编成电影
方方: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风景》-电视剧;《埋伏》《行为艺术》《桃花灿烂》均被改编成电影
刘恒:改编为电影的有《黑的雪》《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任电影编剧的有《云水谣》《张思德》《集结号》《秋菊打官司》
刘震云: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一地鸡毛》-电视剧;《手机》-电影、电视剧;《我叫刘跃进》-电影
作品鉴赏二
1、作家:刘恒
刘恒(1954- )男,本名刘冠军。现任北京市文联驻会作家、北京市作协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1969年入伍,在海军部队服役6年,后在北京汽车制造厂当装配钳工4年,1979年调北京市文联,任《北京文学》编辑。1977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小石磨》。此后,发表《狼窝》《力气》《白涡》《虚证》《黑的雪》《逍遥颂》《苍河白日梦》《四条汉子》《教育诗》《东南西北风》《连环套》等长篇小说3部、中篇小说近20
部、短篇小说数10篇。部分小说被译成英、法、日、韩、丹麦等文字。他的作品偏重写实,对中国农村情况与农民生活有深刻的了解,但描写中时带现代主义的彩,擅长心理分析。以各种人物灵魂的骚动展示人性的本相,从原始欲望出发探求人的命运,成为80年代末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作品:《本命年》
《本命年》根据刘恒的小说《黑的雪》改编。影片通过刑满释放的李慧泉的悲剧命运,反映了当时改革开放后一代年轻人中的焦虑、挣扎、没有归宿的矛盾心理。影片风格朴实、自然,甚至风格十分粗粝。它对中国社会80年代末生活的现实描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观摩的社会学研究文本——无论是那个年代人物的穿着、行为方式或者是老北京小胡同里的生活。该片获得了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的银熊奖,导演谢飞的《香魂女》又于1993年获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这也是第四代导演在三大电影节上获得的唯一的大奖。
二、新历史小说
1、界定
稍晚于“新写实小说”的“新历史小说”是与“新写实小说”同根异枝而生,只是把所描写的时空领域推移到历史之中。“新历史小说”同样不同于建国后的“革命历史小说”,就具体创作情况来看,“新历史小说”所选取的题材范围大之限制在民国时期,并且避免了在此期间的重大革命事件,所以,界定新历史小说的概念,主要是指其包括了民国时期的非党史题材。其创作方法与“新写实小说”基本倾向是相一致的。“新历史小说”在处理历史题材时,有意识地拒绝政治权力观念对历史的图解,尽可能地凸显出民间历史的本来面目,具有一种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并善于吸收、借鉴现代主义各种流派在艺术上的长处。
2、背景
① 南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影响:
    “多年以后,奥雷连诺上校站在行刑队面前,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参观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哥伦比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开头第一句
② 针对之前的“革命历史小说”:
    在十七年文学中曾兴盛一时并产生极大影响的所谓“革命历史小说”即“在既定的意识形态规限内,讲述既定的历史题材,以达成既定的意识形态目的”的小说。
3、作家作品
莫言:《红高粱》《师傅越来越幽默》《白狗秋千架》-电影
苏童:《妻妾成》《红粉》《米》-电影
刘恒:《伏羲伏羲》
王安忆:《长恨歌》
作品鉴赏三
1、作家:莫言
莫言(1955年- ),原名管谟业,生于山东高密县,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新历史小说的代
表人物。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被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认为是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主要作品有《红树林》《白棉花》《透明的红萝卜》《酒国》《白狗秋千架》《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等。
2、作品:《红高粱》
【原 著 名】红高粱
【现    名】红高粱
【出品年代】1988年
【国  家】中国
【类  别】剧情
【原    著】莫言
【导  演】张艺谋
【主  演】姜文/巩俐
【获    奖】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
        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摄影奖/最佳音乐奖/最佳录音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
《红高粱》是张艺谋导演的第一部电影,也是华语电影在三大电影节上第一部获大奖的影片。影片根据莫言的小说改编,但对小说的改动较大,最后采纳的情节和细节都是张艺谋熟悉或感兴趣的。《红高粱》是一个具有神话意味的传说。整部影片在一种神秘的彩中歌颂了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赞美生命是该片的主题。“是要通过人物个性的塑造来赞美生命,赞美生命的那种喷涌不尽的勃勃生机,赞美生命的自由、舒展。”《(红高粱)导演阐述》但影片在歌颂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时,也出现了悖论:即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才可以存活,没有生命力的或生命力缺乏的就该灭掉,对李大头是如此,之后日本人对待中国人亦如此。
作品鉴赏四
1、作家:王安忆
王安忆,生于南京,长于上海。于期间曾在安徽插队落户。1978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主要作品有《雨,沙沙沙》《小鲍庄》《小城之恋》《锦锈谷之恋》《米妮》《69届初中生》《长恨歌》《富萍》《桃之夭夭》《遍地枭雄》等,论著有《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王安忆多次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中篇小说奖,《长恨歌》获得了第五届茅盾文学奖。1998年并获得首届当代中国女性创作奖。2001年获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最杰出的华文作家称号等。王安忆的文学作品摒弃现实功利性杂质,将人置于广袤的时空背景中,在人类意义层面展示人的价值内涵,使价值求索具有了终极追寻的意蕴。
2、作品:《长恨歌》
【原 著 名】长恨歌
【现    名】长恨歌
【出品年代】2005年
【国  家】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