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语言研究
《说文解字》部首研究综述
殷冬 霍宁宇 曹阳
西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要:本文从“字原”、“注音”、“注释考证”、“对比研
究”和“计算机语言化”等五方面对历来《说文》部首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了当下对《说文》部首的研究。发现对于系统归纳与数据处理方面尚有较大的不足,需要更有针对性的解决。
关键词:《说文解字》;部首;综述
作为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一直以来都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对于其“纲领”——五百四十部首,历代都有相关研究。本文将对不同时期的说文部首研究情况进行归纳,并根据研究目的的不同其进行分类阐述。
一、字原方面
《说文解字·叙》云:“其建首也,立一为端,方以类聚,物以分。同牵条属,共理相贯。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引而申之,以究万原。”从中可见部首与汉字的字源有所联系,且《说文》字形上承甲金文字,后世学者借此对汉字字源加以研究。此方面的研究最早有唐代的李腾,撰有《说文字原》一卷,
这也是“字原”最早出现的文献。后来有林罕的《字原偏旁小说》三卷,宋代有释梦英撰《偏旁字原》矫正林书,元代周伯琦亦撰《说文字原》。在今天看来,这些书虽然都被冠以“字原”之名,但其实都是以《说文》部首为研究对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字原研究。
真正意义上的字原研究,最早开始于南宋郑樵。他在《六书略·论子母》提出了“文字子母说”并否定了《说文》540 部首都为文字之母,认为要剔除其中 210 个“子文”,而剩余 330 字为字之“母文”。郑樵的这一理论纠正了以部首为字原的传统观念。到了宋元之际,戴侗作《六书故》,更深入地探讨了汉字孳乳演变的规律。其认为象形、指事为文,会意、转注与形声是字。确定了 188 个文及45 个疑文为构成汉字最基本的构件,由这些文滋生出 245 个字,这 245 个字又再孳乳出其他字。与郑樵的子母理论不同,戴侗并不认为“母能生而子不能生”。这是他的一大进步之处。
清代,研究字原的著作则有蒋和的《说文字原集注》、《说文字原表》及《表说》和王筠的《说文部首表》,另外还有吴照的《说文字原考略》和张行孚的《说文揭原》等。这些书虽以“字原”为名,但大多是围绕部首在研究。
近现代的研究则更多结合出土材料,以更古的文字资料为基础去研究字原,如章太炎先生的《文始》。此外胡朴安把部首与字原在概念上作出了明确区分,现代学者高明在著作《中国古文字学通论》中也纠正了这一错误观念,认为应该利用甲骨文、金文来研究古文字形体,分析字原。他认为汉
字的字原,其数量“仅有一百五十余个”,“汉字形体虽然千变万化,数以万计,但都是由这些偏旁字原构成的。”另外,黄晋书于 2006 年出版的《汉字·字原篇》认为有母系类别字原 200 个和子系声韵字原 960 个。
除了上述专著之外,还有一些现代学术论文论及字原。如
张标的《<;说文>部首与字原》(1988)、黄晋书的《亟待钩沉字原学》(2009)、张泽渡的《汉字字原论》(2010)等,数量不多。其余就是对古代文字学家字原研究的评议,如马元丽的《<;说文字原>研究》(2004)、《论周伯琦之字原观》(2006)、李琼的《浅析清人蒋和的字原观及研究意义》(2010)等。
二、注音方面
《说文》部首的字音最重要的依据是徐铉根据孙缅《唐韵》加注的反切,但《唐韵》所记的是唐代语音,和汉代有很大不同,故此书注音存在很大问题。虽然也有南唐徐错的《说文解字篆韵谱》五卷和后来李熹扩充《说文解字五音韵谱》三十卷,但二书仅涉及《说文》部首的反切注音问题,非常有限。清代陈焕仿李熹之法对部首进行了编次,每一部首下注明反切及其在正文的位置,虽然较前二书更专门,但更强调通检性质。当代也有这样性质的著作,如李行杰主编的《说文今读暨五家通检》(齐鲁书社1997年)。冬的偏旁部首
对字音读法研究的著作,如清代苗夔的《说文建首字读》,近代章太炎的《说文部首均语》,阎培棠辑《晚照楼说文解字部首读法》,钱玄同的《说文部首今读》、范耕研的《说文部首授读》等等。当代有以现代汉语拼音对《说文》进行注音和研究的,有崔枢华、何宗慧的《标点注音说文解字》和蔡梦麟的《<;说文解字>字音注释研究》。后者以徐铉所加的反切和《汉语大字典》注音为中心对《说文解字》注音系统进行了全面深入调查研究,是一本优秀的著作。
三、注释考证方面
清代对《说文》的考证注释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现代学者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出土材料对《说文》部首进行研究,有了更为优秀的研究成果。如康殷《说文部首拴释》、邓散木《说文解字部首校释》、徐耀民《说文解字部首解读》、董莲池《说文部首形义通释》和《说文部首形义新证》、徐复与宋文民《说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董莲池在《说文部首形义新证》及徐绍祯的《说文部首述义》等。有些书则在考证的基础上,进而对《说文》部首进行再归类,如唐玉书的《说文部首讲义》、邹晓丽的《基础汉字形义释源一一说文部首今读本义》、蔡信发的《说文部首类释》等。
四、对比研究方面
在《说文》诞生之后,历代出现了许多仿照《说文》体例,采用的是部首编排法的字书,如晋吕忱的《字林》、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宋司马光的《类篇》等。但对于许慎的部首,后代学者并没有
全盘照用。许多学者以《说文》部首与后来的字书进行对比研究。但这类著作出现的时间较晚。相关论著如李健《<;玉篇>对<;说文>部首的改革与改进》(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作者将《玉篇》部首与《说文》部首加以对比,对《玉篇》增减部首的情况、部首编排原则的改进等方面的情况做了比较细致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删改的原因、成就和不足,以及从中反映出来的部首发展的规律,对今后部首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