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推荐的恋爱对象,靠谱吗?
过年回家,你是否总会被催着对象?
在信息技术尚未发展之时,媒⼈垄断了婚恋市场的信息权⼒。随着⼈⼯智能和算法渗⼊⼈们⽣活的⽅⽅⾯⾯,恋爱、婚配也受到影响。那么,算法匹配和朋友推荐这两种介绍对象的⽅式,哪⼀种更能够被当代年轻⼈接受呢?
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转载⼀篇⼤咖辩论实录,带你⼀起看看不同⾏业的专业⼈⼠针对“算法推荐对象和朋友介绍对象,哪个更靠谱的”这⼀问题的激烈交锋。
为了尽可能保留辩论这种语⾔艺术的⾼妙,本⽂将按照发⾔顺序呈现辩⼿观点和评委点评。
辩⽅介绍
正⽅:算法推荐对象更靠谱;
反⽅:朋友介绍对象更靠谱;
点评嘉宾
主席:胡渐彪⽶果⽂化CEO
评委:
彭兰中国⼈民⼤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导师
姚臻头头是道基⾦合伙⼈
蒋舸清华⼤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导师
云上有算法,万⾥定姻亲
正⽅⼀辩:李刚腾讯研究院副院长、⾸席研究员
算法推荐和朋友介绍是两个渠道,⽐较渠道时应该⽐较它们的标准:样本量、可持续性、是否偏见等,并且渠道能在反馈中不断学习进步,匹配对象越来越靠谱。
讲⼀个⾝边的例⼦,⼗多年前我的师兄通过⽹络结识⼀位⼥⼠,他们⼀个在新加坡⼀个在台湾,从⽹恋到奔现,最终结婚⽣⼦。撮合他们的⽹站和算法⽬前已经不可考,还是感谢科技和算法提供的这根超越现实的红线——海内存知⼰,天涯若⽐邻,云上有算法,万⾥定姻亲。
当时我觉得师兄很厉害,现在我明⽩是算法的功劳。姻缘可能是最古⽼的社会关系,姻缘确定的⽅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科技⽔平、社会风俗、价值标准的影响,带着时代⾊彩。
科技不会⾛回头路,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科学并不反⼈性,觉得科学反⼈性是因为对科学不够了解。这个辩题把算法推荐和熟⼈介绍作为⽐较的双⽅对⽴起来,事实上两个渠道并不互斥,⽽且有时候即便是朋友也不⼀定是靠谱的朋友,长期来看,随着我们越来越热爱⽹络,算法推荐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婚恋APP中,虚拟的⾃我在相爱
反⽅⼀辩:董晨宇中国⼈民⼤学新闻学院讲师
李刚⽼师说他朋友是如何通过算法获得美满婚姻,但是个案没有科学意义,因为我可以告诉你另外⼀个个案算法如何毁掉⼀个⼈的恋爱。我前⼏天在⼀个⾳乐软件中,给⽼狼的歌曲点⼀个红⼼,这个软件:算法如何毁掉⼀个⼈的恋爱。我前⼏天在⼀个⾳乐软件中,给⽼狼的歌曲点⼀个红⼼,这个软件
⽴刻给我推荐了⼑郎。
算法也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靠谱。
紧接着,我将从下⾯三个维度向⼤家展⽰:算法也许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靠谱。
维度⼀:算法本质是数学,⽽朋友本质是体味。
为什么Alpha Go战胜李世⽯不代表算法厉害,只能说明算法是⾼级的程序呢?围棋是数学问题,所以Alpha G o战胜李世⽯没有让我们感到惊奇,但是恋爱不是下围棋,更不是数学问题。
明代作家归有光说,“我们家亭⼦⾥有⼀颗枇杷树,我妻⼦去世的时候种下,现在亭亭如盖”——我们体会到这哥们⼉现在不适合谈恋爱,这么长时间还没从丧妻之痛中⾛出来。但是计算机善于告诉我们什么事?如果光
照充⾜没有⾍害,枇杷树长到亭亭如盖,说明他⽼婆已经去世五年了。
维度⼆:算法能接触到的是⼈类的「给予」,朋友接收到的是我们的「流露」。
语⾔符号⾮常善于伪装,体现在互联⽹表达上,我们都在“给予”,⽽不是“流露在厄⽂·⾼夫曼看来,语⾔符号⾮常善于伪装,体现在互联⽹表达上,我们都在
”。⼤家看看朋友圈⾥的照⽚会发现,那些⾃拍连⾃⼰的亲妈都不认识。
从这个逻辑出发,我们给算法提供的数据不是我们的原⽣的数据,⽽是我们想让算法知道的数据。因此在婚恋APP中,我们提供的数据可能是⾃我美化后的理想⾃我,也就是说,谈恋爱的双⽅不是真实的⼈,⽽是两个虚拟理想⾃我,理想⾃我的特点是“见光死”。
维度三:算法的初衷是利润,朋友的初衷是情感。
⼀直以来,我们对算法有所误解:算法背后不是机器,仍旧是⼈。程序员设定的标准的初衷是什么呢?是公司利益。从这个⾓度来讲,你是相信资本给你推荐利⽤你呢?还是相信朋友给你推荐帮助你呢?
