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代市场的特征(考点一)A
1、含义:
市场是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由买卖关系引发出来的卖方与卖方以及买方与买方的关系。
2、现代市场具有以下特征
(1)统一 含义:是指各类市场在国内区域之间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意义:有利于消费者在商品、价格、质量、品种方面有更多的选择,也有利于生产者在生产要素的购买和产品的销售方面有更多的选择。
(2)开放 含义:是指市场对所有的商品生产者、购买者敞开,不看级别,不问所有制,没有行业垄断,没有地区封锁,只要有力量,并且愿意都可以进入。
范围:一国范围内地区与地区、行业与行业之间的市场开放
世界范围内国与国之将的市场开放。
意义:有利于企业在更大的范围内和更高的层次上与他人展开竞争与合作,促进经济发展。
(3)竞争 含义:各类经济主体为维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自我保护和扩张行为。
(4)有序 含义:指有完备的市场运行规则,进入市场的每一个经济主体都自觉维护和遵守它们,以此使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利益得到协调。
作用:既有利于平等竞争和公平交易,从而保护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还能惩治、减少经济活动中的各种违法行为,使经济活动得以健康、正常地进行。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也是我们在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二、市场交易的原则(考点二)A
1、自愿原则 没有他人意志的强加
2、平等原则 进入市场的交易双方不存在社会地位高低之别和社会身份贵贱之分,他们是完全对等的双方。
3、互利原则 通过商品交易使双方都得到好处,而不能只是一方赚钱,让另一方受损,目的是双赢。
4、诚信原则 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
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考点三)B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必然选择
实现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生产的必然选择。
(2)是有效进行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为什么要科学合理配置资源?)
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资源,但是,经济资源具有相对稀缺性,任何社会,都存在着人类需求无限性和经济资源稀缺性的矛盾,这就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资源配置。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有两种基本的资源配置的方式:计划和市场。而市场则是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所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科学合理配置资源的必然选择。
2、资源配置
(1)原因
(2)内容:一是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问题;(量)
二是资源分配后其使用的有效性问题;(质)
(3)方式:计划——计划经济 国家 看得见的手
市场——市场经济 市场 看不见的手(价值规律)
(4)市场经济的含义:把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方式和主要手段的经济。
四、市场经济的作用(考点四)B
在社会资源的配置方面,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为优越。
1、合理而有效的配置资源
首先,在不同行业之间,资源通过市场流动,会逐渐趋于一个较优的配置比例,使每一个行业的资源既不过多,也不过少;这一过程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其次,在同一行业内部,通过不同企业之间的竞争,自愿会流向效率更高、效益更好的企业。
2、自动调节供求关系的平衡
供给和需求的大体平衡是整个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必需条件。而市场能自动调节供求关系,使其达到大体平衡。市场的这一作用,是通过市场价格、供求和市场竞争实现的。
3、为各类经济信息的传递提供广阔的“平台”
能否及时、准确地掌握有价值的经济信息,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经济决策,进而影响收益的增加或减少。市场作为商品交易关系的总和,它既能从四面八方将信息集中起来,也能将信息向四面八方发散开去。信息传递将参与社会化生产的人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起来。
4、对各类市场主体进行客观而公正的评价
进入市场的主体(投资者、生产经营者、消费者)其活动都受到市场客观而公正的评判。市场的这一作用,促使企业积极进行产品的创新、技术的创新和经营管理的创新,引导投资者学做高明的投资者,帮助消费者成长成为理智的消费者。
5、择优汰劣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
市场经济充满竞争,它使善抓机遇、生产经营效率高的“适者”生存和发展,使因循守旧者落伍和被淘汰。市场经济这一作用是通过企业的竞争实现的。
在市场经济这台复杂而又精良的庞大机器中,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这三大机制交互作用,犹如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发调节者资源的配置,推动着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运行。
五、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考点五)B
1、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要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协调有序地运行,必须将其纳入法制的轨道,促使市场经济的规范化和法制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保障
(1)用法律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 例如:《反垄断法》
主要规范企业行为,一方面,企业的投资、生产、销售、分配、赢利等等都要置于法律的规范和约束之下;另一方面,企业的产权关系、财务关系,以及与其他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也都要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自然人作为投资者进入市场,其经济行为也受法律的制约,其利益也受法律的保护。
(2)用法律规范市场的秩序 例如《反不正当竞争法》
要使不同的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活动有序进行,保障参与经济活动的各经济主体的合法权
益,就必须依法建立和规范市场秩序,制止违反诚实信用的行为,限制垄断行为。
(3)用法律规范政府的宏观调控
政府的宏观调控必须置于法律的约束之下,同时用法律保障政府的宏观调控。
(4)用法律规范社会保障制度
为使人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基本的保障,必须制定哈完善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在内的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
(5)建立健全各类法律服务中介机构
