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节⽓与⼤⾃然笔记》课程设计
⼀、课程的⽬标
1.课程提出的背景
国家的“双减”政策,要求减轻学⽣的作业负担,减轻家长的校外培训负担。我思考,“减”不是⽬的,让学⽣爱学习,乐学习,会学习,并能在学习中实现真正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的。那如何在“减”的同时来增效呢?学校有⼀块约2亩左右的劳动实践基地,我们何不以此为契机,达到提质增效的⽬的?于是,学校设计在课后服务的时间开设系列劳动微课程。有“劳动与阅读课程”“劳动与写绘课程”“劳动与⼿⼯课程”“劳动与⼆⼗四节⽓课程”等,还有以种植的蔬菜为具体的课程,如“萝⼘课程”“⽟⽶课程”等等。
我上学期进⾏了“萝⼘课程”,这学期尝试了“⼆⼗四节⽓与⼤⾃然笔记课程”。⼀开始,我定的是“⼆⼗四节⽓课程”,课程内容就是让学⽣了解每个节⽓的时间、物候、天⽓、风俗、美⾷以及相关诗词等。进⾏了⼏周之后,发现学⽣并不是很感兴趣,当看到《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讲到,课程的设制要根据学⽣的兴趣与需要进⾏设计。刚好,那段时间听王兮⽼师讲课时说到,她进⾏过“⼆⼗四节⽓与⼤⾃然笔记的课程”,经向她请教,再加上刚好有朋友送了《笔记⼤⾃然》给我,还把《植物先⽣——⼆⼗四节⽓植物研学课》这本书借给我看。于是,再三考虑,决定把我的班本课程稍作调整,定为《⼆⼗四节⽓与⼤⾃然笔记课程》。
2.陈述课程⽬标
(1)了解每个节⽓的时间、物候、风俗以及相关诗词。
(2)诵读与每个节⽓相关的诗词,让学⽣感受节⽓⾥的⽂化意蕴。
(3)观察每个节⽓代表性的植物,了解该植物的⽣长特点,并能把⾃⼰的观察⽤“笔记⼤⾃然”的形式记录下来。
(4)印制⼀本属于我们班的《植物先⽣——⼆⼗四节⽓植物研学》。
3.进⾏⽬标分类
认知过程维度
知识维度认知过程维度
知识维度
1.记忆/回忆
2.理解
3.应⽤
4.分析
5.评价二十大结束时间
6.创造
A.事实性知识⽬标1、2⽬标2
B.概念性知识
C.程序性知识  ⽬标3
D.元认知知识  ⽬标3  ⽬标4
⼆、课程内容
1.⼆⼗四个节⽓的时间、物候特别、地⽅风俗,以及相关的诗词内容。
2.每⼀个节⽓观察了解⼀种本地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并让学⽣把⾃⼰的观察与思考以“笔记⼤⾃然”的形式记录下来。
三、课程组织
1.课程的架构⽅略
每周我的晨诵时间(周⼆、周四)组织学⽣诵读与近期节⽓相关的诗词。让学⽣感受节⽓⾥的⽂化意蕴。
每半个⽉⼀个节⽓,刚好是两周的样⼦,每周⼀下午第⼆节课后服务时间,就是我的班本课程时间,我⽤第⼀周的时间,组织学⽣阅读、交流节⽓相关的知识内容。第⼆周带领学⽣到室外观察相关植物,并回到班上进⾏交流、撰写观察笔记。
2.课程教学⽅式
我这个班本课程采⽤多种教学⽅式进⾏。⽐如了解节⽓相关的知识,我会采⽤让学⽣事先查资料,课堂上组织学⽣⼩组交流的⽅式。也会采取图⽚、视频的⽅式补充节⽓相关的知识,⽐如播放“⼆⼗四节⽓纪录⽚”等。让学⽣诵读相关诗词,采⽤的则是晨诵的教学⽅式,让学⽣在诵读中感受节⽓的⽂化蕴味。观察相关的植物采⽤的则是室外实地观察法,并学⽣回到教室进交流。表达⾃⼰的观察与思考,则让学⽣采⽤图⽂结合的形式。
正如王兮⽼师在讲课中说到,我们的课堂要尽可能地采⽤丰富的教学⽅式,让所有学⽣都倾情投⼊到
课堂学习中去,才能起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程评价
这个班本课程,因为是⾮学业课程,所以,我打算采⽤量化评价与描述性评价相结合的⽅式进⾏。
量化评价是对学⽣对每个节⽓的时间、物候、相关诗词的了解进⾏评价。
描述性评价是对学⽣每⼀次观察的表现、学⽣的观察笔记进⾏综合评价。最后,把每个学⽣的量化评价与描述性评价综合起来,就是给学⽣的最综评价。以此来观察、反思这个课程的实施情况,进⽽对下学期的课程进⾏优化改进。
正如刘⽼师和王⽼师都讲到的那样,“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证明,⽽是为了改进——斯坦弗尔⽐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