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环境保护复习题答案
农业环境保护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农业环境——围绕农业生物的各种因素的总和。具有范围广,不稳定性,环境质量恶化不易察觉与恢复等特点。2.生物圈——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范围为地球表面以上约12km的高度和至海面以下约10km的深度。
3.生物放大——在生态系统同一条食物链中,由于高营养级生物以低营养级生物为食物,某种元素及其它不易被分解的污染物(如六六六、DDT等),其在生物体内的浓度随食物链营养的上升而逐步增大的一种现象。
4.镉米——指重金属镉的含量超过1.0mg/kg的大米。此种米对人体危害大,不能食用。
5.指示植物——指对环境污染十分敏感,可用作环境污染指示材料的一类植物。
6.农业生态系统——是人们利用农业生物与非生物的农业环境之间,以及生物种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并按人类社会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有机整体,是一种被人类驯化的半自然的生态系统。
7.自然保护区——是指为了保护自然的目的,把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的区域。保护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水源涵养区,有特殊含义的地质构造,地质剖面和化石产地等。
8.酸雨——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9.土壤背景值——指在未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土壤中某种元素或化合物的平均含量。它反映了土壤质量的原始状况。10.土地处理系统——是利用土壤及其中的生物对污染的综合净化作用来处理污水,同时利用污水中的水分和肥分来促进农林作物生长,并使其增产的一种工程设施,它包括污水的预处理设施贮水湖、灌溉系统和地下排水系统等。
11.生物活化——污染物在生物作用下或在生物体内转化为此,其母体毒性更大的化合物的现象。如西维因在植物体内转化为羟基西维因后,后者的毒性比母体高出10倍。
12.自然保护——即保护人类生活在其中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使之免遭破坏。其目的是为了给当代和后代人建立最适的生活,工作和生产条件,以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繁荣进步。
13.农业环境科学——是研究人类活动对农业环境质量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及其保护和改善的科学。
14.生物监测——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中所发出的各种信息,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的状况。如利用生物的反应症状,生物种类的变化,生物数量的增减等。
15.BOD5—— 5日生化需氧量,指一升污水在20℃条件下培5天,经微生物分解所消耗的氧的毫克数。
16.自然资源——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自然界中对人类有用的,能被人们开发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如土壤、水、草场、森林、野生动植物、矿物、阳光、空气等。
17.生物浓缩——生物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浓缩的程度常用浓缩系数表示。
18.土壤污染——指进入土壤的污染量超过了土壤自净能力,在土壤中积累,导致土壤正常功能失调的一种现象。(土壤受污染后,会使土壤质量下降,影响的生产力,甚至可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
19.水体富营养化——指N、P等营养元素在水体内含量过高,使水体生产力提高,某些特征性藻类和水生植物异常增殖,水体DO下降,使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它是水体功能衰退的表现。
20.农药的ADI值——指人体每日允许的农药掇入量。其单位为mg/kg(体重)·日·人。
二、判断题
1.重金属汞在环境中可以元素汞、无机汞和有机汞等多种形式存在,其中无机汞对生物毒性最大。(×)
2.在作物病虫害防治中,不同的施药方法,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程度一般为:喷粉法>喷雾法>毒土法。(√)