如:律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专利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它们是完善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法律保障,这些服务中介机构,有助于规范和调整人们的经济行为,同时,其本身也必须依法规范。
六、市场经济需要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和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考点六)C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和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会使社会的经济活动更加健康和有效率,还能促使整个社会生活更加文明进步。所以,市场经济需要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和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1、树立自我负责的道德意识
自我负责不仅指对自己负责,还指对社会、家庭、对相关他人负责,既要使自己的经济行为尽可能为社会、他人和自己都带来好处。
2、建立笃守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
(1)在一个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人们会视诚实守信为非常重要的道德规范,把经济活动建立在诚信的根基上,诚实守信是立身之本。
(2)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普遍笃守诚信原则,不仅会使交易变得容易,而且无形中降低了经济活动的成本,使社会资源得到更有效的配置。从一定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诚信经济。
3、培养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
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不断有所作为,必须具有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积极进取,一是要有强烈的自信心;二是要有永不言败、不畏挫折的勇气;三是要有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
七、国家对经济必须实行宏观调控(考点七)B
1、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的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国家对经济必须实行宏观调控
(1)必然性
宏观调控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市场调节是一种典型的事后调节,如果完全依靠市场调节,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和资源的严重浪费。国家如果通过科学的预测,并运用有效的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适度干预。则可以避免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严重失衡,从而保证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
宏观调控有助于解决特殊领域内的资源配置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向全体公民提供各种公共服务,如基础教育、基础设施、国防、良好的环境和生态保护等等。都需要耗费资源。但是,它们不以赢利为目的,其资源配置不可能纳入或完全纳入市场调节的轨道。因此,在这些资源配置上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效率原则往往会同社会公平原则发生冲突,引起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国家通过调整税收政策、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途径,可以对国民财富进行再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保证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此外,在保护公平竞争和限制垄断方面,在促进新兴产业成长和优化社会产业结构等方面,国家宏观调控也都有特殊的作用。
总之,由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是必要的,坚持并不断优化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可靠保证,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
条件。
八、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考点八)C
1、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我国的宏观调控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促进经济发展
(2)增加就业
(3)稳定物价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要实现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目标,必须运用一定的宏观调控手段。最终实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2、宏观调控的手段
国家常用的调控手段是国家计划、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1)计划(规划)手段。
计划是政府调节宏观经济平衡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一种手段。计划手段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对重大基础设施等公共项目的投资;二是对经济发展的区域部署,合理布局生产力,通过计划手段来创造条件,突破地域、自然条件的限制;三是建设开发资源、缓解经济建设“瓶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大项目。总之,通过计划手段,能够影响宏观调控总量的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指国家通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来调节社会自需求的波动,最后实现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基本平衡。
(3)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的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流通量来影响社会总需求的变动,最后实现社
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基本平衡。银行的利息率是影响货币流通量的一个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计划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在实践中要相互协调配合使用。同时,它们又只有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联动操作,优势互补,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平稳健康地运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