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棵泡桐》等青春电影心理蒙太奇手法分析
  [  ]纵观欧美亚三洲各个时期的青春电影,心理蒙太奇是一个叙事共性,也是一种主要的表现手法。本文旨在欧美亚三洲青春电影创作热的大背景下,重点分析2007年中国青春电影《十三棵泡桐》中的心理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关键词]心理蒙太奇 青春电影 十三棵泡桐
  一、心理蒙太奇——青春电影的主要手法
  从早期美国的《毕业生》,到世纪末的岩井俊二系列,再到近二十年来年来中国两岸三地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蓝大门》、《十三棵泡桐》、《盛夏光年》、《九降风》等青春电影,无不体现出当前电影界对青少年行为和心理的关注。成长、疼痛、理想、白日梦、早恋、暴力……这些单与青春有关的象征性符号似乎已经是青春电影所呈现的主要元素。
  尽管受制于不同的地域民族特和导演个人风格,欧美亚地区的青春电影表现出百花齐放的多元化特征,但是由于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普遍的人类学意义,这些电影也突破了国界和洲界,体现出了一些叙事共性,尤其是在表现手法上有趋同的倾向。这种趋同不是偶然的,
是与现实中青少年体在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上的特点相符合的。青春期作为人生境遇中最难以顺利突破的关口,疼痛是其内核。在成长的疼痛这一意义上,青少年体突破了国界和洲界,拥有共同的身心体验。
  而心理蒙太奇作为一种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受到青春片导演的青睐追捧zhuzhu,几乎已成青春电影的看家本领和保留手段,运用心理蒙太奇拍摄青春电影已成定例。心理蒙太奇(psychological montage)“是人物心理的造型表现,也是影视创作中心理描写的重要手段。它通过画面组接或声画有机结合,直接而形象地展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如梦境、回忆、闪念、想象、幻觉、潜意识等。”
  几乎在每一部青春电影中都能到心理蒙太奇的痕迹。如奥斯卡获奖电影《毕业生》:男主人公班杰明沉溺于与罗宾森太太的畸恋无法自拔,关于肉体的纠缠画面排山倒海般出现在班的意识中,以至于影响到了班的正常生活。炎热的暑假,班和父亲在自家的泳池里畅游消暑,尽管嘴上和父亲交谈,心里却被性幻想困扰,导演通过组接班跃身俯上一块橡皮艇和班俯在罗宾森太太的裸体上这两个画面,成功地描写了班的复杂心理,不失为一次杰出的心理蒙太奇运用。又如著名日本青春成长电影导演岩井俊二《情书》:女主角藤井树在医院候诊时打
盹做了一个残梦,梦中是医院中的父亲垂死的情形,而现实中护士呼喊“藤井树”的名字又把树拉扯进初中时初遇同名男同学的点名事件中。导演也是通过对三个不同场景和声音的组接,表现了女主人公对病逝的父亲的回忆,对初中事件的闪念,以及潜意识中对死亡的忧虑。再如台湾青春电影《蓝大门》:孟克柔在理清自己的性倾向之后,有一大段独白,导演在独白下加入多个相关镜头(如少年张士豪骑车飞驰的背影、飘动的花衬衫等)达到声画对位,表现了男女主人公对自我青春的独特体验和对成人世界的憧憬和猜想。
  然而,对心理蒙太奇运用最出并具代表性的,可说是2007年大陆青春电影《十三棵泡桐》。
  二、《十三棵泡桐》的心理蒙太奇分析
  关于《十三棵泡桐》的主题,如师生恋、同性恋、家庭暴力、教育制度等社会话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解读,此文不再赘述。但是从表现手法和叙事策略上来讲,《十三棵泡桐》对心理蒙太奇的运用值得称道。尽管这是一部故事片,却采用了预叙、插叙等非戏剧式的叙事结构,也脱离了全知视角,让叙事者附身主人公,走到镜头内部。整个故事由女主人公风子在幽暗的酒店里燃烟娓娓道来,青春的回忆慢慢展开。即便是在插叙和倒叙的情节中,风子的独白始终
是推动剧情的最重要线索。
  除了独白与画面的组接是其心理蒙太奇手法的铁证以外,《十三棵泡桐》最为出彩的地方,就是在情节需要之处插入三个关于勇士费拉斯骑着骆驼缓缓而过的画面,成功诠释了在生活的各种考验下下风子的心理状态。这三次心理蒙太奇除了表现人物心理活动,又有着叙事的作用,可视作重复蒙太奇,即同样的镜头内容,安插在不同的场景。