算法帮我到骑⽩马的王⼦和唐僧
正⽅⼆辩:孙萍《外卖⼩哥,困在系统中》原始研究者
算法把靠谱的⽓质拿捏到位。什么是“靠谱”?
第⼀,靠谱是主观认知,庄⼦说“⼦⾮鱼焉知鱼之乐,⼦⾮我焉知我不知鱼之乐。”算法可以实现⼈的主观
认知,基于⼈的逻辑形成数据逻辑,给出最优解。
第⼆,客观的靠谱逻辑,客观指什么呢?就是看起来吊⼉郎当,实际上很稳当。有没有这样的⼈?有,《哈利·波特》中的斯内普教授,他从第⼀集到第六集⼀直都是不靠谱的⼈,但是到第七集,他成为全剧最靠谱的⼈。算法可以通过⼤数据池将这样的⼈识别出来。
让我们来看概率,80万⼈⼝的城市⾥能到⼏个灵魂伴侣?答案0.53个。也就是说,把我截成两半,拿⾛我的下半肢体。2020年的数据显⽰,中国有7700万的独居青年,七成在说他们没有社交途径到合适的对象,算法是不是可以帮帮忙?当然可以。算法数据量⾜够⼤,Alpha Go⼀晚上可以⾃⼰跟⾃⼰下200万盘棋,李世⽯只能下50盘棋。
图⽚来源:视觉中国
第⼆,算法精确度很⾼。如果有⼀天,我突发神经病,不想要骑⽩马的王⼦,想要骑⽩马的唐僧怎么办?算法完全可以实现,它可以帮我在海量的数据当中到我喜欢的唐僧。
第三,推荐⽅式好。朋友虽然是⽆话不谈,但也有难⾔之隐。⽽跟算法交流是完全⽆障碍的。我们在⾥、QQ上或者探探中,也许才处于最真实放松的状态。
总结下来,⽆论算法还是朋友,只能帮你推荐对象,⽆法帮你做决定。我们做决定的依据是主观逻辑
判断,A pp⾮常⾮常努⼒——⽆所不及、⽆所不能、⽆处不达到。我们都是打⼯⼈,没有时间谈对象,为什么不让算法试⼀试呢?在批判科技的同时,我们要看到算法的灵活性、成长性、开创性。
算法匹配的爱情没有⼀点意外
反⽅⼆辩:林默 “花⼉街参考”创始⼈
⼤家有没有看过公园⾥的相亲⾓,⽗母撑场的那种,完全围绕“匹配”⼆字进⾏的:你属猪我属虎,你211我98 5,你007我吃⼟。谁都⽆法相信公园的相亲⾓会成为爱情胜地,因为⽗母在公园⾥到的都是最差的⼈吗?当然不是。胡渐彪
当朋友给我介绍对象时,觉得我俩很合适,所以我要看看;算法给我匹配对象时,它认定这个男⽣与我100%匹配,现在就缺⼀点点爱情——那个瞬间何其悲哀,爱情是⼀场意外,我的爱情没有任何意外。
点评⽹站知道我爱吃⽕锅,会⽆限量地推⽕锅,知道我爱吃辣,下⼀顿就给我推更辣。但是作为⼈,我们有阈值,我们会超载。我不确定是否喜欢坐在我对⾯的⼈,但我今天点了NO,明天算法优化数据会给我推荐更好的⼈——我如此平凡,却获得了帝王般的⾃信。长此以往,我们会不会变得⿇⽊?认识⼀个⼈的好奇⼼会不会降低?容忍⼀个⼈、磨合⼀个⼈的包容⼼会不会更薄?会不会因为恰恰选择
算法,最终成为困在算法⾥的单⾝狗?不是说算法推荐靠谱不靠谱,⽽是算法会激发我们作为⼈最不靠谱的那⼀⾯。
唯有算法,真正忠于你的⾏为
正⽅三辩:闫泽华 Boss直聘策略产品专家
我们今天讨论的是介绍对象⽽不是包办婚姻,算法给你的是候选集,是可能性。讨论靠谱不靠谱,不仅从个体的⾓度思考,还要站在普惠的⾓度看到底帮到多少⼈。
第⼀,先谈有没有,再谈好不好。珍爱⽹2019年第四季度发布的数据显⽰,单⾝青年最⼤的问题中,60%是社交圈⼦太⼩,没有候选的集合。在这种情况下,去谈朋友推荐是不靠谱的,因为他不到对象,他朋友⼀样不到对象,两个50分的⼈加到⼀起不是100分。
第⼆,婚恋关系是双向匹配,⽽⾮单向关系。并不是说我喜欢公主,公主就会喜欢我。试想⼀下,⼀位好朋友既认识你、了解你,⼜⾮常了解给你推荐的对象,这个概率何其低?
