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甘肃旅游导游词5篇
甘肃的自然风光特别美,不知道大家去过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甘肃旅游景点导游词,欢迎参考。
甘肃旅游导游词1
各位团友大家好!很高兴能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相聚在我们麦积山。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旅行社向各位的到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有句话说得好:前世几百次的回眸才换来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或许相聚就是一场缘分,既然有缘就让我们彼此来认识一下吧!在我旁边的这位是司机林师父、,他有着丰富的驾车经验,在他的护航下大家进可将两颗心交给我们,一颗是“放心”交给我们的护航大使林师父,另一颗呢是“开心”就交给我吧,我是各位本次的导游……,大家叫我小郭、郭导、小导都可以,怎么顺口怎么叫吧!
其实旅游是件很开心的事,话说旅行不必在乎其目的,只需在乎沿途的风景及看风景时的心情,所以希望兰州的好山好水能给各位带来一份好心情,那么在整个行程中如果各位有什么需要帮助的,请尽管来我,我会竭尽全力地为大家服务,同时也希望我的工作能得到各位
的支持与配合,在此预祝大家在兰州玩的开心!希望这次行程就像我的名字一样,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然后玩的欢欢快快,吃的欢欢欣欣,享受的欢欢畅畅……,总之希望大家一切愉快,谢谢~
麦积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约45公里处,是我国秦岭山脉西端小陇山中的一座奇峰,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状奇特,孤峰崛起,犹如麦垛,人们便称之为麦积山。山峰的西南面为悬崖峭壁,石窟就开凿在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达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悬崖上开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国的石窟中是罕见的。
麦积山周围风景秀丽,山峦上密布着翠柏苍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顶,极目远望,四面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只见千山万壑,重峦叠嶂,青松似海,云雾阵阵,远景近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景,这图景被称为天水八景之首的“麦积烟雨”。在我国的著名石窟中,自然景以麦积山为最佳。
麦积山石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自公元384年,后来经过十多个朝代的不断开凿、重修,遂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石窟之一,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现存洞窟194个,其中有从4世纪到19世纪以来的历代泥塑、石雕7200余件,壁画1300多平方米。麦积山石窟的
一个显著特点是洞窟所处位置极其惊险,大都开凿在悬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间全靠架设在崖面上的凌空栈道通达。游人攀登上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栈道,不禁惊心动魄。古人曾称赞这些工程:“峭壁之间,镌石成佛,万龛千窟。碎自人力,疑是神功。”附近众中还流传着“砍完南山柴,修起麦积崖”,“先有万丈柴,后有麦积崖”的谚语。可见当时开凿洞窟,修建栈道工程之艰巨、宏大。
麦积山石窟艺术,以其精美的泥塑艺术闻名中外。历史学家范文澜曾誉麦积山为“陈列塑像的大展览馆”。如果说敦煌是一个大壁画馆的话,那么,麦积山则是一座大雕塑馆。这里的雕像,大的高达15米多,小的仅20多厘米,体现了千余年来各个时代塑像的特点,系统地反映了我国泥塑艺术发展和演变过程。这里的泥塑大致可以分为突出墙面的高浮塑,完全离开墙面的圆塑,粘贴在墙面上的模制影塑和壁塑四类。其中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被视为珍品。
麦积山的塑像有两大明显的特点:强烈的民族意识和世俗化的趋向。除早期作品外,从北魏塑像开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视的体态,都有和蔼可亲的面容,虽是天堂的神,却象世俗的人,成为人们美好愿望的化身。从塑像的体形和服饰看,也逐渐在摆脱外来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汉民族的特点来。
麦积山的洞窟很多修成别具一格的“崖阁”。在东崖泥塑大佛头上15米高处的七佛阁,是我国典型的汉式崖阁建筑,建在离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开凿于公元6世纪中叶。麦积山石窟虽以泥塑为主,但也有一定数量的石雕和壁画。麦积山石窟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架和修复了1300多米的凌空栈道,使游人能顺利登临所有洞窟。 麦积山石窟的造像最高大者达16米,最小者仅为10余厘米。其中第44窟造像被日本人称为“东方的维纳斯”。西秦的78窟、128窟的造像的僧衣细致地绘出了图案。建于七十余米高的的七佛阁上塑像俊秀,过道顶上残存的壁画精美绝伦,其中西端顶部的车马行人图,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车马所走方向均不相同,堪称国内壁画构图之经典之作。
