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节目策划、新闻采访与后期制作。学习广播电视业务知识,实践专业技能,学习独立制作短片,在实习过程中发现并改善自己的不足,培养动手实践的能力,理论运用与实践的能力,为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媒体人打基础。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参加上海电视台外语频道ICS的“梦想起航绿通道”暑期实习项目,实习职位是记者和编导。ICS主要分为新闻部、节目部、咨询部、事业发展部和办公室5个部门,我实习的是节目部,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激情的部门。我实习的节目叫做《City Beat》(城市节拍),是开播于1998年的国内最早的生活时尚类英语杂志节目。
    节目的制作主要分为前期策划流程和后期的制作流程。
前期的策划流程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构思创作,也就是idea,第二阶段是外拍或棚录节目。这个流程看似简单无奇,但中间环节也是很繁琐的。
在第一阶段的构思创作时,一般是在编导会上大家进行brainstorming,商量后确立节目主题,并进行分配。从世界明星、传奇人物到艺术家,《城市节拍》网络热门人物;从创新展览、时尚趋势到高端生活方式,《城市节拍》包容万象。所以构思创作的过程也是一个筛选最新最有价值的新闻的过程。然后就分头去搜集相关资料,开始起拟节目脚本,联系采访对象。
在做好前期的所有准备之后,就要进行第二阶段的外拍或者棚录节目了。
外拍其实就是按照既定的采访脚本,对人物或者对事件进行现场拍摄,通常事件的拍摄也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一定的采访。这个阶段最关键的因素还是在第一阶段的资料收集和采访脚本制定的详细程度,比如说采访一个知名的漫画家,记者首先要对漫画家生平有一定的了解,其次也要对漫画相关信息有基本的了解,所以在构思创作阶段编导们会按照个人兴趣进行分配,这也是保障有质量的采访所必须要做到的。
棚录节目阶段,通常要注意的是配备、摄像、录音、音响、灯光等细节。在正式录制前,先要进行剧本的排演,让工作人员熟悉剧本内容。编导和主持人所要联系的就是走位,表情,交流谈吐等。《城市节拍》的棚录主要是是从串词的写作到与主持人charle的沟通,
从与摄像的沟通到画面的选择,棚录的好坏也直接决定了后期制作的难易程度,所以编导老师们对棚录都比较的重视。其中我觉得最难的一点就是,主持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改台词,这时候就要求我们进行棚录的老师随机应变,而且是要一直用心听着主持人的台词的,不然小小的问题不容易发现,这点对我们新手来说尤其是个考验。
后期的制作流程只有一个阶段,就是编辑混录。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素材编辑。作素材编辑时首先要做的是确认编辑方式,然后搜寻素材的入、出点并确定。接着就是搜寻母带的入、出点并确定。第二步就是画面编辑。要通过特技的运用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同时着手于字幕的制作。画面编辑完后,最好要进行初审,检查一下结构是否合理,段落层次是否清楚,有无错误并修改。第三步就是混录。混录包括录解说词及所需的音乐,将解说词、效果声、音乐进行混录,进行音调、音量等处理,由于ICS是外语频道,所以其中包括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字幕的听写并翻译。片子完成后,请负责人审看,并由其提出意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完善。最后将播出带复制存档。
三、实习内容
1、前期策划流程
    前期策划的工作内容为节目制作前的准备工作,如策划、构思创作,相关资料收集,场景设计和选择,与采访对象的联系等。当然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工作,但也是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工作。
前期策划的流程中,策划、构思创作是编导老师们开会决定好的,于是我很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对采访对象的一个相关资料的收集工作。资料听起来简单,其实也是个不容易的活儿。比如说先前做了一个关于动画片的story,需要各种各样的动画片预告片,于是我绞尽脑汁把自己看过的出名的动画片全部梳理了一遍供老师筛选。于是“幸福”的一天就在动画片中度过,先后浏览了飞屋环游记、料理鼠王、里约大冒险等几十部电影。虽然看电影是个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以这个为工作,带着任务去看一整天,也是个很折磨人的事情,特别是真正的编导们往往需要常年累月做类似的工作,媒体人真是个辛苦的职业。
此外,带教陆老师是一个非常严格的老师,她需要视频资料是youtube上那些无水印且高清的资料,一定要是FLV格式且不能转换格式无损导入的视频。这样在国内的视频网站几乎很难到可以使用的视频资料,所以我通常要花大量时间寻资料。同时这一点上也让我见证到了电视人的严谨和高要求。电视编导和记者的工作,绝不是简简单单的采访和材料的拼凑就能解决的,从老师身上我学习到了很多。
再次,在参加前期的外拍阶段,也令我印象深刻。这也算是我第一次跟外景了,节目名字叫《master chef》(顶级厨师),结果外景的第一天在青浦太阳岛,很近的路程因为没有地铁没有出租车,弄了3个小时才到地方。外景工作辛苦而且无聊,一周以来无非就是摆摆布景,搬运东西,当然必要的沟通翻译也是必须的。由于外景的太阳暴晒加之没有擦防晒霜,几天下来被太阳灼伤的脱皮了。此外,跟外景常常被派出买东西,节目组需要进口食物,特定的品牌特定的含量,可见电视拍摄的严谨,当然也可见外景的辛苦。
2、后期制作流程
在实习前,作为新闻专业的学生,对于新闻理论的学习很充分,但是对电视制作的具体操作流程,还是很陌生的,通过后期制作的学习,弥补了自己的不足。
后期编辑是一项涉及众多内容的、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有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在编辑过程中,准备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准备工作作得越充分,编辑时越省时省力、得心应手。熟悉素材是对拍摄到的原始图像和原始声音素材进行了解和鉴别,并对照脚本内容,在素材的基础上建立形象系统。
