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训练:《赤壁赋》《宋史·苏轼传》
(附参考答案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15题。(19分)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节选自《赤壁赋》)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①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②,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③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选自《宋史·苏轼传》,有改动)
【注】 ①范滂:东汉人,曾任汝阳太守属吏,因抑制豪强,反对宦官,33岁死于狱中。其母深明大义。②涂潦:泥水。③锸(chā):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B.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C.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D.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参考答案】D
【解析】“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是并列词组,前后都断开,故选D。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 愀然:容改变的样子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相缪:互相盘绕
C.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酾酒:斟酒
D.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渔夫、樵夫
【参考答案】D
辄怎么读【解析】D项,“渔樵”,捕鱼砍柴。
3.对节选自《赤壁赋》选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是曹操《短歌行》中的句子,既描写了当时的景象,又引出了话题。
B.“客”想象了曹操当年的盛况,并以曹操自比。
C.“而今安在哉”一句,从结构上看,承上启下。
D.“客”通过人和自然的对比,为人生感到悲哀。
【参考答案】B
【解析】B项,用曹操“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表示人世的无常和悲哀。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你如果能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又怎么能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
(2)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替我尽力护城。
【解析】得分点:(1)汝,你;顾,难道;为,成为各1分,句意2分。(2)害,危害;急,紧迫;虽,即使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次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那样的人,我又怎么能不和范滂的母亲一样深明大义呢?”
(苏轼)从密州到徐州赴任。这年,洪水决堤要淹没曹村,在梁山泊上泛滥,就要溢出南清河。水汇集在城下,不停上涨不能及时流泻,城就要被冲垮了,富民们争着要逃出城避水。苏轼说:“富民们如果都出了城,就会动摇民心,那我还和谁来守城呢?只要我在,水就绝不会冲了城。”将富民们赶回城中。苏轼亲自到武卫营,将卒长叫出来说:“河水将要冲进城里,事情很紧迫了,即使是禁军也要暂且替我尽力护城。”卒长说:“太守尚且不逃避洪水,我们这些小人应当效命于您。”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箕畚铁锹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以戏马台为起点,一直到城门口。然而雨日夜不停地下,水势更大了,城还有六尺没有沉。苏轼住在城上,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最终保全了城。苏轼又请求增调明年的夫役,在老城增建木岸,以防洪水再来。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