甘肃旅游导游词2
甘肃旅游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张敏,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紧靠关东南坡下,有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
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148年),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也就是说,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20_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公
元 1520_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年),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榜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中一首写道: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
飞阁造连秦树直,综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苍茫人望迷。
谁道堵函千古险,目看只见一九泥。
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同志曾手书过这首的诗篇。
甘肃旅游导游词3
张掖是一座拥有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城市,也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上的城市,被誉为山青、水秀、天蓝、地绿的“塞上江南”,宜居、宜游、宜学的“湿地之城”,明净、清新、亮丽的“清凉之都”,文明、和谐、繁荣的“戈壁水乡”.张掖最大的芦苇面积达2万多亩。黑河湿地常见的挺水植物有:芦苇、菖蒲、荻、水蜡烛、水芹、水葱、泽泻、灯芯草、水蓼、水莎草等.   著名景点:丹霞地貌、张掖湿地公园肃南马蹄寺、张掖大佛寺、张掖木塔寺、山丹军马场、山丹新河驿、张掖甘泉公园、张掖河西学院、张掖镇远楼、肃南康隆寺猎场、张掖森林公园、张掖东大山 、龙首山、道巷庙、甘州古塔、诸葛楼、东山寺和西武当、黑水国遗址及汉墓、许三湾城及墓、牍侯堡、民勤会馆。
张掖风景及相关图片(20张)  张掖市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奇特,造型各异的古建筑,构建精巧,绚丽多姿,古有"一湖山光,半城塔影,苇溪连片,古刹遍地"之美景。有大佛寺、西来寺、土塔、镇远楼、山西会馆、明粮仓等古代建筑,黑水国遗址、汉墓、古城墙、长城烽燧等历史足迹;还有甘泉公园、沙漠公园、黑河山庄、大野口自然风
景区等融南国秀与塞外风光为一体的绚丽的自然景观。其中,隋代木塔、明代镇远楼、黑水国遗址等古迹享誉中外,特别是保存完整的西夏大佛寺,以其精湛的建筑艺术和现存全国最大的室内卧佛名扬海内外,大佛寺卧佛身长35米,为全国室内卧佛之最,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市博物馆馆藏《大明三藏圣教北藏》为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明代官版初刻初印佛经。其中600卷《大般若波罗密多经》,用泥金书写绘制而成,历史、艺术价值较高,有"张掖金经、国之魂宝"之美誉。市中心镇远楼造型雄伟、比例协调,可与西安钟楼媲美;高32.8米的隋代九层木塔,结构精巧、蔚伟壮观,历来被视为古城之象征。   张掖主要旅游景点:马蹄寺·大佛寺 ·张掖 ·木塔寺 ·张掖丹霞地貌 丹军马场 ·山丹新河驿 ·甘泉公园 ·河西学院 ·镇远楼 ·肃南康隆寺猎场 ·张掖市森林公园 ·东大山 ·龙首山 ·道巷庙 ·甘州古塔 ·诸葛楼 ·东山寺和西武当 ·黑水国遗址及汉墓 ·许三湾城及墓 ·牍侯堡 ·民勤会馆 。   著名的旅游区:山丹军马场闻名遐迩,构画出独具西部特的绚丽画卷,它位于张掖地区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横贯东西的祁连山,既是甘肃、青海两省的界山,又是蕴涵甘肃河西丝路谷地湿润气候的天然屏障。每年7-8月间沿国道227线一带的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民乐县、山丹县、山丹军马场和青海省祁连县、门源县,百万亩油菜花一望无垠,构
成一幅金辉飘香的诗意画卷.   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衰。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膘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是驮、乘用的良骥,目前共有一万多匹马,游客到大马营后,继续东行50公里到军马场一游,可举行骑马旅游、野营,参观赛马或马术表演,并游览自然风景名胜。   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古为河西四郡之一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在中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滋润下,孕育了广袤的绿洲,方才孕育了河西走廊文化