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ANG DONG JIAO YU
中职学校弘扬和传承工匠精神
文/河源理工学校江国龙
中职教育与企业发展、产品质量关联最密切,重振工匠精神离不开中职教育。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精气神,中职教育即就业教育,必须将培养中职生的工匠精神融合到德育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中。
一、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极致的精神理念。其内涵就是精益求精,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
二、工匠精神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创建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教学改革中没有涉及工匠精神,只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校企合作等内容。中职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应加入工匠精神的教育,让学生一开始接受职业教育,就感受工匠精神的教育,让工匠精神扎根心中。因此,中职教育有责任将工匠精神的教育融合到德育教育和专业课程中,需要设置工匠精神德育教育体系和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同时,政府、学校也应该要进一步推动弘扬工匠精神,提高中高级技能人才的待遇和社会地位。目前,工匠精神在中职教育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学校宣传不到位,家长不理解。笔者发现,弘扬工匠精神,地方政府、学校宣传有些滞后。轻视职业教育、轻视工匠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家长不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热衷于读大学,导致一些传统行业技艺工匠遗失和落幕。很多家长和学生认为,就读中职学校是没有前途的教育,是学不到知识的,走上社会只能到企业从事流水作业
工作。可见,如果社会、家长不认可中
职教育,工匠精神的确立和重树就困难
重重。
2.德育教育中没有重视工匠精神教
育。现在中职学校开展德育教育以安全
教育为中心,未将工匠精神纳入德育教
育体系,工匠精神得不到很好的传承和
宣传。
3.专业课程教学中没有融合工匠精
神,课程标准要设置相关内容。一些专
业相关核心课程要明确工艺流程,注重
产品高质量教育,在实训教学中要培养
学生对产品精益求精、完美产品的追
求。
4.企业不注重一线实用技能人才工
匠精神的培养,企业自身的这种职业态
度还会对中职教育的办学理念和学生
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影响。
为了弘扬工匠精神,解决上述问
题,社会、企业、学校、家长、学生必
须参与到弘扬工匠精神中来。让社会、
企业认可工匠的高超技艺,得到应有的
尊重和待遇。学校加强宣传和培养学生
的工匠精神,从德育教育和专业课程两
方面着手。家长、学生要成为工匠精神
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三、培育工匠精神的调研
国家已经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和
宣传,2015年开始中央电视台播放
《大国工匠》纪录片,可以说是职业楷
模技能典范,让从事一线实用技能的人
心灵震撼。通过对广州、深圳、河源等
地相关企业、院校进行调研发现,随着
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大量新技术、新
工艺、新材料和新方法不断涌现,企业
一线实用技能人才的技能工艺要求越来
越高,企业需求一些高超技能的工匠。
现实是高超技能的工匠高薪难觅,例如
焊工、模具工等,制造岀来的产品达不
到精品的要求,是长期困扰一些企业生
产发展的瓶颈。同时企业也不重视培养
工匠,总是担心技能人才流失,形成不
良循环。而从事生产的技能人才也是心
浮气躁,不愿意踏踏实实干一行,钻一
行,积累经验,沉淀自己,没有成为工
广州中专学校公办
匠的强烈愿望。学校自身也存在一些问
题,教师不是工匠,要培育工匠精神就
必须有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
因此,中职教育必须对学生进行工
匠精神教育,为培育岀更多的工匠打下
良好的基础。要将工匠精神纳入德育教
育体系和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来培育中
职生的工匠精神。
四、培育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实施
(一)中职生对工匠精神的认知
1.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
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
99.99%。对于中职生认知能力来说,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是很难做到
的,但教师要把这种精神向学生表达清
楚,在思想上有意识,在做任何一件小
事都力求完美,从简单的打扫教室、宿
舍卫生做起。