第三,恋爱到底是⼀见钟情,还是遇到很多⼈、错过很多⼈?相信⼤家都认为是后者。但是需要考虑到,社交圈⼦很有限,注定错过⼀些⼈的情况下,算法才能源源不断地给你推荐。
图⽚来源:视觉中国
爱情是说你在认知对⽅的过程当中也在认知⾃⼰。我确确实实想要⼀个公主,我们说爱情是什么,爱情是说你在认知对⽅的过程当中也在认知⾃⼰。我确确实实想要⼀个公主,但是接触之后我发觉说,我要的不是⼀个⽩雪公主,我要的是⼀个长发公主,这个时候我的朋友怎么给我推荐呢?
关于我是不是把真实信息告诉算法?你需要它帮你对象,但你在对它撒谎,同样你要朋友帮你介绍对象,你跟朋友撒谎,朋友也不到合适你的⼈。所以我们希望它帮我们扩⼤候选集,让它根据我们的⾏为不断调整,当我喜欢的可能确实不是⽩雪公主,⽽是⼀个长发公主的时候,算法才能够忠于你的⾏为,给你侯选集。
我们今天聊的始终是“介绍”两个字——这并不意味着两⼈⼀定在⼀起,⽽是给予更⼤的可能性。既然已经在⽤了,为什么不接受算法多给你的⼀些可能性,帮助你推荐⼀些更让你喜欢的⼈呢?
为什么不接受算法多给你的⼀些可能性,帮助你推荐⼀些更让你喜欢的⼈呢?
算法,唯独算不出爱情
反⽅三辩:胡璇腾讯研究院研究员
机器推荐是⼀种算法,朋友的推荐也是⼀种算法,我们坚定地相信⼈的推荐是更有⼒的算法,因为⼈的判断更具有穿透⼒。朋友知道你的过去,ta也许能更准确预测你的⾏为,知道你的前男友,知道你
为什么和他不合适,甚⾄为什么分⼿。⼈很多判断是在混沌状态下进⾏的;机器算法却需要明明⽩⽩,需要标签——这个东西它看起来是狗、摸起来是狗、闻起来是狗,它⼤概率就是个狗。⼈做判断并不遵循这样的逻辑,感情恰恰是最不遵循逻辑的存在。
《⽼友记》中有这样的场景:Ross⾯临⼀个选择,Julie是符合他理想的⼥孩,他们兴趣爱好⼀致,有共同的⼯作、共同的话题,相处⾮常融洽,但是当他在⽐较Julie和另⼀个⼥孩Rachel时,Julie只有⼀个缺点——她不是Rachel,不是他⼼⾥最想要的那个⼈。这就是⼈的⼒量,从⼈的⾓度,从整体的形式,从混沌当
这就是⼈的⼒量,从⼈的⾓度,从整体的形式,从混沌当中,⽽⾮具体的维度当中得出的结论。
当然我们也知道,现在相亲⽹站和很多APP已经在⽤算法,包括⽇本政府想要⽤AI解决现代⼈不谈恋爱、不⽣孩⼦的问题,这已是实然。今天讨论的问题是,如何让这个算法适应⼤家的需求,更好地为⼈服务,⽽不是⼈被算法操纵。刚才谈到很多问题:信息过载,给你匹配500个⼈,再如何进⾏下⼀步;我们在算法当中扮演理想⾃我;甚⾄是信息安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