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7文言文阅读
2022·山西·中考真题)
王某曰:古之学者,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故为师者不烦,而学者有得也。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夫孔子岂敢爱其道,骜天下之学者,而不使其蚤有知乎!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不专不固,而可以入者,口耳而已矣。吾所以教者,非将善其口耳也。
[注释]①悱:想说而说不出来。②隅:角落。③骜:通“傲”,傲慢。④蚤:通“早”。
1. 请用“/”标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停顿处。(标3处)
2. 学习的时候专注,获取的知识牢固,是学习的理想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呢?请阅读选文,作出回答。
【答案】1. 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2. 只有问得恳切,思考得深入,才能做到学习上的“专”与“固”。
【解析】
【1题详解】
考查断句。句意为:学生们虽然用嘴来提问,但他的传授却是通过心进行的;学生们虽然用耳朵来聆听,但他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一定要通过意会的办法。“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与“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在语义上构成了并列关系,中间应断开。“而”是表转折的连词,字前应断开。故断句为:虽问以口/而其传以心/虽听以耳/而其受以意。
【2题详解】
考查筛选信息。“以谓其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其思之不深,则其取之不固”意为: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因为他们问得不恳切,听得就不专注,他们思考得不深入,得到的知识也就不牢固。由此可知,只有问得恳切,思考的深入,才能到学习上的“专”与“固”。
【点睛】参考译文:
王某人说:古代的学者,学生们虽然用嘴来提问,但他的传授却是通过心进行的;学生们
虽然用耳朵来聆听,但他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一定要通过意会的办法。所以说,作为老师要不厌烦,学生们才能有所收获。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要说出来却不知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的知识,却不知道通过这一点来推想其他的方面,这样的学生也就可以不必再教他了。”孔子难道敢于专爱他的道理,就在天下的学生面前摆架子,不愿他们早一点儿觉悟吗?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因为他们问得不恳切,听得就不专注,他们思考得不深入,得到的知识也就不牢固,不专注又不牢固,那么知识只是进入了他们的口、耳而已。而我所要教的并不只是要求他们会说、会听啊。
2022·江西·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胡澹庵见杨龟山,龟山举两肘示之曰:“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辄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者十四年。泊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述隐然,至今犹存。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
高适五十始为诗,为少陵所推。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圣贤之学亦然,东坡诗云:“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文公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士。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
[]①胡澹庵:人名。后文杨龟山、张无垢均为人名。②昧爽:天将亮未亮时。③泊():及。④趺():同“附”,足背。这里指脚。⑤少陵:即杜甫。⑥老苏:指苏洵。⑦欧公:指欧阳修。⑧朱文公:即朱熹。
3.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执(      )       
(2)是(      )       
(3)之(      )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
(2)老苏三十始读书,为欧公所许。
5.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悟出的道理。
【答案】3.    ①. 拿    ②. 这样    ③. 的   
4. (1)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宿在城西的宝界寺。
(2)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   
5. (1)学习贵在坚持,(2)学习没有开始(起步)早晚。
【解析】
【3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句意为:他就拿着书站在窗下,就着亮光学习。执:拿;
(2)“如是者十四年”句意为:像这样做坚持了十四年。是:这样;
(3)“接引穷乡晚学之士”句意为:鼓励贫穷的学习起步晚的读书人。之:的。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谪:被贬谪。横浦:地名,寓:寄宿。
(2)重点词语:始:才。为……所:被。许:赞许。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杨龟山“吾此肘不离案三十年,然而于道有进”和张无垢“辄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
是者十四年”和“前辈为学,勤苦如此。然龟山盖少年事,无垢乃晚年,尤难也”,可知学习应勤奋并且坚持(或学习贵在坚持);
根据“功深力到,无早晚也”和“朱文公每借此句作话头,接引穷乡晚学之士”,可知,学习起步没有早晚之别。
【点睛】参考译文
胡澹庵拜见杨龟山,龟山举起两肘给胡澹庵看,说道:“我的两肘三十年不离桌案,然后才在学业上有所精进。”张无垢被贬谪到横浦,寄宿在城西的宝界寺。在他的寝室里有一扇小窗,每天天刚亮,他就拿着书站在窗下,就着亮光学习,像这样做坚持了十四年。等到他回京城就职后,窗下的石板上,双脚鞋印的痕迹隐约可见,到现在还留存着。前辈们做学问,就勤恳刻苦到这样的程度。然而,龟山勤学是年少时的事,而无垢是年长之后,更加艰难罢了。
高适五十岁时才开始作诗,被杜甫推崇。苏洵三十岁才开始读书,被欧阳修赞许。功夫到了就会有提高,至于力到,则因人而异了,没有学习早晚的区别。有才学的人也是这样,
苏东坡说:“贫家净扫地,贫女巧梳头。下士晚闻道,聊以拙自修。”朱熹常常借用这句话作为谈论的话题,鼓励贫穷的学习起步晚的读书人。
2022·河南·中考真题)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算竹,闻水声,如鸣现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抵,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级,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
而去。
【乙】
翊日,饭于林虑,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央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幕,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辄怎么读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晡():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6. 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B. “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C. “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 “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7. 把甲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8. 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9. 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_________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_______,后来途径槐林,_________,_________夜宿于连云阁。
【答案】6. C    7.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8. “乐”的原因是:小石潭的美景;
“忧”的原因是:环境凄清,不能久留。   
9.    ①. 潭周围环境    ②. 到桃林村    ③. 环翠亭    ④. 明教院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