3.青蛙、鼠、蛇是属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
4.SO2对植物危害部位大多发生在幼叶上。(×)
5.作物受大气污染物的危害一般是白天小于晚上。(×)
6.稻田在脱水条件下,氧化还原电位升高,游离的Cd2+浓度增大,植物吸收的镉增加。(√)
7.西维因农药进入生物体内后,转化为羟基化代谢物,其毒性比西维因增大的现象称为生物活化。(√)
8.有机氯农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主要积累在人体血液内。(×)
9.人们利用植物对某种条件敏感的特点,可选用紫花苜蓿作为监测氟化物污染的指示植物。(×)
10.光化学烟雾是氮氧化合物和碳氧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形成的。(×)
11.环境科学以环境污染为研究对象。(×)
12.正常水体,根据当时的温度,溶解氧应达到饱和。(√)
13.被重金属污染的底泥是危险的二次污染源。(√)
14.酸雨是由于燃料燃烧向大气中排放SO2和NO X所造成的。(√)
15.镉污染土壤,施磷肥可降低作物对镉的吸收。(√)
16.自然环境对污染物具有的一定承受量称为环境容量。(√)
17. P为自养生物的生长速度,R为异养生物的生长速度,在氧垂曲线的分解内R>P。(√)
18.汞的甲基化作用降低了汞在环境中的毒性。(×)
19.大气中氟化物对作物的危害多发生在生理功能旺盛叶片上。(×)
20.污水适合灌溉生吃蔬菜。(×)
21.植物的根部是有害物质进入植物的主要器官之一,其吸收的污染物以分子态为主。(×)
22.水体中有机物易被环境中厌氧菌分解净化,其主要产物是CO2和H2O。(×)
日本的“痛痛病”是由于环境中镉污染引起的。(√)
24.土壤金属污染元素中,镉的环境容量最小。(×)
25.将1升水样在20℃下培养5天后,其消耗的溶解氧毫克数称为BOD5。(√)
26.“赤潮”是因为海水中N、P等植物营养物质过多引起的。(√)
27.某地即使有环境质量地方标准,环境执法时仍要以国家标准为执法标准。(×)
28.家畜氟化物中毒是由于过量氟导致Ca、P的吸收障碍而产生的。(√)
29.瘦肉条、香肠、咸鱼等肉制吕都含有致癌物质。(×)
30.其他条件相同,则下风向有害气体的浓度与平均风速成反比。(√)
三、选择填空
1.热污染对鱼类的生存影响很大,实验表明热致死率为 3 ①草鱼>鲢鱼>鳙鱼②鳙鱼>鲢鱼>草鱼③草鱼>鳙鱼>鲢鱼④鲢鱼>鳙鱼>草鱼
2.牲畜铅中毒多见于牛、绵羊和马,其敏感性为 1 ①牛>羊②羊>牛③羊=牛④马>牛
3.SO2被畜禽吸入后,在呼吸道粘膜表面经一系列反应生成对呼吸道具有直接刺激作用,再危害呼吸道深部,导致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① SO3② H2SO3③ H2SO4④ H2S
4.藻类→甲壳类→小鱼→大鱼是 1 食物链。
①捕食性②寄生性③食性④碎食性
5.下列烟型中对作物污染危害最小的是 4 。
①漫烟型②平展型③锥型④屋脊型
6.六六六在淹水条件下,其降解速率 1 。
①增大②降低③不变④等于零
7.硝酸盐在植物体不同器官积累程度顺序一般是
①茎>根>叶>花②茎>花>叶>根③茎>花>根>叶④根>茎>叶>花
8.大量有机物排入水体后,引起死鱼的主要原因是
①富营养化②毒性③悬浮物增加④溶解氧下降
9.甲醛和SO2对作物复合污染是 4 作用。
①协同②独立③拮抗④相加
10.野马是 1 保护动物。
①二类②一类③三类④非保护类
11.下面比较稳定的食物链是① A→B→C→D ② C→D→A→B ③ C→B→A→D
④ A→D→C→B
12.施碳使玉米对镉的吸收 3 。
①不变②增加③减少④最大
13.下列方法中 4可以消除土壤中重金属污染。
①客土②施碳③淹水④换土
14.西维因的羟基代谢物与植物体内的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毒性降低,此现象称为 4 ①生物活化②生物降解③初级解毒④次级解毒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是 2 年颁布的。
① 1979年② 1984年③ 1988年④ 1989年
16.下列植物中 2 是一类保护植物。
①水稻②银杉③天麻④油茶
17.草食动物是 3 。①生产者②第Ⅱ级消费者③第Ⅰ级消费者④第Ⅲ级消费者
空气污染的危害
18.碳循环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由于CO2浓度增加而产生的 4 效应。①拉波特②城市热岛③二次污染④温室
19.下列动物中对硝酸盐最敏感的是 3 。
①熊②兔③牛④鸡
20.农业环境标准有地方标准、国际标准、国家标准, 1 是直接执法标准。①地方标准②国家标准③国际标准④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四、填空
1.是一类保护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