2.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
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准,不达要求
绝不轻易交货。大部分中职生做作业不
认真,应付、抄袭现象严重。严谨、一
丝不苟更不用说了,完全达不到要求。
这就要求教师严格作业要求,以身作
广东教育•职教2021年第3期63
则,教师自己首先要严谨,才能给学 生做好示范。
3. 耐心、专注、坚持。不断提升产 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工匠在专业领域 上绝对不会停止追求进步。现在中职学 生都会专注于手机上网, 连上课有时都
坚持玩手机, 这种现象对中职教育很困 惑,也很难破解。相反,如果教师引导
学生把这种专注投入到学习中去,笔者 相信,通过学习成为工匠也不是很难。
4. 专业、敬业。工匠精神的目标是 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 其他同行无 法匹敌的卓越产品。现在中职生对工匠 精神的认知可以说是肤浅的,如果通过
德育引导,可以使学生记住工匠精神,
但要实施起来还是有一些难度。
(二)搭建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德育
体系
搭建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德育体系, 就是将工匠精神的内涵贯穿德育教育 的始终,通过活动项目载体,
阐述工匠 精神。将工匠精神的内涵分学期搭建工
匠精神德育体系。工匠精神的德育体系 见表1。
在原有的德育体系中, 将工匠精神 增加到德育体系。 第一学期培养学生精 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利用元旦晚会,通
过节目筛选的方式让学生编排岀好节 目,精心准备,将工匠精益求精的内涵
精神渗透到作品中, 体现在排练中, 演
好精品节目。
第二学期,通过五四晚会节目演岀 继续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精神, 利用科
技文化艺术节, 让学生严谨构思学习成
果作品, 一丝不苟地制作学习作品参加 科技文化艺术节展示, 培养严谨、 一丝
不苟的工匠精神。
第三学期, 随着专业课程学习越来 越多, 学到更多的专业技能, 学习难度 和强度都有所增加。 通过训练学生参加 市技能竞赛备赛、选拔、参加技能竞赛
的契机, 培养学生耐心、 专注、 坚持的 工匠精神。 同时, 将耐心、 专注、 坚持的 工匠精神运用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中来。
第四学期, 通过前面专业课程的学 习, 学生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还
要参加岗前培训,毕业生招聘会来培养 学生专业、 敬业的工匠精神。
(三)课程标准与工匠精神相结合 专业课程标准对接工匠精神, 以电
力拖动课程为例, 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与 课程内容、 知识点、 技能点、 专业课程
标准对接, 设置课程标准要精益求精。 通过规范工艺流程, 操作标准, 让学生
严格按照要求操作, 逐步完成工艺, 严
表1工匠精神德育体系表
工匠精神的内涵
项目学期效果
精益求精
五四晚会、元旦晚
会、 班会
第一学期
通过排练节目,筛选节目,让学生
体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严谨、一丝不苟
科技文化艺术节、 作业、考试、考证、
第二学期
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作品展示培养学 生严谨、一丝不苟学习的工匠精神
耐心、专注、坚持
技能竞赛、实操、加
工工件,安装工件第三学期
通过技能竞赛训练,锻炼学生的耐 心,专注和坚持的工匠精神,
专业、敬业
社团活动、技能考
证、岗前培训第四学期
通过技能证书考证,为就业做准备, 要求学生成就专业、敬业的工匠精神
表2课程标准与工匠精神内涵衔接表
工匠精神的内涵
课程标准
严谨、一丝不苟识读电路图,明确线路所用电器元件及其作用,熟悉线路的工作原理耐心、专注、坚持根据电路图或元器件明细表配齐电器元件,并进行质量检验严谨、一丝不苟根据元器件选配安装工具和控制板
严谨、一丝不苟
根据电路图绘制布置图和接线图,然后按要求在控制板上安装除电动 机以外的元器件,并贴上醒目的文字符号精益求精根据电动机的容量选配主电路导线的截面
耐心、专注、坚持
根据接线图布线,同时将剥去绝缘层的两端线接上,套上与电路图相 —致编号的编码套管
精益求精安装电动机
严谨、一丝不苟
连接电动机和所有电器元件金属外壳的保护接地线精益求精连接电源、电动机等控制板外部的导线耐心、专注、坚持
自检
精益求精交验严谨、一丝不苟
通电试车
谨、 一丝不苟的操作, 培育中职生的工 匠精神。
电力拖动课程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 业的核心课程, 学生必须掌握工具的使
用,元器件的识别、工作原理和检测, 线路安装,线路故障检测与排除,安装 工艺等内容。 学生必须按照电动机基本
控制线路的安装步骤课程标准严格实施 来培育中职生的工匠精神。 课程标准与
工匠精神内涵衔接表见表2。
(下转第77页)
64
广东教育•职教2021年第3
GUANG DONG JIAO YU