    在这个阶段,带教老师会将原始图像和声音剪辑的部分工作交给我做,也就是所谓的粗剪,比如我辅助完成的《荷香处处—顾村公园消夏赏荷游》,这也是让我们初步了解非编系统并进行练手的好方式。
2)编辑阶段:编辑阶段是编辑工作的最主要阶段,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工作:整理素材,是对原始素材进行分类和整理;选择素材,是在众多的素材中选择和确定可用的镜头,将不同磁带上的镜头标示在编辑提纲上,以供剪接时寻;画面组接,是按内容要求的顺序将一个个镜头组合在一起,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和意图,通过画面组接使原本零碎的素材成为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上字幕阶段,将采访对象的声音打上字幕,我们的要求是中文的SOT用英文字幕,英文的SOT用中文字幕。当然实际工作中由于时间的限制,大多是将以上工作混合完成的。
    在这个阶段,我通常做的是整理素材和字幕翻译工作。
    整理素材阶段,通常并不仅仅是对拍摄到的原始素材进行分类和整理,往往我们要用到以前相关的非常多的资料和素材。我会去番茄网的片库搜索相关的素材,比如说做过的《Watch》的story,我就检索了节目库中所有相关的视频,并把它们做出了分类和整理;
再比如做《2013 summer show》的story,我将许多大牌的发布会视频按照元素(如首饰、背包等)内容分类了一次,同时也将每个视频饱含的元素标记出来,方便带教老师对素材的选择。
柯震东字幕翻译工作,这算是我工作量最大也是最常规的工作了。做过的几乎每一个story都是需要先听场记,然后中翻英或者英翻中打出字幕。最开始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往往几分钟的SOT需要2个小时或更长才能完成,不过随着翻译的次数真多,熟练起来以后也慢慢得心应手了,不得不说短短的3个月实习,翻译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另外,我也去进一步学习了合成的流程。我才发现,短短的25分30秒的节目,合成却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合成的过程不予赘述,只从其中小小的一部分细节,就能看出电视节目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简单。比如说,上微博字幕的时候,主持人如果是朝右看的,字幕就应该上在左边,反之亦然,又比如,在做tease的时候,需要的是画面+采访+面画的配合,一定要让被采访者露脸,但是一定不能是单一的采访面画。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让我觉得电视是一系列细节的结合体,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出错,不是个容易的工作。
3、检查阶段(意义表达、声音、画面):这个阶段基本是带教老师和领导他们完成的部分,
通常有一审、二审和终审,充分的体现了电视人的严谨和负责。
四、实习的收获及体会
首先是自己的翻译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印象最深刻的是9月初接到的任务,是帮小璇老师听译一个“RUN DMC”的story,视频内容大致是美国说唱之父来中国进行live house的演出,ICS进行了一系列的采访。小璇老师的视频做的很有条理,翻译tracks的时候也没有遇到太多的麻烦,可是在翻译SOT(人物采访)的时候遇到了比较大的麻烦。首先,被采访者Rev Run是皇后区出生的黑人,惯用俚语;其次,Rev Run的语速非常快,这跟他是说唱歌手有关,并且说话都带着一定的节奏,比较难听懂;最后是,如何将他在live house说唱的那一段翻译成略带节奏的中文,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幸好小璇老师是加拿大人,我听译的时候,遇到听不懂的部分先让小璇老师帮我听出来念给我,遇到俚语的时候小璇老师会paraphrase给我,加上字典的帮助,完成了大部分的工作。之于最后带节奏的问题,还因为我自己一直很喜欢说唱,对说唱的术语有一定的了解,绞尽脑汁下也比较完美的解决了。
接下来的日子基本每隔几天都会有一个翻译的任务,期间还帮BD事业发展部的老师翻译了一些ICS的相关资料,自己英语翻译的水平,在实践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我想说,学习中的翻译作业和实际工作中的翻译是有蛮大区别的。首先,在工作你才能发现,实际的翻译并不仅仅是中翻英或者英翻中这么简单的事儿,往往首先需要听,其次是翻,再次是不断的调整。在电视节目中的字幕,并不能够和翻译作业一样,用长长的句子,必须是不超过16个字的短句,而且在怎样更符合汉语语法上也要做调整。遇到中文的SOT翻译成英文字幕,还要经过外籍专家的polish才能使用。其次,被采访者往往不是英语的native speaker,我经手的片子中,往往有日本人或者法国人带着浓重的口音的英语,听译起来非常吃力。甚至是native speaker的话,如果他说的不是standard的英语,譬如使用很多的俚语来说的话,也是很难听懂的。这种实际的能力,都是以后在工作中要努力适应的,并不是通过学校的学习就能获得的。
其次,在前期策划过程中,通过对材料的收集,我也收获良多。
ICS的电视的编导和记者通常是两个角由一个人承担的,所以编导要自己策划好活动的采访流程。这就要求在采访之前就要对被采访者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或者至少说是和采
访有关的方面的了解,不至于采访开始的非常突兀。比如说我们采访的日本动漫家,我们至少要知道他最得意最出名的是哪些作品,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采访氛围,不至于无话可谈。其次,就是采访内容的制定、选择。编导要能够先以观众的角度出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其次还要补充一些更加有深度的问题,使得采访更有内容,更有深度。这就需要编导看过大量的相关资料才能做出价值方面的判断,这就是为什么我的收集资料的工作如此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