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什么是知行合一没有意义,活出知行合一才是真理
从阳明学说的角度来看,“心即理”是框架——“天理”存于心内,吾性自足,心外无理。
而“致良知”则是强调存“天理”,去人欲,然后得到真正的“知”,再由“真知”指导“行”,就是知行合一。
言外之意,任何人在去除人欲之前,所获得的“知”,都是假“知”——由假“知”驱动出来的“行”,当然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了。
甚至可以说,真正的“知行合一”,其实是“致良知”的结果——王阳明讲“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正是这个道理。
其实“知行合一”的真正意义,在王阳明的后半生早有体现——践行圣人之道。知行合一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继续探讨,即:
一、圣人之道就是中道,也是除尽私欲之后所践行的道
所谓圣人之道,其实就是除尽私欲之后,不再受到外在一切以及自身欲望的干扰影响的前提下,所践行的道。
如王阳明在“龙场悟道”之后的一切言行与作为就是如此。
那么,王阳明在“悟道”之前,为什么不能算是践行圣人之道呢?
因为在“悟道”之前,他的“知”由于受到私欲的干扰与影响,不可能是“真知”,而是“假知”,而“悟道”之后所得到的“知”,才是“真知”——这个时候的王阳明,早已不再受到私欲的干扰与影响了,而由“真知”所指导的“行”,当然是符合于中道——圣人之道了。
二、“知行合一”契合于圣人之道
如上所说,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其实是致良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