负责,明确分工,使双方利益都得到保障。二是对于中职课程要灵活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并将网络通识课程开通。中职学生学习的课程完全利用网络开设显然不现实,但是部分理论课程可以采用网络教学,而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则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将网络与实体课相结合,可以节约授课和学习时间,使中职学生将更多时间用于实践锻炼,改变实践课程时间相对较少的现状,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三是采用多种模式,使校企合作功效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岀来。根据专业自身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校企合作模式,比如,企业需要会计人才,可以与中职院校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企业若是需要基层工作人员,可以与中职院校签订“工学交替”模式;企业若是需要研发
人员,可以与中职院校签订“产学研
合作”模式。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
现校企共赢。
(四)学校教师应践行的策略
一是教师应提升自身经验值,弥补
自己知识缺漏,做“双师型”教师。
这既是时代的要求,又为中职学校与企
业减少了人力成本,达成共赢。二是对
教学方式进行创新,理论与实践结合。
教学方式的创新有利于良好教学效果
的实现,可以通过加入新元素和开设慕
课等网络教学方式使课堂效果更加高
效和生动。三是应重视塑造学生的专业
素养,将正确价值观渗透给学生。中职
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传递给学生正确
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另外对学
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立合理的
择业观和就业观。
(五)学生应践行的策略
一是应该建立合理就业观。对于行
业的发展前景和岗位的提升价值予以
重视,以实现自我价值为导向,学习新
知识与新技能为动力,使自身工作能力
和专业技能不断得到提升。二是使自己
具备专业能力与素质。应扎实学习岗位
技能,认真专研每个操作,复习旧知
识,学习新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
系,为成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努力。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
需要各方努力与支持才能越来越好,从
而使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与进
步。
责任编辑朱守锂
(上接第64页)
(四)工匠精神的实施
1.学校要有配套的规章制度,制定完整的实施计划,逐步实施,保障工匠精神的实施。
2.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首先要有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师者,也需要像工匠一样热爱自己做的事,并追求完美。教师自己要做有工匠精神的教师,要钻研自己的专业技能,热衷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乐于奉献,以身示范,做学生成为工匠的引路人。
3.校企合作引进学徒制,培育中职生的工匠精神。从企业聘请一些技艺高超的工匠,到学校带徒弟,
定期指导学生实训,培养学生加工、生产产品、检验学生的作品,以身示范工匠精神。
4.利用学校召开家长的机会,向家长阐述工匠精神的培育对孩子成长的
重要性,引导孩子成为工匠大师从而受
到尊重,要支持孩子从事产品加工生产
工作,要相信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积
累经验,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咼超的工
匠大师。
5.利用广播、网站、传播工匠精神
的纪录片、黑板报评比弘扬工匠精神。
通过科技文化艺术节、省市技能竞赛、
职业资格证书资格考试等项目载体,实
施工匠精神的培育。
6.制定学生工匠精神德育考核,考
核学生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和学习情况。
五、培育工匠精神的预期效果及存
在问题
通过培育工匠精神可以达到的预
期效果是:中职生能够理解工匠精神的
内涵,有成为工匠的心理准备,并决心
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岀的工匠;
通过媒体的宣传,家长理解工匠精神的
重要性,支持孩子将来通过努力成为工
匠大师;学校的教学质量会明显提高,
教师的教学成果会更加突岀,有成就
感,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和谐场
面。
存在的问题:企业是否有决心参与
中职生工匠精神的培育,让学生毕业后
到企业工作,并通过待遇留人。全社会
是否形成重视技能、尊重工匠的氛围,
学生是否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来认可和
弘扬工匠精神。
责任编辑何丽华
广东教育•职教2021年第3期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