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教发〔2021〕18号)
市属各高校,各区教育局,市教育研究院、局属各学校、局管各民办学校:
《广州市推进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已经我局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广州市推进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广州市教育局
2021年3月30日
附件
广州市推进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和改进我市大中小学校劳动教育工作,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行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构建课堂教学、主题活动、家庭教育、基地实践“四位一体”的推进机制,营造政府统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环境,切实推进我市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整合广州地区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研究机构、专业场馆、实践基地等的优势,统筹丰富社会资源,整体规划我市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工作,推动建立机制健全、课程完善、师资达标、场地丰富、模式多样的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把我市劳动教育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的示范标杆。
通过劳动教育,全面提高我市学生劳动素养,使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实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目的。
(二)年度目标
1.2021年目标:
初步建立市级统筹、区域推进、学校实施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市、区、校劳动教育责任人明确,职责清晰。
初步构建劳动教育教学教研体系(即市教育研究院+11个区级教研机构+N个学校劳动教育科组),各区100%配置专兼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各学校成立劳动教育科组,初步配置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
各学校符合要求的劳动教育课程、课时达标率100%。
初步探索制定中小学劳动素养评价办法,建立劳动清单制。
创建劳动教育基地联盟(即市中学生劳动技术学校+3个区级劳动实践基地+N个劳动教育基地),累计创建150所市级劳动教育试点学校、50对100所劳动教育城乡结对学校;累计认定100所市级“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创建60所市级劳动教育特学校;认定10所市级劳动教育基地学校;市、区两级认定不少于55个劳动教育基地。
初步普及学生劳动实践,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劳动、校外劳动、家务劳动,探索开展“劳动实践体验一日行”“劳动实践深度体验”“学校劳动周”“一周一家庭劳动”。
广州中专学校公办 遴选120个“一校一品”劳动教育特项目,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推广宣传。
2.2022年目标:
市、区、校三级劳动教育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
进一步健全劳动教育教学教研体系,各区配置专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各学校基本配备专兼职相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各劳动教育试点学校、特学校、基地学校逐步配备专任教师。
继续扩大劳动教育基地联盟规模,累计创建200所市级劳动教育试点学校、80对160所劳动教育城乡结对学校;累计创建100所市级劳动教育特学校;市、区两级累计认定100个劳动教育基地。
继续普及学生劳动实践,深入开展“劳动实践体验一日行”“劳动实践深度体验”“学校劳动周”“一周一家庭劳动”。
3.2023年目标:
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上下联动,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家庭、社会支持配合,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工作体系基本建成。
各类劳动教育资源整合更有效,配置更均衡,利用更合理。
全市范围内基本形成普遍重视劳动教育、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常态化的浓厚氛围。
各学段配置专兼职劳动教育教研员;各学校建立一支具备专业素质的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队伍,各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任教师,配备若干名兼职教师。
三、工作措施
(一)开齐开足课程课时
1.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与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有关内容进行必要统筹。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普通高等学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主要依托的课程,可在已有课程中专设劳动教育模块,也可专门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课程内容应加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普及与学生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并经历必要的实践体验。
2.开发地方和校本劳动教育课程
各学校因地制宜开设家政、烹饪、手工、园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具有广州地域特的劳动实践类拓展课程,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开展职业体验教育。在劳动实践活动中积极开展STEAM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科学、工程、技术、艺术、数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有条件的学校可开设创客空间,开展中小学生劳动实践小课题探究、创客教育、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在科学普及、科技创新教育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
3.推动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融合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等学科要有重点地纳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加强对学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数学、科学、地理、技术、体育与健康等学科要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专业课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普通高等学校要将劳动教育有机纳入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专业类课程主要与服务学习、实习实训、科学实验、社会实践、毕业
设计等相结合开展各类劳动实践,在公共必修课中,要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劳动相关法律法规与政策教育。
(二)普及劳动实践活动
4.安排课外校外劳动实践
确保劳动实践时间。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明确生活中的劳动事项和时间,纳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大中小学每学年设立劳动周,设定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后一周为“学校劳动周”,采用专题讲座、主题演讲、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劳动项目实践等形式进行。小学以校内为主,小学高年级可适当安排部分校外劳动;普通中学、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兼顾校内外,可在学年内或寒暑假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由学校组织实施。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集中落实各学年劳动周要求。
开展校内劳动实践。中小学校坚持学生值日制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和绿化美化,尽可能减少校园保洁服务外包的范围和工作量,凡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劳动由学生自
主完成,确保100%学生参与校园卫生清洁活动,80%以上学校的校园清洁由学生采取卫生区包干等形式开展。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组织学生结合专业学习,开展助研助教助管等劳动实践。鼓励学校结合校本实际,突出学校特,“一校一策”建立校级劳动清单。
组织校外劳动实践。各学校将校外劳动纳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每个学段都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或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鼓励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托市、区区域性劳动教育基地,发挥其场地的空间优势、劳动的课程优势和师资的专业优势,每年组织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进行劳动实践体验教育。
5.鼓励家务劳动
家长要为孩子树立热爱劳动、勤于劳动的好榜样。指导孩子完成家务劳动,坚持生活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孩子在实践中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观。合理安排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传授规范的劳动程序、方法和技巧,让孩子掌握必要的家务
劳动技能。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共同参与社区清洁、垃圾分类、敬老助残等志愿服务,鼓励孩子勤工俭学。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