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嘉兴概况
1.1嘉兴的地理位置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心地带,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嘉兴市东临大海,南倚钱塘江,北负太湖,西接天目之水,大运河纵贯境内。嘉兴市城处于江、海、湖、河交会之位,扼太湖南走廊之咽喉,与沪、杭、苏、湖等城市相距均不到百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尤以在人间天堂苏杭之间著称。嘉兴市境陆域东西长92公里,南北宽76公里,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其中平原3477平方公里,水面328平方公里,丘陵山地40平方公里,市境海域4650平方公里。图 11为嘉兴地图。
图 11嘉兴地图
1.2嘉兴地貌
嘉兴市境地势低平,平均海拔3.7米(吴淞高程),其中秀洲区和嘉善北部最为低洼,其地面高程一般在3.2米~3.6米之间,部分低地2.8米~3.0米。全市有山丘200余个,零散分布在钱塘江杭州湾北岸一线,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市境最高点是位于海盐与海宁交界处的高阳山。嘉兴市境为太湖边的浅碟形洼地,地势大致呈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数千年来人类的垦殖开发,平原被纵横交错的塘浦河渠所分割,田、地、水交错分布,形成“六田一水三分地”,旱地栽桑、水田种粮、湖荡养鱼的立体地形结构,人工地貌明显,水乡特浓郁。嘉兴市地处北亚热带南缘,属东亚季风区,冬夏季风交替,四季分明,气温适中,雨水丰沛,日照充足,具有春湿、夏热、秋燥、冬冷的特点,因地处中纬度,夏令湿热多雨的天气比冬季干冷的天气短得多。年平均气温15.9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1168.6毫米。年平均日照2017.0小时。图 12为嘉兴老城子城。
图 12嘉兴子城
1.3嘉兴物产
嘉兴自古以来物产丰富,名产众多,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名优特产中有粮食豆类的紫香糯、元青豆、平湖特粗黄豆;经济作物类的桐乡晒红烟、杭白菊、新丰生姜、桐乡青(桑树);畜禽类的嘉兴黑猪、湖羊、三元猪、小湖羊皮、白山羊笔料毛;水产类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以及鳗苗、蟹苗、罗氏沼虾、中华绒螯蟹、河虾、海蜇、四鳃鲈鱼、中国对虾;果品类的槜李、南湖菱、平湖西瓜、大红袍荸荠、凤桥水蜜桃、黄花梨、藤稔葡萄、锦绣黄桃;食品糕点类的平湖糟蛋、嘉兴酱鸭、嘉兴五芳斋粽子、平湖蜂
蜜、斜桥榨菜、西塘八珍糕和粉蒸肉、乌镇姑嫂饼;手工业工艺类的硖石灯彩、蓝印花布、盐官药刀、桐乡桑剪等。嘉兴市域出产的矿物主要有石矿和粘土。嘉兴现存生物约有335科、1429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一级保护动物有白鹳和黑鹳2种,二级保护动物有20种。嘉兴海洋资源较丰富,深水岸线较长,其中平湖市的金丝娘桥至独山段,岸线长12公里,前沿水深12米,乍浦岸线25公里,前沿水深10米,均适宜建深水泊位。图 13为嘉兴特产之一粽子。
图 13嘉兴粽子
第2章嘉兴的旅游资源
2.1嘉兴旅游特
嘉兴气候适宜,环境优美,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域内河流纵横、湖荡密布,自然风光以水乡古镇名,以山海涌潮胜,中国共产党诞生地南湖、“天下第一潮”海宁钱江潮、“一片真山水”海盐南北湖等潮、湖、河、海景观兼得,古运河以及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桐乡乌镇和嘉善西塘等,构成了嘉兴独有的江南水乡特。近几年来,嘉兴的旅游收入年年增加,表 21为2001-2004嘉兴旅游输入统计表。
表 212001-2004嘉兴旅游输入统计表
年份
旅游收入
2001
26.2亿元
2002
47.2亿元
2003
55.7亿元
2004
61.7亿元
2.2嘉兴旅游景区
目前嘉兴拥有市国家4A级旅游景区7个,分别是:
1. 南湖景区
2. 乌镇景区
3. 西塘景区
4. 海宁中国皮革城
5. 盐官观潮景区
6. 南北湖景区
7. 东湖景区。
图 21为党的诞生地嘉兴南湖纪念馆。
图 21南湖纪念馆
第3章嘉兴的民风与民俗
3.1嘉兴的民风嘉兴有什么好玩的地方旅游景点
1. 秉礼勤劳
嘉兴介苏杭间,“土膏沃饶,风俗淳秀”,“不忧冻馁”。“其俗少阴狡”,“能秉礼义,务耕织”,“尺寸之土必耕,机轴之声不绝”。
2. 秀慧工巧
嘉兴“士美民秀”,“人性柔慧”。其智秀不仅表现在人的聪慧文雅上,而且表现在精于劳动制作。历史上,嘉兴的农业、手工业技术水平高,且多创造。元代,除丝绸制品以外,漆器和金银器皿都精美绝伦,如传世的西塘派剔红漆器,朱碧山银槎杯都是国宝,形成了“百工技艺与与苏杭等”的局面。
3. 崇文好学
嘉兴自古“罕习军旅,尤慕文儒”, “文贤人物之盛前后相望”,“在宋为文物之邦,至今士多兴于学,处廛者亦类皆鸿生硕彦”。 “衣冠之物,焕然可观”。“好读书,虽三家之村必储经籍”,“田野小民皆教子孙读书”。
4. 进取求新
嘉兴因地处两省交界,且多移民,具有包容并蓄的特质,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适应潮流,开通风气。南宋时嘉兴成为畿辅之地及 “龙兴之地”,嘉兴人抓住这个机遇“善进取,急图利,而奇技之巧出焉”。明清时期文学艺术的开宗立派,也是这种进取求新传统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