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解放西》之治青春,你有新的“抓了么”订单请注意查收
《守护解放西》第三季已经完结,咱们今天继续来聊⼀聊。
回顾第三季,有⼀个词多次出现,那就是 “青少年”,节⽬第三集的标题就是“治青春”。如果你看了这档节⽬就很难不发现,⾥⾯很多事件的案发主⼈公都趋低龄,青少年的犯罪率极⾼。⽐如以下⼏个案件:
12岁的⼩玲指认20岁的张某和她发⽣性关系并导致她怀孕,张某也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结果发⽣性关系是事实不假,导致⼩玲怀孕的竟然是另有其⼈?
某年轻男⼦⾃⾸称杀⼈并抛⼫河⾥,结果是该男⼦报假警,⼀⼼求死,企图让警察给他判死刑,此前跳楼被保安抓住了,⼜跑去跳江,因为被挂住没死成。
01年⼥⼦带着现男友去参加前男友的聚会,现场看见前男友和另⼀男⼦打架,⼥⼦便威胁轻⽣,结果现男友吃醋,最后变成前男友和现男友的混战。
9岁男孩多次报警被家暴,指使“⼩弟”去店⾥偷窃结果被抓,对警察说⾃⼰受⾼年级学⽣威胁被迫偷盗,结果这事是他⾃导⾃演。
16岁少⼥公交站遭⼀男⼦猥亵,结果调查证明,不存在猥亵,男⽅甚⾄觉得⼥⽣的裙⼦短,还把⾃⼰的外套给⼥⽣的下半⾝围上了......
你敢相信这些魔幻戏剧的反转都是现实⽣活中真实发⽣的吗?⽹友评价说《守护解放西》另外⼀个名字是《⼈类迷惑⾏为⼤赏》,毕竟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以后⼩萌再也不会觉得电视剧狗⾎了,因为现实只有更狗⾎!
⽽这些啼笑皆⾮的桥段中,很多主⼈公的年纪都令⼈咂⾆。上述案例中,最⼩的年龄低⾄9岁,最⼤也不过才20岁,我们⼀边被荒诞的反转逗笑,⼀边⼜为这些年纪还⼩的主⼈公感到痛惜。在警察调查过程中,这些主⼈公似乎都存在⼀些共性,他们或多或少在⼼理健康教育上出现了问题,从⽽诱发了⼀些悲剧的发⽣。
“1
性⼼理的不成熟
“是⾃愿发⽣性关系的。”
“我当时还⼩,我就不知道我到底会......”
“不知道是怀孕了还是⽣病了。”
⽆论是12岁的⼩玲,还是那名被报警称疑似遭猥亵的16岁少⼥,在被警察问话时,都展现了超出同龄⼈的冷静。
对⼩⼩年纪就怀孕流产这件事不以为意,⼩玲未满14岁就和不同的男⼈发⽣了性关系;16岁这位主⼈公曾多次引产,因为随意的性⾏为感染了严重的妇科病,并且警察在她随⾝携带的挎包⾥发现多个安全套。
显然,她们都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显然,她们都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在⽣理和⼼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体的快速发育及性的成熟,使她们对异性产⽣了好奇和兴趣,滋⽣了对性的渴望。
因为我国性教育的滞后,很多家长甚⾄是青少年都对性话题避之不及,或是谈及⾊变,所以青少年往往将对性的好奇和渴望压抑在⼼中,但这样的做法,带来的反弹就是更加强烈的性冲动。
案情中的两位少⼥就是因为不成熟的性⼼理,冲动下偷⾷禁果,导致悲剧的发⽣。
“2
易受失恋情绪困扰
诱发冲动控制障碍症⽬
“我男朋友⾛了,他不要我了。”
青春有你2前九名“我们两个⼈的感情彻底断了。”
“别过来!”
01年⼥⽣未能妥善处理前任和现任的关系,导致⽭盾的发⽣,前任嘴被打出⾎,现任的⼤腿被捅伤,后来现任离开,这名⼥⼦情绪激动到⽤玻璃碎⽚割腕威胁。
怒发冲冠为红颜吗?这是?可能⼩萌是个单⾝狗,实在是不能理解轻易为爱宣战打得头破⾎流这种⾏为,⽤⾃⼰的性命威胁就更魔幻了。
青少年的⼼理活动往往处于⼀种半成熟、半幼稚的⽭盾状态,上述案件中的三位主⼈公就是这种⽭盾的⼼理状态的体现。
其成熟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产⽣了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感受;其幼稚性主要表现为他们不懂得保持界限,没有合理处理情感纠纷,⼀点点⼩事就选择⼤打出⼿,似乎这样就能展现“厉害”的⼀⾯。
由于青少年⼼理上的成⼈感和幼稚性并存,所以表现出种种的⼼理冲突和⽭盾,具有明显的不平衡性。
“3
家庭氛围不和谐
导致性格偏执、情绪敏感
“求你,给我判个死刑。”
“没有任何问题,就是想死。”
“我不是⼀次两次想了。”
男⼦曾多次寻死,结果每次都被⼈救下,求死⽆门才跑到派出所,谎称⾃⼰杀⼈,采⽤这种偏激的⽅式,试图让警
男⼦曾多次寻死,结果每次都被⼈救下,求死⽆门才跑到派出所,谎称⾃⼰杀⼈,采⽤这种偏激的⽅式,试图让警察判他死刑。
随着警察深⼊的调查发现,这名男⼦,因为⽗母感情不合,在母亲离家后就性情⼤变,初⼆便辍学到社会上⼯作,过早体会了⼈间冷暖。原⽣家庭的不幸也让他的性格变的偏执敏感,当受到⼀些打击承受不住时,就容易产⽣偏激的⾏为,⽐如⾃杀。
精神分析学派的弗洛伊德提出了⾃杀的⼼理动⼒学解释,⼈类存在⽣本能和死本能这两种本能。
这两种⼒量相互⽃争,相互制衡,保持⼀种动态平衡。
当个体感到抑郁、绝望时,死本能便战胜了⽣本能成为主导因素,个体也就在死本能的驱动下结束了⽣命,即⾃杀。
对于这名男⼦来说,他觉得⾃⼰活得像个⼩丑,没有⼈关⼼他,⼜受事业的重创,所以,他⽣的本能低于死的本能,以为死亡能够让他得到解脱。但⼈⽣是属于他⾃⼰的,他必须⾃⼰学会去⾯对和理解,家长也应该及时关注孩⼦的⼼理变化,帮助孩⼦⾛出⼼理困境。
青春应该是五彩斑斓的⾊彩,充满⽆限⽣机和活⼒;
青春应该是闪闪发光的热⾎,⽬之所及皆是热爱。
不应该被五花⼋门的欲望浸染的暗淡⽆光,看似绚烂迷幻却⼀触即破。
⼼理学在⽣活中⽆处不在,我们可以⽤⼼理学的视⾓去看待青少年犯罪率极⾼这种现象,要知道⼀件件“难以置信”“令⼈痛惜”“荒诞”的事情发⽣,不仅仅是因为⼀个⼈,还有家庭、社会和他⼈的影响。
家庭、社会也要及时关注青少年的⼼理健康,帮助他们树⽴正确的⼈⽣观、价值观。
这就是学习⼼理学的我们,⼀直坚持的意义。就在我们的⾝边,还有许多⼈等待被拯救,期待你们学有所成,完成使命!
⼼理学解读:“普信”
⼼理学解读:晚睡强迫症
致敬⼥⼼理学家
关注我们
简快官⽹:www.jkkaoyan
新浪微博:@众学简快
B站:众学简快⼼理学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