  影片开头处,风子自述刀子对于自己的意义,她对刀子的迷恋可说是一种童年经验,自小看阿拉伯故事集长大的她,深受勇士费拉斯的影响。费拉斯作为风子的精神领袖,潜移默化中塑造了她叛逆、要强、冲动火爆、特立独行的性格。“勇士费拉斯为了向人证明他的诚实和勇气,用一把刀子插在自己的脚背上,我觉得那刀子也刺穿了我的身体,把我的全身都烧烫了。”费拉斯为了证明自己而用刀子刺穿自己脚背的勇行让风子产生了共鸣,导致她甚至忘记了费拉斯与自己的差距,忘记了童话与现实的差距,以童话为生活,处处碰壁,深受其伤。“刀子”是风子的吉祥物,也是她的护身符。冰冷的刀子保护自己,也伤害自己。
  第一处剪接就出现在风子自述的生日晚宴上。当十七岁生日收到第二把刀子,也是心爱的男孩送的刀子之后,风子沉浸在甜蜜和爱情和温暖的友情中,成长的喜悦让她开心不已,这开
心却因好友朱珠的生气离场而消解。困惑中,风子出现了幻觉,窗内少年把酒言欢,窗外却有费拉斯骑着骆驼缓缓经过,隐隐的铃声,白的头巾,含义深刻的笑容和坚定的眼神。此处心理蒙太奇的运用,涵义在于揭示风子的失落和遗憾心理,朱珠的离场破坏了生日晚宴的团圆气氛和整体感,让风子在真刀子带来的喜悦中,体会到了情感刀子带来的伤害。朱珠出于自己的微妙的同性恋倾向,表现出对风子的独占欲,所以不能理解自己与陶陶、阿利等男孩的爱情与友谊,正如世人不理解费拉斯的诚实和勇气。于是,风子和费拉斯的境遇达到了片刻的重合。
  第二处剪接出现在风子与男同学老包发生亲密关系之时。在终于失去身体的夜晚,风子的眼泪没有流下来。性与爱相剥离的残忍现实,身体和心灵的双重疼痛。这一次,刺伤风子的是真心喜欢的初恋男孩陶陶,帮凶是班主任和情敌伊娃。无助躺在沙发上的风子,含泪的眼睛看到勇士费拉斯依然跋涉在路上,铃声、骆驼、白头巾。只是表情变得凝重,微笑不再。风子此时的心理夹杂着失恋的极端痛苦和失去童贞的恐慌,负面情绪较之前一次在加深,因此费拉斯的表情也有了相应的变化。二者情绪再次达到重合,风子亦真亦幻的生活状态在继续。
  最后一次心理蒙太奇的重复,是在风子被学校处分,又向父亲撒谎遭到暴打之后。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抛弃,让风子经受了心灵上的极致绝望和恐惧,而爸爸的殴打又造成了肉体上的极致
痛苦,当风子哭喊着“妈妈”从桌子下起身,满脸鲜血地抬头看向窗外时,又见了骑着骆驼缓缓经过的费拉斯,低缓的音乐再次想起,风子的表情已经呆滞,但见到费拉斯时眼神中依然透着隐隐的坚定。
  发展到这里,影片使用心理蒙太奇的主旨透出来了:风子是一个内心缺乏安全感、行为独立出格、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边缘少女,她被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所抛弃,对人生对未来都充满了虚无感和恐慌感。面对生活一再的挑战,她只得从冰冷的刀子寻求庇护,以虚幻的阿拉伯故事主人公为精神领袖,从中获取支撑并实现自我救赎。影片的心理蒙太奇手法成功塑造了风子这个独特的人物,尽可能地在不同的现实情节下表达人物的内心状况如梦境、理想、回忆、闪念等,既充实了人物角的性格,也丰富了电影的叙事语言,突出并升华了青春片的主题。
  综上分析,三次心理蒙太奇的运用实则是同一镜头内容的重复,只有一些细微的差别。在景别上,用了两次全景,一次中景。只有第二次蒙太奇组接中的中景镜头能清晰看出费拉斯的表情。第一次全景和第三次全景中只能依稀看见费拉斯望向窗内的风子,表情和眼神都不是太明显。这种细微差别是与女主人公当时的处境与心理相紧密关照的,因而对于推动剧情和刻画人物特别重要。
  三、结语
  《十三棵泡桐》是当下大陆青春电影的典范之作,也是一次纯粹的本土电影实践,四川方言、实地取景,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地域特。,《十三棵泡桐》令人耳目一新,其细节真实拉近了本土观众的距离,又引起了对心理蒙太奇的运用大胆而直接,甚至不避生硬之嫌,颇具先锋实验的意味。
  尽管这三次心理蒙太奇的运用消解了影片的现实意义而滑向了虚无,但又切合青少年爱幻想、爱做梦的年龄特点,具有难以辩驳的合理性。因此,《十三棵泡桐》不仅是大陆青春电影的一座丰碑,也是一次电影蒙太奇手法的成功实验,证明了心理蒙太奇对于表现青春电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